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Kenny,Valerie林采蓉寫的 「科學實證」精油功效聖經:124篇全球芳療專家認證論文+45種精油專題研究+198款應用配方完整蒐錄,讓精油運用更具說服力! 和劉偉民的 【手術神手限量親簽版】先行者:名醫劉偉民逆流而上的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照顧一位行子宮全切除手術婦女之護理經驗也說明:子宮是維持女性功能的重要器官,當婦女面臨子宮切除時,其意義將遠勝於其他手術, ... 本文乃藉著協助一位45歲子宮肌瘤婦女接受子宮全切除術後的護理經驗與大家分享。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日學 和圓神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許博欽所指導 黃冠儒的 雙孔腹腔鏡手術在子宮附屬器病灶及子宮內膜癌的角色 (2021),提出子宮切除經驗分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單一切口腹腔鏡、雙孔腹腔鏡、傳統腹腔鏡、子宮附屬器手術、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廖蕙玟所指導 駱安琪的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相關立法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醫療糾紛、醫療糾紛訴訟外紛爭解決途徑、醫療賠償制度、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解答。

最後網站張穎宜 -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則補充:4 單孔腹腔鏡輔助陰道全子宮切除術 ... 19 腹腔鏡治療子宮角外孕─現今趨勢及台大經驗之分享. 劉惠珊. 22 腹腔鏡子宮骶骨懸吊術治療骨盆鬆弛子宮脫垂.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切除經驗分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科學實證」精油功效聖經:124篇全球芳療專家認證論文+45種精油專題研究+198款應用配方完整蒐錄,讓精油運用更具說服力!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問題,作者Kenny,Valerie林采蓉 這樣論述:

一本精油初學者、專業芳療師或相關人士都適合的書! 全書整理國內外論文資訊,同時針對專題作詳細介紹, 並將複雜的學術名詞轉換為最淺顯易懂的使用方式分享給各位讀者。 即使第一次學習芳療也能以真憑實據的角度,正確使用精油。   ◆什麼?薄荷和甜橙精油能讓小孩數學成績提升24%!     ◆薰衣草精油證實有助減輕多種疼痛!     ◆依蘭精油香氣有助降血壓護心臟   ◆你知道嗎?光聞快樂鼠尾草精油就能放鬆身心?   ◆尤加利精油有助提升大腦反應速度!     ◆只要聞一聞黑胡椒精油就不想抽菸了?     ◆羅勒精油舒緩偏頭痛超有效     ◆乳香精油是減輕生產痛首選!   ◆天啊!聞廣藿香精油後

,血壓、膽固醇、體重都發生驚人變化   ◆實驗發現百里香精油能有效消除大腦疲勞     ◆檸檬香茅精油能大幅降低看牙恐懼與壓力     精油從身到心、從頭到腳,皆有可用之處,而這些都是實驗後的數據可以證明!本書將複雜的學術名詞轉換為最淺顯易懂的使用方式分享給各位讀者。期許打開本書的您,可以一起享受精油所帶來的樂趣,運用精油的天然功效,讓生活更美好。   哪些人適合這本書:   ◆如果您是精油初學者:本書不但整理專業資訊,同時也針對專題作廣泛的精油介紹,快速增加精油使用的經驗值,讓您第一次學習就跟隨精油專家真憑實據的角度,正確使用精油。   ◆如果您是芳療師或精油達人:本書提供最專業的國內

外論文研究,讓你的精油教學或操作更有信心更有所本。   ◆如果您是中西醫護背景或相關人士:精油在身心靈方面的應用,特別是身心照顧如做月子中心、安養院、老年公寓、安寧病房、復健中心等等都有非常實際的應用心得。在書中也有許多論文證明這些場所的員工或受照顧者,因為使用精油而有確實的改變與進步,也讓你受益良多。 本書特色   ◆根據精油功效共分成失眠、紓壓抗憂鬱、激勵正能量、戒癮與止痛、性感與情趣、高品質生活、健康長壽等七大主題,讓你根據所需快速找到佐證論文,在精油的使用與應用上更具安全性與說服力。   ◆根據主題尋找有價值的研究論文,並加以消化整理,為「專業性」做背書。再找出相關的精油與配方

,提供實際的「應用性」,最後配合圖文解說,增加「易讀性」與「趣味性」。   ◆每個主題後面皆有應用配方推薦,讓你快速掌握各種精油的應用與功效!  

子宮切除經驗分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世上最辛苦的職業,沒有之一。
跟大部分的在職媽媽一樣,米娜(潘怡伶)下班後「工作」才真正開始,第二個老闆正是 8 個月大的兒子鹿卡。

// 媽媽,不再擁有自己
一旦當了媽媽之後,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都因孩子有很大的改變,其中面臨最大改變就是「失去自我」,從懷孕那刻起,生活上的所有決定都遷就著孩子。隨著寶寶成長穩定,米娜內心那股想完成使命的聲音開始在召喚她,她決定聽從自己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經營年輕乳癌病友社團「花漾女孩 GOGOGO」,透過社群的力量,幫助年輕病友及家屬度過對抗疾病的人生黑暗期。

// 意外,總是突然插隊
時間倒轉到 2012 年,米娜跟交往十年的老公決定一起邁向人生下一階段,沒想到新婚三個月,意外先插隊了,在某天洗澡的時候摸到胸部有個腫塊。經過醫生檢查評估,確診乳癌一期。當下醫生立刻安排開刀,在辦理住院手續的過程,要選哪種病房、會住幾天、花費多少,在還沒盤點資源就必須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當下真的很徬徨。誰都沒料到一張 20 年期繳清的保單,還有機會派上用場,這份家人在米娜小時候保的癌症險,讓米娜有足夠的資源做最好的治療選擇。

// 未知,所有恐懼源頭
米娜總共做了 12 次化療、17 次標靶治療、 3 年抗荷爾蒙治療,為了不讓自己沈浸在負面情緒裡,米娜在治療之餘不斷蒐集資料,意識到自己更認識治療而減少焦慮,也發現當時很少有公開分享的治療經驗,於是決定把自己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是米娜創立年輕乳癌病友社團的起點。如今社團已累積了三千名社員,除了年輕病友之外,也有專業醫護人員,成員在社團裡討論各種疾病治療的疑難雜症,像是:化療的副作用、營養品怎麼補充、在哪裡買假髮、乳房重建的建議、術後內衣的選擇等等。

// 啟程,做好周全準備
人生就像一趟旅程,每個媽媽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熱血上路,旅途過程總有意外,米娜知道自己無法隨時陪在兒子鹿卡身邊,能做的是透過保險規劃給他最完善的保障,讓他無後顧之憂地盡情探索人生,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美景。米娜分享讓她轉念的一段話:「如果人生是一本書?你想把它寫成怎樣的書?」因為這句話,讓米娜走向乳癌預防治療的宣導之路,米娜希望自己這本書,鹿卡在閱讀之後,能夠相信自己,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跟媽媽一樣,勇敢堅持下去!

特別感謝:#南山人壽 #美力無限加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雙孔腹腔鏡手術在子宮附屬器病灶及子宮內膜癌的角色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問題,作者黃冠儒 這樣論述:

腹腔鏡手術自1970年代發展以來已經有半世紀以上的歷史。在這段期間,克服了光學顯像限制、改善手術器械侷限、加強電燒止血系統效率以及靠著各專家大量的經驗累積分享,讓微創手術朝著減少傷口數量、自然孔洞、降低轉開腹手術及減少出血等極限發展。傳統腹腔鏡技術包含藉由3個以上的傷口完成手術並取出檢體,而隨後發展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則以美觀及高手術技術為主要訴求,透過特殊鏡頭及專用的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手術檢體也可以從單一傷口簡單的取出。而雙孔腹腔鏡手術則取兩者所長,另外佔有一席之地。近年來,科技進步讓以遠端操作的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手術(達文西系統)蔚為風行,尤其是3D成像、減少操作者手震等優勢,讓術者可以在相

對舒適的環境下執行較困難或是時間長的手術,而目前達文西系統通常需要4個以上的傷口才能完成手術。目前,應用在婦產科的腹腔鏡術式有三種,首先是子宮附屬器(即卵巢、輸卵管)相關的手術,此類手術需要基本的腹腔鏡操作技巧以及精細度,手術時間較短,通常大部分的醫師都能完成。其次為子宮切除手術及其延伸的癌症分期手術,此手術牽涉到對解剖構造更深層的認識,並對手眼協調、止血、分離組織的動作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些經驗及學習才能完成手術。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則除了以上的技巧之外,另外涉及了縫合、打結之類更精細的動作,另外在取出檢體使用的技巧也需要特別的學習。由於臨床上手術適應症、手術難度、醫師經驗、病患能否支付

昂貴的特殊耗材、病人對於預後要求、傷口美觀等考量各不相同,選擇使用哪種手術方式大致上取決於主治醫師主觀裁量,也使得大部分文獻回顧無法以客觀或是有良好證據等級的研究來支持臨床決策。因本院兼具操作不同手術經驗豐富之醫師,本研究透過以不同方式在子宮附屬器及子宮切除手術中,來探討最適合的手術平台以輔助臨床決策。方法或程序本研究第一個部分回溯追蹤2011-2018年間在台大醫院接受各種腹腔鏡子宮附屬器手術的病患,並分析其手術相關結果及預後。第二個部分則回溯追蹤2015-2019年間在台大醫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的病患,並分析其手術相關結果及預後。結果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643位病患裡有259位

病患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384位病患接受雙孔腹腔鏡手術。相較於單孔腹腔鏡手術,雙孔腹腔鏡手術在處理子宮附屬器相關的病灶時可節省手術時間(63.83 ± 25.31 vs. 57.32 ± 26.38分鐘, P < 0.01, OR = 0.98, CI = 0.98–0.99),術式變更率亦較低 (6.25% vs. 24.38%, P < 0.01, OR = 0.20, CI = 0.11 - 0.35),而總出血量高出約2.82毫升 (5.2 vs. 2.38毫升, P < 0.01 , OR = 1.04, CI = 1.02 – 1.07)。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共有89位病患接受雙孔

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而有59位接受傳統腹腔鏡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經多變項迴歸調整後,雙孔腹腔鏡手術可節省手術時間 (152.09 ± 44.26 vs. 187.15 ± 41.87分鐘, P < 0.01, OR = 0.98, CI = 0.97 – 0.99),術後48小時疼痛指數較低 (2.5 ± 0.55 vs. 2.74 ± 0.76, P = 0.03, OR = 0.54, CI = 0.31 – 0.95)。手術併發症、五年復發率及存活率並無明顯差異。而雙孔腹腔鏡學習曲線只需3-4個個案即可掌握此手術。討論及結論在現實世界中,病患追求傷口美觀、減低疼痛、減少住院天數

等需求漸增,而醫師則需平衡手術難度、手術耗時、醫療成本等來決定適當的處置原則。其中,有些可共同達成,有些則相互衝突。而在微創手術演進過程中,單孔腹腔鏡可為病患需求之代表,達文西手術則較偏醫師取向。惟雙孔腹腔鏡手術因較單孔腹腔鏡不美觀,也被認為操作難易不如傳統腹腔鏡手術,因此一直以來不被重視。本院的腹腔鏡發展涵蓋了傳統腹腔鏡、單孔腹腔鏡、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以及自2015年後的雙孔腹腔鏡手術,累積大量臨床經驗。我們證實,雙孔腹腔鏡對子宮附屬器手術可比擬單孔腹腔鏡,而卵巢囊腫切除手術需要較高手術技巧,手術耗時較長。而與傳統腹腔鏡相比,對於困難手術如子宮內膜癌症分期手術,雙孔腹腔鏡手術成效可以達到不劣

於傳統腹腔鏡的表現。分析其中原因,因為雙孔腹腔鏡較單孔腹腔鏡手術多了一個操作角度,因此在手術時可以雙手同時靈活運用,並且承襲了單孔腹腔鏡手術單一大傷口的優點(約2公分),利於取出檢體。而對於傳統腹腔鏡來說,雖然雙孔腹腔鏡少使用1至2個器械孔角度輔助手術,但是事實上這些額外的器械孔一般來說是由助手在掌控鏡頭時同時來操作。在這個情況下,助手除了必須滿足與術者手眼協調的腹腔鏡視線外,還要分心來操作另外一個器械,而大多數的情況下,通常是助手無法兼顧,造成視野干擾或是操作干擾,反而影響手術表現。本研究認為,雙孔腹腔鏡擁有傳統腹腔鏡及單孔腹腔鏡之優點,而減低兩者缺點的影響,使其在大部分的婦產科微創手術能有

較好的表現。然而,因涉及資料回溯及本質上無法去除的手術者個人經驗、能力等因素,故本研究仍承襲相關的研究限制及判讀偏誤。或許未來仍需要完整良好設計的多平台腹腔鏡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

【手術神手限量親簽版】先行者:名醫劉偉民逆流而上的人生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問題,作者劉偉民 這樣論述:

想像不一定能落實,不怕挫敗與力行才是關鍵! 走過輕狂後的劉偉民,是如何不畏挑戰,在醫界持續創造新高峰?   憑藉「不被框架限制」的態度,全亞洲首位榮獲世界婦科內視鏡大會論文首獎、傑出達文西外科手術醫師獎的醫師劉偉民,一路上歷經休學重考、在不被人看好的醫學背景下突破重圍,開發出「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術」,接著在「達文西手術」上再創高峰,幫助無數病患。   「婦科名醫」是外界眼中的劉偉民,但本書卻呈現了更多面向且真實的他,不論是好的、壞的、成功的、失敗的……因為他不是「神」,只是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懂得掌握機會與要求自我的「平凡人」劉偉民。   「回首那些曾經的磨難,也都是激勵我朝向今天的自

己邁進。」透過劉偉民醫師的真摯故事,你將明白無懼旁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眼光,勇於面對挑戰,人生就可以無悔。 本書特色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撰文推薦 作者簡介 劉偉民   臺灣達文西手術人工智能研發先驅,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慧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新前瞻中心主任及AI智能機器手臂手術中心執行長。   1999年領先全球,首創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法治療子宮肌瘤,2012年獲頒全球第三位、亞洲第一位婦科「傑出達文西手術醫師獎」,並於2019年獲頒intuitive 傑出達文西手術醫師獎。   著有《走過輕狂》

《一生必備的婦科保健書》《幸福美人的痛、忍、離》等作品。   推薦序 社會的一盞明燈 郭台銘 前 奏 你也是自己的先行者 第一章 先行者,不需要參考架構 第二章 醫界張三丰 第三章 允文允武,獲得世界大獎肯定 第四章 成就歸零的低潮 第五章 父子,另類的情深對話 第六章 達文西,帶領我飛得更高 第七章 再一次,開始了新的里程 尾 聲 從不停歇的生命     推薦序 社會的一盞明燈 郭台銘   能夠認識偉民兄,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緣分,我對他的感激實難以言喻。   家母近年飽受婦疾所擾,由於她年事已高,在陸續徵詢幾位醫師的意見後,幾乎都給了我一樣的答案:手術會讓已逾九十

五歲高齡的母親承受極大風險,不能開刀。看著家母的身體狀況,我越加擔憂,最後在朋友推薦下,嫻熟達文西手術的偉民兄又燃起了我一線希望。   母親手術前,我與偉民兄通了個電話。雖然不曾認識,但電話那頭傳來鏗鏘有力、不疾不徐的聲音,讓我極為放心。他為我簡單說明了達文西手術的特點與好處,並且評估母親可以此手術方式治療的原因。   手術前我仍難免緊張,問偉民兄,可否在手術室外觀看?沒想到他告訴我:「您可直接進來。」我愣了一會兒,確認這不會造成他的壓力嗎?他說:「不會。」於是我在他身旁觀看整個過程,手術全程不到兩小時,非常快,家母出血量極小,三天後就出院,恢復狀況極佳。若非親身經歷,很難想像之前被所有醫

生勸阻的手術,能在偉民兄手中輕鬆完成。看著偉民兄操作機器的熟稔神態,充滿自信與專業,我深信國內醫界無出其右。   最令我佩服的是,偉民兄規律運動長達三十年,每日清晨晨跑,風雨無阻,這需要強大意志力才能堅持不墜。我深信,對於體力、耐力嚴格的要求,是偉民兄在醫界能拓展出讓人難以超越的一片天最重要的關鍵。態度,決定一切。   多年來,我不斷支持臺灣醫學領域研究的擴展、支持各種醫學研究,尤其癌症治療,深諳醫界匯聚臺灣精英中的精英,醫學院是頂尖學子的重要搖籃。然而,偉民兄的學經歷顛覆了我的認知。叛逆、退學、先服役後重考、念的又不是頂尖學府,但當他正式披上白袍後,十足展現醫術的專業,不斷精益求精,終在

醫界樹立獨特典範。   他在醫界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數十年來也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甚至差點沒了醫師資格,這些都與他不斷走在前頭有關。走得太快、跑在前頭的人,若非無比的自信,明白自己航向何方,很可能就會被輿論評價吞噬淹沒。看著偉民兄這一路,我心有戚戚焉。   嚴格說來,偉民兄與我都已經是可以安穩退休過生活的人,但我們仍在自己所愛與堅持的領域裡奮鬥著,為的不是一己,而是希望能造福更多人並回饋這片土地。得知偉民兄選擇離開服務多年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另行創業,除開設診所外,也創立人工智能公司,把畢生投入的醫學手術經驗轉換成為大數據,成為珍貴的臨床教材,期以傳承方式培育更多優秀的醫界人才。偉民兄

這份企圖與展望,令我深感欽佩。   這兩年,全球因疫情而有極大的轉變,有的企業倒下,也有新興產業崛起,不少人因此陷入憂鬱恐慌,但有更多人對未來抱持樂觀希望。偉民兄是後者,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如此,在此也深盼此書能給予讀者一盞明燈,為社會帶來一份希望與正向能量。   (本文作者為鴻海集團創辦人) 自序 前奏   你也是自己的先行者   「先行者」這幾個字印在書封上,我忍不住好奇:對焦書名的你,是抱著什麼樣的動機來翻閱這本書?   先行者,聽起來有點狂,因為它意味著走在前頭,不論是一個時代抑或在專業領域中。我會被這個概念吸引,並且在我的第四本書付梓之際—醫師職涯近四十年—決定以這三個字

做為我身著白袍的註腳,是因為這三個字是我的人格最佳寫照。   先行者並非驕傲,相反地,先行者所要承擔面對的一切充滿變數、無前例可循,所能憑恃的是信心、勇氣、承擔與負責的態度。我的人生一路走來,用驚濤駭浪形容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一點也不誇張。前方沒人領路,更無燈塔照明,遇上風暴,我仍不免會在惡浪中氣餒、沮喪,甚至恐懼、憤怒、質疑。   但是,我終究沒有停下腳步、站在原地豎白旗。走過,就是要走過,我帶著無比的意志力挺了過來,而那就是先行者的特質。   當這本書問世時,我已經離開服務二十多年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是退休,而是邁入人生另一個里程碑:我從醫師跨足成為創業者。開設診所與公司從來不在

我的人生計畫中,卻因為二○二一年一場疫情,打破了我所有的思考,讓我再一次看見自己尚未發揮的潛力與夢想。   就是因為「先行者」,我才沒有走上一般人認為的退休生活,而是躍入另一個嶄新的領域,當然伴隨而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原本以為,堅持三十多年每日晨起運動、上班,行程滿檔,加上每天遇到的臨床個案與手術,都已是非常有活力的生命展現,但就在疫情爆發後,不得不停下腳步來,忙碌瞬間離我遠去,得了空的狀態讓我開始跟自己對話,好久不曾這樣放慢腳步了,或者說,我可能已經遺忘了放慢腳步的滋味是什麼,尤其在我退伍、重考,考上中山醫學院後,年紀已經比同屆的同學年長,加上念的又是醫學院後段班的學校,我得

努力迎頭趕上、甚至超前,這性格幾乎已經鑄在我的DNA之上,想都不用想,人生就是這樣站在前方挺進。   金城武曾經拍了一支廣告,令我印象很深刻,廣告中他說:「世界越快,心,則慢。」我終於明白了那內涵。疫情讓我放慢的幾個月內,創意與靈感反因此更加湧現,迅速開了公司後決定自行開業,創立「劉教授婦科診所」。原來,一切並沒有慢,而且速度飛快。但若沒有疫情讓原來的軌道暫時喊停,我又怎可能決定轉換軌道,開創人生新局?這當中的變化與感受就像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般,沒有絕對,而是相對。   雖然這是我的第四本書,但意義非凡。一來除了藉由把人生大半歲月投入在教學醫院的服務,以至於延伸到個人的生命階段,重新回顧

整理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把我所堅持的態度與精神傳承下去。先行者的精神,不分領域,不論正在讀這本書的你是否為醫界人士,我深信我人生當中的所有經歷都值得與每一位有緣讀到這本書的朋友分享。   翻看手機裡的相片,意外瞥見三年前兒子與父親在美國的合影,種種與父親相處的過往浮上心頭。父親是空軍,自律甚嚴,他的雖話不多,卻讓我這軍二代非常敬畏。孔子形容君子是「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父親就是這種寫照。雖然我少了父親的內斂,比較像母親,擁有好口才,也活躍於社交場域,別人看我,都會認為我是個高調的人,連兒子也這麼認為。   如果狹隘認定「先行者」時,就會不假思索地以我的特質看待先行者,並藉此解讀整本

書的核心,那我會說:「可惜了。」因為先行者並不意味無暇,我在書裡所分享的種種經驗也非證明,我只想表達:「這就是我,這是劉偉民。」我不完美,但對自己很嚴格,想要什麼就要做到什麼,即使沒有滿分,也不能敗陣下來。至少,一定要有所獲得。嚴以律己,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精神。自律,支持我一路挺過所有挑戰;創新,則是我始終不被框架限制的工作態度。自律與創新,造就了今天的我。   是不是名醫,又或者我不斷突破的各種醫療方式、是否會在第一時間被醫學界認肯,這些外在的眼光從來都不會妨礙我想走的路,因為我只在意自己能否持續超越邁進,「好,還要更好」始終都是自我期許。人生是一場無止盡的馬拉松,過了一座山,再翻另一座

,就這麼一直跑下去,享受一路上的風光與身心狀態,那就是最令人讚嘆的生命力。   你所遭遇的任何經驗,不論好壞,都是你獨有的,只要不躲在陰影處怨天尤人、得過且過,為自己站出來,那麼,你也是自己的先行者。   第二章  醫界張三丰喜歡金庸小說的人,都會知道張三丰的武藝絕倫,而他創立的武當派,不論是太極拳、太極劍,都是難以攻破的招式。曾有醫師把我喻為張三丰,以此表示肯定,若就膽識與創新來看,似乎確有那麼些許相似之處。我勇於嘗試、發展各種技術,而這一切要從腹腔鏡手術說起。 用2D想像來操作3D實物自從一九八九年,世界上第一個利用腹腔鏡切除子宮的手術被報導後,全球婦科手術領域受到極大震撼,婦科醫師

無不積極想把這種嶄新的手術技巧學起來,深怕慢了一步就會遭到淘汰。一九九二年我去美國進修,那時腹腔鏡手術正熱烈起步中。嚴格說,我在美國沒有真正實際操作過,但很清楚知道這是未來的主流,因此返臺後,便開始大力發展腹腔鏡手術。但整個環境無前例可循,得不斷靠自己摸索,回國後,我幾乎完全投入工作,不少朋友還覺得我變了,因為去美國之前,我常常會跟他們一起出去吃吃喝喝,但從美國進修回來以後,原本熱中社交活動的我,突然變得安靜下來。因為腹腔鏡手術深深挑起我骨子裡「好,還要更好」的基因,就像張三丰被楊過指點一下,就更加發揮其才,武功邁向更深厚的境界。那時北榮還是以傳統剖腹手術為主,因此當我開始做腹腔鏡手術,甚至用

來治療癌症,就當時而言,是項很大的突破。當下我雖然沒想那麼多,但事後回顧,才看見自己著實具備不怕挑戰的性格,因而能夠不斷精益求精、尋求更高技術突破。教學時,我把腹腔鏡手術形容為「利用二度空間想像來操作三度空間體」。簡單來說,傳統手術是將腹部剖開,在器官上直接動刀,眼睛可以直接看到手術的部位;而腹腔鏡手術,要先在腹部打幾個洞,然後將套管分別插入,醫師在操作時,不再是看病人的手術部位,而是必須用眼睛盯著電視螢幕監看,將手術器材伸入套管,尋找正確位置進行手術。這就是我所謂「利用二度空間的想像,來操作三度空間實物」的意涵。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相關立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經驗分享的問題,作者駱安琪 這樣論述:

醫療行為本身即具有不確定性,在接受醫療的過程中,難免可能發生不如預期之醫療結果而產生醫療糾紛。在醫療糾紛發生當下,常常伴隨著醫病雙方對彼此的不諒解,從而導致醫病關係之緊張與對立。惟醫病關係若持續處在敵對狀態,對醫方、病方以及整體社會皆無益處。因此,當醫療糾紛發生時,如何能夠緩和順利地解決糾紛成為最重要的事情。 我國目前對於醫療糾紛之解決途徑主要可分為訴訟與調解,然而前者有著訴訟時間長與賠償金額少等特性,而後者則有成立比例不高之問題。由此可見,我國在解決醫療糾紛之相關制度不夠多元導致無法完善解決醫療糾紛。鑒於此,我國行政院參考國外制度,並先後提出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

目前已遭立法院撤回)與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冀能以訴訟外制度、道歉制度與無過失賠償制度等解決醫療糾紛並改善我國醫療糾紛解決制度。 本文將先以實證統計與相關文獻說明我國醫療糾紛之現況,以點出我國目前醫療糾紛解決途徑之困境,再酌以外國文獻來介紹國外之醫療糾紛訴訟外解決制度以及醫療糾紛相關制度,並在最後藉由比較國外制度來分析我國之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同時比較其與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不同之處,針對相異之處做較詳盡之說明與探討。冀能使我國之醫療糾紛解決制度建立的更加完善,從而促進醫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