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近藤誠寫的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百萬人肯定,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 和許博欽,黃思誠的 內視鏡肌瘤切除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9切腹記-再見了子宮(20210105更新) - 妖精王國的小妖也說明:手術 過程中將切除子宮及將瘤切除化驗,如果是惡性就要將卵巢一併切除, ... 快十一點時出廁所發現清潔人員在鋪床,小妖問現在有人要住院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何 和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邱亨嘉所指導 游暢帆的 台灣地區婦產科專科醫院醫療服務市場趨勢變化: 區域差異和服務項目延伸及成效探討 (2015),提出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然產、剖腹產、子宮切、除、卵、巢切、除、婦產科專科醫院、醫療、服務利、用。

最後網站新潮醫生談婦科新手術與保險理賠<達文西&腹腔鏡篇>則補充:做「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健保身份住院,理賠一樣符合227限制。另外,此項手術健保認定是常規手術,所以雖然227章節內明定手術費用是26,000元,但病人只需要部分負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百萬人肯定,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的問題,作者近藤誠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你去醫院之前非讀不可的救命書!  榮獲國家級的「菊池寬賞」,行醫40年、日本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者,  帶你遠離藥物濫用,不再被動接受非必要的醫療!   只有仁醫,才願勇敢告訴你這些醫療真相!   .高血壓的標準毫無理由的越調越低。多吃藥反而會造成失智和摔傷。  .癌症是誤診率最高的疾病。更恐怖的是,做一次斷層掃描就有致癌的風險!  .一次開三種以上藥物的醫生不可信賴!不隨便開藥給病人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血糖控制藥不能治好糖尿病,卻會引發腳浮腫、失智、視網膜病變等藥害……   ★2013最夯健康書,暢銷1,000,000冊,引發大眾瘋狂討論!  ★不畏主流威嚇,挑戰黑心醫生、揭

開醫藥黑洞、解決醫藥濫用問題!   你常去做健康檢查嗎?你生病時吃的藥都超過三種嗎?  日本醫界的良心近藤誠說:「這些都是不必要,甚至有危險的!」   近藤醫生從醫40多年,傾畢生之力向眾人宣導不要做多餘的醫療,尤其手術。  在看過無數醫療實例後,他越發堅定地告訴眾人:  「經常上醫院的人,容易因為藥物和治療而縮短壽命。   常上醫院,檢查自然增加,因此容易發現『異常』,於是開始吃藥或接受手術。藥物幾乎都沒有治療疾病的力量,反而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發現癌症時,馬上切除胃部或子宮,或是被迫接受痛苦的化療。這都會縮短壽命。雖然人們常說『信者得救』,但是絕不可輕易相信醫生。」   身體器官、機能損壞

是不可逆的事實,沒能認清這個真相而一味求助現代醫療,甚至希望奇蹟似的獲得仙丹妙方,只會落入醫療騙術的黑洞,越醫越短命。在面對自然衰老、病痛時,我們應該怎樣處置,又應該怎樣來接受「適度的」治療呢?透過近藤醫生的47個仁醫心靈喊話,將激發眾人輕鬆看待病老死苦,更積極樂觀的度日。 作者簡介 日本醫界的良心 近藤誠 Makoto Kondoh   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至今超過40年。1948年出生。1973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同年進入該大學放射線科。1979~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3年起擔任慶大醫學系放射線科講師。專長為癌症的放射線治療,為了實現以病患為本位的治療,積極推動醫療資

訊的公開化。   近藤醫生不止是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更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言說的醫療意見,例如抗癌劑的毒性、擴大手術的危險性等癌症療法。此外,他還持續進行醫療啟蒙教育,這些功績使他獲得2012年「第60屆菊池寬賞」。代表著作有《抗癌革命--與癌共生》《癌症別急著開刀》《「剩三個月的生命」是謊言》《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多部敲響醫療警鐘的大作。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曼哈頓名醫的萬能健康法》《變年輕的技術》《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

得》等書,堪稱國內首屈一指的健康書翻譯家。 推薦序 日本醫界的唐吉軻德--綠色作家 朱慧芳推薦序 一語破玄機,醫界不能說的秘密--樓氏古中醫創辦人 樓中亮推薦序 感恩本書印證我的生命--癌症生存者 李秋涼推薦序 義,怎麼唸?--超人氣健康講師 吳寶芬 第六十屆菊池寬賞得獎感言前言 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第1章 什麼時候才應該去醫院?心得1 「先去醫院再說」的人,是醫生的「肥羊」心得2  會說「這是老化現象」的醫生值得信賴心得3  越常看醫生的人越早死心得4 「血壓一三○,生病了!」沒這回事心得5  吃藥降血糖沒意義,而且副作用大心得6  降膽固醇藥的「預防疾病率」比樂透中獎率還低

心得7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心得8 「早期發現」未必幸運心得9  不能有「罹患癌症莫可奈何……」而任憑醫生處置的想法心得10  健康的人要避免醫療輻射。一次斷層掃描就有致癌風險心得11 醫生的健康指導反而招致心臟病 第2章 病人們,別跟疾病對抗心得12 一次開超過三種藥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3 遇小感冒就開抗生素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4 說「使用抗癌劑能延長壽命」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5 九成的癌症越治療越短命。放著不管最好心得16 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找醫生開藥的習慣心得17 痛不可怕。正確使用嗎啡,可安全地延長生命心得18 癌症的疼痛可以控制得很理想心得19 安詳離世就是「自然死亡」 第3章 篩檢

、治療的謊言心得20 癌症篩檢越普及,死亡人數越多心得21 「請忘掉乳癌篩檢的一切結果」心得22 切除胃之前應知道的事心得23 不到一公分的動脈瘤,一年內破裂率僅○.○五%心得24 斷食、果菜汁、免疫療法……小心醫生的「癌症詐欺」心得25 「免疫力」無法預防癌症心得26 常見的醫療傷害案例 第4章 健康活到百歲的「飲食」心得心得27 選擇「不減少」體重和膽固醇的健康法心得28 「每天攝取優質蛋白質和脂肪」可打造健康百歲的身體心得29 每天不超過兩罐啤酒,酒就是「百藥之長」心得30 攝取過量海帶或海帶芽可能致癌心得31 膠原蛋白不能使肌膚嫩Q。葡萄糖胺無法直接到達膝蓋心得32 「高血壓不能吃太鹹

」是謊話。精製鹽比天然鹽更令人安心心得33 咖啡可遠離癌症、糖尿病、腦中風、癡呆、膽結石、皺紋 第5章 健康活到百歲的「生活」心得心得34 半夜十二點前後熟睡的「超」早睡早起健康法心得35 不用香皂、洗髮精,肌膚和頭髮更健康心得36 對大醫院來說,你不是病人而是白老鼠心得37 「撫觸身體」能消除精神壓力心得38 聊天、大笑、吃。多動嘴巴能促進健康心得39 常走路的人不易癡呆心得40 不可施打流感疫苗心得41 記住「放著不管就是治療」 第6章 不畏懼死亡的老年活法心得42 學會驟然而逝的技術 心得43 喜怒哀樂形於色的人不容易失智心得44 規畫持續工作到百歲的人生心得45 真的發現進行癌該怎麼辦

?心得46 轉移癌,如同蠟燭燒盡地自然死亡心得47 試著寫下「生前遺囑」 近藤誠的「生前遺囑」 前言 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某位病人說:「我差點死掉。我打了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後,馬上感覺身體不適,送到醫院好不容易才保住命。」   我告訴他:「那是疫苗的關係,以後不要再打。」他回答:「好。」   到了第二年,他跟我說:「我今年還是注射了疫苗。」   這種令人發噱的對話,在醫療界經常聽到。   也就是說,如同「飛蛾撲火」般,自己主動接近醫生,結果喪失性命或縮短壽命的人還真不少。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受醫生喜愛的人。   每人每年平均就醫十四次左右,達先進國家平均數的兩倍以上。   

政府強力推動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而國民也樂於接受。   只要到醫院,醫生一定能幫病患想辦法。因為他們是疾病的專家,應該了解如何預防疾病或治療疾病……   一般人沒有經過深思,大多抱持這樣的想法,因此即使冒著可能因為注射疫苗而死亡的風險也要去找醫生。   感冒藥或抗癌劑都治不了病      醫生真的能預防或治癒你的疾病嗎?   身為醫生的我,答案是NO。   感冒、頭痛、高血壓、高血脂症、心律不整、癌症……   有九成的疾病,即使是看過了醫生而痊癒,但其實未必復元得比較快。   而且,副作用或後遺症的風險相當大。   例如,針對感冒病毒發揮作用的治療感冒藥,到現在還沒有開發出來。   退燒的解熱

劑或止咳的咳嗽藥等,可暫時緩和不適症狀的「對症療法藥」,雖然能讓身體短時間內感覺較為舒適,但是卻會延緩復元時間。發燒或咳嗽等症狀都是身體正在與病毒戰鬥,試圖將病毒逐出體外的信號。而藥物卻會妨礙身體本身的治癒力。   流行性感冒可以使用疫苗來預防,或用瑞樂沙等藥物來治療,但都沒有醫學的證據,充其量只能說達到了「效果值得期待」的水準。   相反地,因為感冒藥或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副作用而死亡的人卻相當多。   高血壓指導棋,促使降血壓藥的銷量暴增六倍      在日本,罹患高血壓的人口達四千萬人,高血脂症則有三千萬人,而糖尿病人口,包含「準患者」在內大約有二千三百萬人……日本的「病人」數可以說相當可觀

。   但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賣藥的策略。   「血壓達到這個程度最好接受治療」,這種所謂的高血壓基準,毫無根據的不斷調降。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最高血壓的基準定為一六○mmHg,二○○○年降為一四○,二○○八年的代謝症候群檢查標準更調降至一三○。   過了五十歲之後,「最高血壓一三○」是一般的數值,因此大多被視為高血壓患者而被迫服用降血壓藥來「治療」。   結果,藥品業界一片榮景。一九八八年時,降血壓藥的銷售額大約兩千億日圓,但到了二○○八年突破一兆日圓,二十年間成長六倍。血壓行銷手法非常成功。   日本在十多年前就已發現,國民中總膽固醇較高的人比較長壽,但是標準值卻未提高。結果降膽固醇的司他

汀類藥物每年銷售額達兩千六百億日圓,相關醫療費用估計更高達三倍。   世界上數萬人規模的追蹤調查也發現,使用藥物來降低血壓或膽固醇,即使數值改善,但早死的風險相對增加。   有九成的癌症是越治療命越短      有九成的癌症放著不管的話比接受治療更能健康的存活。已逝的知名新聞主播逸見政孝,在得知罹患惡性的硬胃癌後,雖然接受了大手術,仍不幸在三個月後離世。   我在超過二十年時間中,合計接觸超過一百五十名以上的「癌症擱置病人」,其中也有胃硬癌病人,但是沒有人在短短數個月內死亡。他們過著一般的生活,很多人存活了三至九年不等。   抗癌劑含有強烈的毒性。抗癌劑的效果只能「暫時性的使癌硬塊縮小」,並不

能治療癌症,或延長壽命。然而日本人的癌症又以胃癌、乳癌等實質癌(固態癌)占多數,就這一點來說,使用抗癌劑完全沒有意義。只會因為副作用而縮短性命。   那麼癌症檢查呢?其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它有效果。癌症不論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一九六○年代起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並沒有下降。沒有症狀,在檢查中發現的癌症,幾乎都是不會致命的「疑似癌」(疑似癌的定義詳見心得7)。真正致命的癌症都是已經轉移的,即使做了切除手術或以抗癌劑治療已無意義。   總之,癌症盡可能放著不管,反而能快樂地長久存活。   醫生比黑道、強盜更為惡質      請大家想一下身邊或名人中,是否有人因為醫療過失而死亡或致殘?   例

如,前面提到的逸見政孝,原是活躍在電視圈的人氣主播,發現罹患癌症後宣布:「暫時退出螢光幕以專心治療。」但是短短數個月就病逝。類似的悲劇近來經常可見。死亡前與病魔搏鬥的痛苦,包括嚴重的倦怠感、噁心、掉髮、暴瘦等實在令人同情。   其實,放著不管並不會痛苦的癌症不少,例如胃癌、食道癌、肝癌、子宮癌等都是。   忍受痛苦依然不治,是因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的緣故,但是醫生還是不斷慫恿的新病患:「癌症非常可怕,最好立即接受治療。」   背了黑鍋的癌症想必也非常無奈吧。   不僅限於癌症,有人檢查出代謝症候群而開始慢跑,不幸因為心肌梗塞而死亡,也有人發現腦部有動脈瘤而接受手術,結果造成半身麻痺……  

 因為就醫而縮短壽命的人真的不勝枚舉。   醫生比黑道、強盜更為惡質。黑道不會殺死無辜民眾,或逼迫一般人切斷手指。強盜的目標通常也只是金錢而已。   但是醫生不但威脅病患支付金錢,而且可能導致病人殘障,甚至死亡。   我自己也因為藥害而腳部傷殘       我小時候每次發燒時,開業醫生的父親就為我打針。感染瘧疾而發高燒時,因為注射了過多的抗生素,導致腳部肌肉病變,成為膝部無法彎曲的「肌肉攣縮」,有一段時間要拖著腳走路。   我的瘧疾能夠治癒或許是抗生素發揮效果,但即使是有效的醫療,仍必須冒著被副作用傷害的危險。   不過,我們父子當時都堅信醫療。我就讀小學高年級時,爆發流行性感冒,我帶了十位同

學回家,請父親為他們注射預防針。父親二話不說,為大家注射疫苗,讓我得意洋洋好一陣子。   不久後,我自己也走上了醫學的道路,學校還沒有畢業就結婚生子,而且經常讓小孩吃藥。直到我當了醫生之後,才了解到藥害的可怕。   不少小孩因為疫苗或退燒藥的副作用,頭腦受到傷害,一夜之間變成痴呆狀態或甚至死亡。其實這些藥物根本沒有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果……   知道了這些事實的時候,想到我過去竟做了如此危險的事,不禁背脊發涼。   於是,「希望找到在醫療上只獲得正面幫助與避免危險的方法,並且盡可能做到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或悲慘的醫療死亡事故」,就成為我最大的心願。   一切從「挽救原本會被切除的乳房」開始    

  我從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後就進入學校的放射線科,專門針對癌症的放射線治療,進行研究、授課和門診的診察。之後前往美國留學,開始對日本的癌症醫療產生疑問,首先於一九八八年在月刊《文藝春秋》上發表名為<乳癌不用切除就能痊癒--治癒率相同,卻任意切除乳房,可說是外科醫生的犯罪行為>的論文。   當時,僅摘除病灶的「乳房保留療法」在歐美國家已經是很普遍的作法,但是日本依然將整個乳房切除,非常殘忍。   我打算將保留療法傳達給更多的女性,希望救助更多的乳房。在此之前,我的姊姊於一九八三年罹患乳癌時,我也給她看了歐美的治療實績,並告訴她:「如果是我,我會選擇保留療法」。   姊姊同意採取乳房保留療法,

經過三十年後的現在仍健康地活著。   《文藝春秋》的報導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有一年來我門診選擇保留療法的患者達到三千人,占全日本乳癌患者的一%。二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乳癌的患者有六成以上選擇保留療法。   我廣泛學習世界各國的癌症治療法,而且可能是日本第一個將癌症百分之百告知病人的醫生。   我在一九九六年上市的著作《抗癌革命--與癌共生》中,發表癌症有真正的癌與疑似癌,不論哪一種,手術或抗癌劑的治療都是無效的,結果引發激烈爭論。之後出版的《逃離不良治療和醫生的啟示》《大學附設醫院使病患死亡時》等著作中,更提到有關醫療的全盤問題。   在這三十年間,包括週六、日在內,我每天清晨六點即進入研究室,除

了為病患診察之外,幾乎都在閱讀或寫作醫學論文。整天伏案工作,感覺就快與桌椅連結一體了。   病患們,不要與疾病作無謂的抗爭       二○一二年,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   首先,我歸納「癌症擱置患者」之治療過程的著作《推薦癌症擱置療法--一五○名患者的證言》問世,其中接受我診治時間最久的患者,有二十二年之久。實際證明了《抗癌革命--與癌共生》中「疑似癌」的理論,讓我放下了肩上的一個重擔。   「大學附設醫院的癌症門診,卻不治療癌症」,能夠持續進行這項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奇蹟的工作,主要拜慶應大學的「自由」與「獨立自尊」的精神所賜,對此我由衷感謝。而且,這一年還意外獲得了「菊池寬賞」。   

一九八八年我在《文藝春秋》上發表<乳癌不用切除乳房就能治癒>時,就已有「等於向日本的醫學界宣戰,未來不但無法出人頭地,在醫院內也可能遭抵制」的心理準備,但我仍決心獨自奮鬥,盡可能讓更多的人理解。   能得到這個獎,我真的非常高興。   本書歸納了避免無謂痛苦的治療和悲慘的醫療致死的心得。   例如,最近「預防醫學」非常興盛,但它的真正面貌卻是「招徠患者的醫學」。我希望大家不要成為醫生的「肥羊」。   設備齊全的大學附設醫院、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一般人認為是「好醫院」的大規模醫院,請將它們視為「能接受最佳實驗的醫院」。   罹患癌症,要忍受莫大的痛苦,仍然難逃一死。但死亡並

非癌症所造成,而是「治療的結果」。不過,醫生一定會說是「癌症的緣故」。請不要被騙。   基本上,如果沒有自覺症狀,而且胃口正常的話,即使醫生認為哪些部位不正常,或是發現癌細胞,最好都把這些話拋在腦後。急著治療,反而會縮短壽命。   現在,透過書籍或網路,很輕易就能獲得各種資訊。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時代。過去「有關疾病的問題都信賴醫生,並且一切聽從醫生」的人,請改變觀念,養成「對醫生抱持懷疑態度,自己進行調查」的習慣。   請學習避免被醫生殺害的方法,以保護自己免於枉死。   因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都是唯一的。 心得1「先去醫院再說」的人,是醫生的「肥羊」這樣的醫生真的親切嗎?

患者一出現咳嗽就往醫院跑,醫生只要聽到「好像有點感冒的樣子」,就開出止咳、退燒、消炎、抗生素、胃藥……等,一大堆藥。「要不要順便量個血壓?啊,稍微高了一點。開點藥給你吧。還有血糖值也要注意。」像這樣地建議你接受一項又一項檢查。你覺得「這個醫生真親切」,而心存感激嗎?另外,每年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檢。聽到「血壓太高」「肺部有陰影」等就臉色發白,乖乖地照醫生的指示吃藥,或是接受精密檢查。被診斷出癌症時,就立即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的標準治療。醫療是一種商業行為,醫生也要生活。醫生必須盡可能增加病人,讓他們就醫。如果被醫生的花言巧語所騙,就會成為他們的「肥羊」。將珍貴的時間

和金錢奉獻給醫生,卻縮短了自己的壽命。心得3越常看醫生的人越早死對醫療感到滿意,死亡率卻提高二六%!?有一項最新而且相當有趣的資料。美國醫師學會出版的著名雜誌,於二○一二年刊登了一篇報導<滿意的代價>,引起廣大回響。這是為了調查醫療費用與健康的關係,以超過五萬名參加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為對象,花了五年時間所得到的驚人結果。這五萬人每年平均就醫次數大約五次。對於一年間接受的醫療服務,以五個問題來調查病患的滿意度:①是否注意傾聽病人說話? ②是否以容易理解的詞彙來說明?③是否尊重病人所說的內容?④是否花費充分的時間?⑤是否滿意醫療工作人員的服務?當然,遇到親切的醫院或醫生,接受到越多的體貼醫療服

務的人,滿意度也越高。這項調查的結果分成四級,滿意度最高的群組,住院天數比滿意度最低的群組多了九%。花費在醫療或藥品上的費用也高出九%。對醫療滿意的人屬於「未雨綢繆型」,身體出現某些異狀就立即就醫、吃藥或住院。但是追蹤四、五年後發現,滿意度最高的群組,死亡率卻比滿意度最低的群組高出二六%。在醫院和藥品上花了高額的金錢,而且住院越久壽命卻越短,可以的話,美國醫師學會大概不想公開這項資料吧!心得4「血壓一三○,生病了!」沒這回事不能只看數值就以為生病日本高血壓患者有四千萬人,高血脂患者有三千萬人……「病人」的數目相當可觀。高血壓和高血脂都有所謂的「標準值」。超過此數值就會被診斷為疾病。例如,血壓的

標準值,最高血壓(收縮壓)為一四○mmHg,最低血壓(舒張壓)為九○mmHg。超過此數值就是高血壓。這個標準值很亂來,完全靠不住。每一種疾病的標準值都由它的專門學會制定,但是這些數值都是經過協商,在沒有根據下做出決定的。特別是高血壓的標準值,「操作」的痕跡非常明顯。一九九八年,厚生省全國調查時的標準值為一六○╱九五以上。但是到了二○○○年,在沒有明確理由的狀況下降為一四○╱九○。依照一九九八年的標準值,日本的高血壓患者約有一千六百萬人,但根據新標準,患者人數即增加到三千七百萬人。

台灣地區婦產科專科醫院醫療服務市場趨勢變化: 區域差異和服務項目延伸及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的問題,作者游暢帆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人婦產科醫療就醫特性,並針對婦產專科醫院興起在婦產科醫療市場佔率變化的影響及醫療資源利用情形進行分析。藉此瞭解各層級婦產科醫療服務市場的差異比較,以提供經營者擬訂正確的經營策略,進而鞏固醫療市場佔有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健保資料庫次級資料。採用回溯性縱貫式研究設計,資料期間為1997到 2010年。以全國婦產科之住院人口為樣本,並以婦產科之自然產、剖腹產、子宮切除與卵巢切除四種常見醫療處置病人為分析對象。首先用趨勢分析法探討婦產專科醫院與非婦產專科醫院的醫療服務利用人數市場佔率及趨勢變化。再來採用邏輯斯迴歸分析四種醫療處置照護品質之影響因子。最後採用線性迴歸分

析探討婦產科四種醫療處置之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影響因子及資源利用情形。研究結果婦產專科醫院在產科之醫療服務利用率呈現顯著線性增加趨勢,非婦產專科醫院及基層診所則呈現顯著線性減少趨勢。在婦科醫療服務利用率方面,婦產專科醫院、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則呈現線性增加趨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呈現顯著線性減少趨勢。醫療照護品質方面,婦產專科醫院在剖腹產的倂發症發生率比非專科醫院高1.13倍,但自然生產、子宮切除與卵巢切除的倂發症發生率都是專科醫院比較低。在住院天數方面,專科醫院自然產、剖腹產、子宮切除及卵巢切除手術當次住院的平均天數皆較非專科醫院為低。而在醫療費用方面,專科醫院自然產當次住院的平均醫療費用27,

119 點較非專科醫院為高,其他剖腹產、子宮切除、卵巢切除手術當次住院的平均醫療費用皆較非專科醫院為低。結論和建議本論文的結果顯示,婦產專科醫院以醫療照護品質佳、醫療資源利用少的優勢表現在產科醫療服務市場有絕對競爭優勢,但在婦科醫療服務市場佔率仍以區域級以上醫院為主,在政府人口政策措施尚無法改善少子化現象情況下,婦產專科醫院可再強化婦科醫療服務,提升婦科市場服務利用率。以婦產科專科化的經營優勢及成本效益,應可為現今多數處於競爭弱勢的婦產科診所轉型學習的標竿。關鍵字自然產、剖腹產、子宮切除、卵巢切除、婦產科專科醫院、醫療服務利用

內視鏡肌瘤切除術

為了解決子宮切除手術住院天數的問題,作者許博欽,黃思誠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進步及手術器械的改良、創新,近20年來腹腔鏡(內視鏡)手術快速發展。醫師只需經由數個小切口,利用腹腔鏡及各種精細的手術儀器於病人體內施行手術,取代以往大切口之傳統開放式手術做婦科疾病治療,包括切除子宮肌瘤、輸卵管及子宮外孕手術等。   子宮肌瘤是生育年齡婦女最常見的良性疾病,但當肌瘤造成患者身體嚴重不適或不孕等各種困擾、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則需以手術切除肌瘤。   內視鏡手術技術趨於成熟,其傷口小、術後疼痛少、恢復快,可減少住院天數少、降低社會醫療成本,且術後沾粘較少等優點,已使腹腔鏡手術逐漸取代傳統子宮肌瘤切除術,成為肌瘤切除時之選擇趨勢。      本書乃臺大醫院針對內視鏡

子宮肌瘤切除術,將多年來所累積之臨床經驗與創新技術集結成冊,文圖並茂紀錄手術精要與相關知識。 作者簡介(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周麗雲   〈腹腔鏡黏膜下肌瘤和漿膜下肌瘤切除術〉 張文君   〈術前評估〉、〈長期術後評估及結果〉、〈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 張道遠   〈腹腔鏡子宮肌瘤摘除手術—漿膜下肌瘤和壁內肌瘤〉 許博欽   〈微創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新趨勢〉、〈腹腔鏡韌帶內肌瘤切除術〉 陳思宇   〈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的相關器械介紹〉、〈單一切口子宮肌瘤切除術〉 童寶玲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學習曲線〉 黃思誠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技巧〉 黃佩慎   〈手術器械介紹〉、〈術中照料與術後

照料〉、〈腹腔鏡韌帶內肌瘤切除術〉 黃景祥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學習曲線〉 楊友仕   〈子宮鏡肌瘤切除術〉 楊政憲   〈子宮鏡肌瘤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