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左偉章雪蓮寫的 醫院評審評價下質量改進理論與實踐案例集 和郭安妮的 孕律: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郭安妮醫師的妊娠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商品條款 -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說明:頭顱成形術. 註:限神經外科專科醫師施行。 30. 腦瘤切除Brain tumor (I.C.T. / cephalocele). 994 - 手術時間在4小時以內. 60.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浙江大學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許博欽所指導 黃冠儒的 雙孔腹腔鏡手術在子宮附屬器病灶及子宮內膜癌的角色 (2021),提出子宮肌瘤手術等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單一切口腹腔鏡、雙孔腹腔鏡、傳統腹腔鏡、子宮附屬器手術、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管理學院生物科技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蕭育仁所指導 陳學仁的 企業經營模式創新研究-以子宫肌瘤新療法海扶刀(HIFU)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企業經營模式、創新、子宮肌瘤新療法、海扶刀治療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解答。

最後網站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经历-全篇 - 知乎专栏則補充:2020年体检发现一颗5cm子宫肌瘤,工作人员让我去三甲医院再仔细复查,犹如晴天霹雳般不敢相信会发生在我身上!那时候的我,吃嘛嘛香,身体无任何异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肌瘤手術等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院評審評價下質量改進理論與實踐案例集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問題,作者左偉章雪蓮 這樣論述:

由左偉//章雪蓮主編的《醫院評審評價下質量改進理論與實踐案例集》按照《JCI醫院評審標準》(第5版和第6版)、國內等級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及2016年國家衛計委出台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的要求,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闡述了醫院質量管理的基礎理論,第二部分闡述了本院質量改進實踐,分享本院近年來的質量改進案例,選擇有代表性的指標改善案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部分包括醫院質量改進概述、醫院質量與安全組織架構建立和運作、醫院質量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日常運行方面的經驗分享。 第二部分具體包括這幾個方面的指標:國際患者安全目標指標、JCI指標庫指標、臨床路徑指標、臨床指南指標、管理類指標、嚴重不良事件數據變異分

析與改善指標(QPS.8)。另外,《JCI醫院評審標準》(第6版)對QPS.7警訊事件回顧性風險管理和QPS.11前瞻性風險管理更為重視。故對風險管理工具:RCA、HVA、FMEA的應用案例予以展示,與大家共同探討。 左偉,普外科主任醫師,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畢業(MPA),現任寧波市第四醫院院長,國內知名醫院管理專家,第三屆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從事醫院管理工作近20年,曾多次應邀赴省內外及海外進行有關醫院管理的學術交流,發表醫院管理方面的論文多篇。在他的帶領下,寧波市第四醫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以JCI認證、三級醫院評審、信息化為

抓手,全方位實行精細化管理,基本完成由粗放型經驗管理向科學型精細化管理轉型,於2013年2月8日通過了第一輪JCI認證,並於2016年1月22日通過了第二輪JCI認證。 第一篇 醫院質量管理基礎理論1 第一章 醫院質量演進概述3 第一節概述5 第二節醫院全面質量管理10 第二章 醫院質量與安全組織架構的建立和運作15 第一節國內外的評審要求17 第二節醫院質量與安全組織架構的構建與常態化運作19 第三章 醫院質量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日常運行31 第一節醫院質量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日常運行33 第二節數據抽樣方法47   第二篇 質量指標改善案例彙編

第四章 國際患者安全目標指標55 第一節提高采血作業患者辨識遵從率57 第二節提高放射科磁共振和增強CT檢查患者及檢查部位查核確認遵從率63 第三節提高血液透析室患者辨識遵從率70 第四節提高治療膳食送餐患者辨識遵從率78 第五節降低藥品醫囑疏失率84 第六節提高危急值報告臨床醫生的處置率89 第七節提高病理危急值報告有效通報率94 第八節提高超聲波危急值有效通報率100 第九節提高放射科危急值有效通報率106 第十節提高檢驗危急值有效通報率114 第十一節提高護理交班遵從率122 第十二節提高ICU患者轉送至病房交班遵從率131 第十三

節提高急診護理人員單位間交班監測遵從率139 第十四節提高“手術後當天患者”醫師交班遵從率147 第十五節提高住院患者轉送至放射科交班遵從率155 第十六節提高住院患者轉送至康復治療交班遵從率163 第十七節提高住院患者轉送至高壓氧治療交班遵從率169 第十八節提高護理單位高警訊藥物管理符合度176 第十九節提高手術主刀醫師執行手術部位標記的遵從率183 第二十節提高手術前time—out執行率190 第二十一節提高口腔科門診侵入性治療患者安全查核執行遵從率197 第二十二節提高內鏡檢查/治療患者辨識確認查核遵從率205 第二十三節提高超聲波引導下治療患

者及部位確認查核遵從率212 第二十四節提高手衛生遵從率218 第二十五節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和患者跌倒受傷率227 第二十六節提高門診患者跌倒評估遵從率238 第五章 JCI指標庫指標247 第一節提高AMI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ACEI或ARB比率249 第二節提高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ACEI或ARB比率258 第三節在術前及術後24小時內,關節手術患者接受適當的預防靜脈血栓治療比率267 第四節提高ICU患者接受靜脈血栓預防治療的比率276 第五節提高院內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284 第六章 臨床路徑指標293 第一節提高子宮肌瘤臨床路

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295 第二節提高正常分娩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06 第三節提高老年性白內障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19 第四節提高2型糖尿病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28 第五節提高慢性輕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路徑入徑率和入徑完成率338 第七章 臨床指南指標347 第一節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註射胰島素低血糖事件發生率349 第二節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紅蛋白達標率355 第三節提高化療相關嘔吐預處理遵從率363 第四節提高缺血性腦卒中合併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患者出院處方開具抗凝治療比率371 第五節提高住院支氣管哮喘兒童患者使用皮質類固醇霧化

吸入治療比率377 第八章 管理類指標389 第一節降低全院同質性電梯異常事件發生次數391 第二節提高生命支持設備/搶救用醫療設備可用率398 第三節藥庫供貨品質管理——藥庫藥品缺貨率405 第四節衛生材料倉庫常用物品的周轉率409 第五節提高患者滿意度415 第六節員工滿意度430 第七節休克早期預警啟動以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439 第八節提高病案首頁主診斷與ICD—10編碼符合率447 第九節平均住院日監測指標456 第十節提高藥品存貨周轉率465 第十一節提高傳染病上報率471 第十二節提高有害物質管理稽查合格率476 第十三節降低

銳器傷發生率483 第十四節提高外包人員安全衛生教育認知率496 第十五節不良事件通報統計監測502 第十六節醫院安全文化調查509 第九章 嚴重不良事件數據變異分析與改善指標(QPS.8)519 第一節輸血不良反應監測521 第二節降低用藥錯誤發生率526 第三節藥物不良反應監測534 第四節術前診斷和術後診斷差異分析539 第五節降低麻醉和中深度鎮靜不良事件發生率543 第十章 風險管理工具應用案例553 第一節災害脆弱性分析(HVA)——寧波市第四醫院HVA分析報告557 第二節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急診暴力事件FMEA報告56

7 第三節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子宮腺肌症術後4小時突發猝死事件分析報告585

雙孔腹腔鏡手術在子宮附屬器病灶及子宮內膜癌的角色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問題,作者黃冠儒 這樣論述:

腹腔鏡手術自1970年代發展以來已經有半世紀以上的歷史。在這段期間,克服了光學顯像限制、改善手術器械侷限、加強電燒止血系統效率以及靠著各專家大量的經驗累積分享,讓微創手術朝著減少傷口數量、自然孔洞、降低轉開腹手術及減少出血等極限發展。傳統腹腔鏡技術包含藉由3個以上的傷口完成手術並取出檢體,而隨後發展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則以美觀及高手術技術為主要訴求,透過特殊鏡頭及專用的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手術檢體也可以從單一傷口簡單的取出。而雙孔腹腔鏡手術則取兩者所長,另外佔有一席之地。近年來,科技進步讓以遠端操作的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手術(達文西系統)蔚為風行,尤其是3D成像、減少操作者手震等優勢,讓術者可以在相

對舒適的環境下執行較困難或是時間長的手術,而目前達文西系統通常需要4個以上的傷口才能完成手術。目前,應用在婦產科的腹腔鏡術式有三種,首先是子宮附屬器(即卵巢、輸卵管)相關的手術,此類手術需要基本的腹腔鏡操作技巧以及精細度,手術時間較短,通常大部分的醫師都能完成。其次為子宮切除手術及其延伸的癌症分期手術,此手術牽涉到對解剖構造更深層的認識,並對手眼協調、止血、分離組織的動作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些經驗及學習才能完成手術。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則除了以上的技巧之外,另外涉及了縫合、打結之類更精細的動作,另外在取出檢體使用的技巧也需要特別的學習。由於臨床上手術適應症、手術難度、醫師經驗、病患能否支付

昂貴的特殊耗材、病人對於預後要求、傷口美觀等考量各不相同,選擇使用哪種手術方式大致上取決於主治醫師主觀裁量,也使得大部分文獻回顧無法以客觀或是有良好證據等級的研究來支持臨床決策。因本院兼具操作不同手術經驗豐富之醫師,本研究透過以不同方式在子宮附屬器及子宮切除手術中,來探討最適合的手術平台以輔助臨床決策。方法或程序本研究第一個部分回溯追蹤2011-2018年間在台大醫院接受各種腹腔鏡子宮附屬器手術的病患,並分析其手術相關結果及預後。第二個部分則回溯追蹤2015-2019年間在台大醫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的病患,並分析其手術相關結果及預後。結果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643位病患裡有259位

病患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384位病患接受雙孔腹腔鏡手術。相較於單孔腹腔鏡手術,雙孔腹腔鏡手術在處理子宮附屬器相關的病灶時可節省手術時間(63.83 ± 25.31 vs. 57.32 ± 26.38分鐘, P < 0.01, OR = 0.98, CI = 0.98–0.99),術式變更率亦較低 (6.25% vs. 24.38%, P < 0.01, OR = 0.20, CI = 0.11 - 0.35),而總出血量高出約2.82毫升 (5.2 vs. 2.38毫升, P < 0.01 , OR = 1.04, CI = 1.02 – 1.07)。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共有89位病患接受雙孔

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而有59位接受傳統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經多變項迴歸調整後,雙孔腹腔鏡手術可節省手術時間 (152.09 ± 44.26 vs. 187.15 ± 41.87分鐘, P < 0.01, OR = 0.98, CI = 0.97 – 0.99),術後48小時疼痛指數較低 (2.5 ± 0.55 vs. 2.74 ± 0.76, P = 0.03, OR = 0.54, CI = 0.31 – 0.95)。手術併發症、五年復發率及存活率並無明顯差異。而雙孔腹腔鏡學習曲線只需3-4個個案即可掌握此手術。討論及結論在現實世界中,病患追求傷口美觀、減低疼痛、減少住院天數

等需求漸增,而醫師則需平衡手術難度、手術耗時、醫療成本等來決定適當的處置原則。其中,有些可共同達成,有些則相互衝突。而在微創手術演進過程中,單孔腹腔鏡可為病患需求之代表,達文西手術則較偏醫師取向。惟雙孔腹腔鏡手術因較單孔腹腔鏡不美觀,也被認為操作難易不如傳統腹腔鏡手術,因此一直以來不被重視。本院的腹腔鏡發展涵蓋了傳統腹腔鏡、單孔腹腔鏡、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以及自2015年後的雙孔腹腔鏡手術,累積大量臨床經驗。我們證實,雙孔腹腔鏡對子宮附屬器手術可比擬單孔腹腔鏡,而卵巢囊腫切除手術需要較高手術技巧,手術耗時較長。而與傳統腹腔鏡相比,對於困難手術如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雙孔腹腔鏡手術成效可以達到不劣

於傳統腹腔鏡的表現。分析其中原因,因為雙孔腹腔鏡較單孔腹腔鏡手術多了一個操作角度,因此在手術時可以雙手同時靈活運用,並且承襲了單孔腹腔鏡手術單一大傷口的優點(約2公分),利於取出檢體。而對於傳統腹腔鏡來說,雖然雙孔腹腔鏡少使用1至2個器械孔角度輔助手術,但是事實上這些額外的器械孔一般來說是由助手在掌控鏡頭時同時來操作。在這個情況下,助手除了必須滿足與術者手眼協調的腹腔鏡視線外,還要分心來操作另外一個器械,而大多數的情況下,通常是助手無法兼顧,造成視野干擾或是操作干擾,反而影響手術表現。本研究認為,雙孔腹腔鏡擁有傳統腹腔鏡及單孔腹腔鏡之優點,而減低兩者缺點的影響,使其在大部分的婦產科微創手術能有

較好的表現。然而,因涉及資料回溯及本質上無法去除的手術者個人經驗、能力等因素,故本研究仍承襲相關的研究限制及判讀偏誤。或許未來仍需要完整良好設計的多平台腹腔鏡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

孕律: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郭安妮醫師的妊娠書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問題,作者郭安妮 這樣論述:

求好孕,其實有辦法! 準備懷孕之前,有些事情妳一定要知道── 台灣孕婦界口耳相傳,超高人氣婦產科美女醫師為妳解答!   本書彙整高齡婦女從孕期開始到中後期可能面臨的各種疑難雜症,   提供最專業且有效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從調整受孕體質、孕前準備、孕期保健與各項產檢分析,以及產後修護與營養補充……等,一切的注意事項,郭醫師一次說清楚!      1.熟齡婦女=生不出來?   →台灣普遍面臨晚婚懷孕問題,讓高齡不再是阻力,輕鬆打造好孕體質。      2.懷孕=孕吐+發胖變醜+飲食習慣改變?   →孕期也能時尚美麗,讓工作兼顧懷孕相得宜。      3.高齡寶寶=身體健康不完整?

  →媽媽身體好,寶寶也會跟著健康。      同為高齡產婦的婦產科女醫師郭安妮,   有鑑於在工作上接觸到不計其數有此困擾的女性,   透過本書為眾多想懷孕卻不得其門而入及邁入孕期卻充滿苦惱的姊妹們解答心中疑問。      本書內容包括了從備孕到產後、從生理到心理的注意事項,   鼓勵女孩們要保有正面積極的態度,以及具備正確的醫學知識,   但最重要的是,擁有健全的伴侶關係及成熟穩定的心智,   對於準備懷孕與孕育一個優生寶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不論妳是正在準備懷孕,或是已進入孕期,還是具有產後的困擾,   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妳想知道的答案!   

企業經營模式創新研究-以子宫肌瘤新療法海扶刀(HIFU)為例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手術等級的問題,作者陳學仁 這樣論述:

熱療(hyperthermia,42.5℃-45℃)是一種治療腫瘤的方法,在18世紀時就有腫瘤病人因為高熱後腫瘤會消退的相關報導,由於在當時放射治療法與化學治療法的發展比較快,而且療效顯著,所以造成熱療方法長期不為人們所重視;近年來,因為加熱生物學、加熱方法(超聲、射頻等)、溫度監控、熱劑量學、醫用圖像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熱療技術與臨床有了極大的變化,臨床中發現熱療能補充放射治療所不能解決的方面,例如對缺氧細胞的殺滅,以及對細胞週期中S期細胞的殺滅和增敏,熱療不會像放射治療法和化學治療法那樣產生副作用,它是一種綠色的腫瘤治療技術;當治療溫度控制在42.5℃-45℃範圍的熱療,一般稱

為常規熱療,而在治療溫度達到65℃以上的熱療方法,稱為高能聚焦超音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簡稱 HIFU)治療,HIFU治療是在常規熱療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 HIFU治療腫瘤在臨床中作為一種局部腫瘤治療方法已經獲得認可,但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必須要多加注意,它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能治療,HIFU治療腫瘤醫療儀器在對骨組織和含氣組織的治療時就需要特別關注,因為聲波在它們的表面上會產生反射、散射,在對空腔臟器進行治療時,如果治療能量過大,會易穿孔,這樣的治療會給病人造成極大痛苦,因此一般而言,HIFU對治療實體腫瘤、軟組織腫瘤和肢體腫瘤比較合適,HI

FU無創治療消融法有以下幾種方法:實心消融法、表面消融法、血管消融法、免疫消融法。 子宮肌瘤病症大部分是發生在30歲以上的女性,且發病率高達20%,根據統計,35歲以上的婦女們,至少有5分之1的人數會罹患大小不一的子宮肌瘤,40歲以上的婦女們,更高達5分之2以上會是「有瘤階級」,在婦產科門診中,經常可以看到求診的婦女們會因為子宮肌瘤的症狀,導致經血量增多、經痛,這些徵狀會讓她身心十分煎熬,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運作;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從早期的傳統剖腹手術,肚子會有巨創的傷口,到微創腹腔鏡(達文西手術),肚子的傷口進化到只剩下0.5至1公分的小傷口,再到現在的海扶®刀(HIFU)無

創治療手術,肚子上沒有任何傷口;海扶®刀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的方法,是在2014年10月被引進台灣,目前接受子宮肌瘤海扶®刀治療手術的患者已經超過2500例,成功治癒率高達90%以上,海扶®刀(HIFU)無創治療是利用超音波熱能原理(凸透鏡聚焦原理),瞬燃腫瘤組織的治療方法,免開刀、沒有傷口、不會流血、骨盆腔內沒有沾黏後遺症,它是一種最安全的手術治療方法,也是罹患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患者治療的新選擇,但是以下有幾種患者是不適合做海扶®刀治療手術:皮膚有長蟹足腫、子宮肌瘤是惡性、子宮前方有腸子沾黏在腹壁上、曾經做過抽脂手術的患者都不能做,另外,海扶®刀治療也有可能會產生一些風險(副作用)

:發生皮膚燙傷、坐骨神經損傷、腸道損傷等,但其發生機率低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