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取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姬姓取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玉玫,李傳軍,王鈞林寫的 【生活中的國文課套書】(三冊):《宋詞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1)》、《三國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2)》、《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國文課3)》 和魏鑒勛張國慶蔣瑋的 沉睡的帝國:皇權的篡奪與后妃、外戚、宦官間的寵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果出版社 和大旗所出版 。

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黃俊威所指導 廖元平的 《西遊記》中人物與佛教思想關聯性研究-以唐僧、悟空、八戒為例 (2017),提出姬姓取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西遊記、佛教、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美勞教育研究所 徐素霞所指導 陳怡雯的 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圖畫書、插畫、西方名畫、挪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姬姓取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姬姓取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活中的國文課套書】(三冊):《宋詞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1)》、《三國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2)》、《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國文課3)》

為了解決姬姓取名的問題,作者林玉玫,李傳軍,王鈞林 這樣論述:

  【生活中的國文課套書】共有三冊:《宋詞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1):唱情歌、論時政,宋代文青的面貌,原來藏在宋詞裡!》、《三國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2):你所不知道的101個三國問題》、《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國文課3):101個關於孔子老師的問題》   《宋詞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1)》   讀宋詞,就像穿越八百年回到古代當文青;   讀宋詞,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人性裡真摯的情感。   ■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不管是抒發愛恨情愁,還是針砭國家大事,通通可以寫成詞。   ․你以為,李宗盛跟女歌手們的風花雪月是現代的特產?   其實宋代的

柳永才是真正的高手。   ․你以為,把好幾首歌的各取出一句詞,再組合成一首歌,是現代流行歌曲的新招?   其實這種手法早就有了,連蘇軾和辛棄疾都寫過。   ․談相思,沒有人比得過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論熱血,岳飛的「怒髮衝冠」更是天下無雙。   華語詞神方文山曾說,宋詞是他創作的養分,也可以是你的!      如果你崇拜阿信、林夕、青峰、張懸、陳綺貞、方文山、李宗盛,   曾經聽著他們的詞,聽得熱血沸騰,淚流滿面,   那你一定會愛上,這些現代歌詞的始祖:宋詞。   宋詞跟現代歌詞一樣,與音樂緊密相連。   詞人根據樂譜格律,寫下自己的喜怒哀樂,   再經由歌妓的美妙歌喉演唱、詮釋,四

處傳唱。   宋詞透過優美精鍊的文字,詠嘆千古不變的生離死別、愛恨情愁;   這些詞還活著,讓我們深深為之觸動,   帶我們跨越時空的阻隔,與宋代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   ■你也能成為填詞高手:   一曲新詞酒一杯,搞懂宋詞的規則,你也能一秒變文青   Step 1:搞懂詞的發展、禁忌、結構與布局,打好穩固根基。   Step 2:拜見寫詞老祖宗,聆聽故事,笑看趣聞八卦、學習人生智慧。   Step 3:了解宋代勁歌和傷心情歌金曲榜,領略大師的千古名作之美。   Step 4:學會意境營造小撇步,摸清西樓、東風、月、水、香爐、欄杆等意象的妙用。 本書特色   ◆60篇短篇文章,輕鬆認識宋

詞發展、著名詞人軼事和重要詞作欣賞,瞬間提升中文力!   ◆60則文末附加的有趣「延伸知識」,讓你觸類旁通,擴充知識。   ◆豐富的宋詞背後知識,是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中文課外讀物。   ◆附錄文青必備填詞詞譜,不管是宋詞或現代歌詞,一次就上手!   《三國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2)》   如果你因為玩手遊認識了呂布、趙雲,   如果你曾經追劇追到熱淚盈眶,崇拜諸葛亮、司馬懿,   那你絕對不能錯過了解真實三國的機會……   三國歷史短短不到一百年,卻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朝代,   但你認識的三國歷史、朗朗上口的人物真的是那樣嗎?   101個有趣提問,讓你徹底了解三國的人事物  

 ◎曹操姓曹,為什麼跟夏侯家族關係密切?   ◎劉備為什麼被稱作「劉豫州」?   ◎關羽真的手持「青龍偃月刀」嗎?   ◎最受世人歡迎的趙雲,史實上為什麼沒被劉備重用?   ◎三國時代真的有大戰兩百餘回合這種事嗎?   ◎東吳統治「江東」,到底是指哪裡?   ◎赤壁大戰中火攻的真正出謀者是誰?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統一天下、復興漢室嗎?   ◎「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東西?   原書名:你所不知道的101個三國問題——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4 本書特色   ◎101篇短篇文章,輕鬆認識三國歷史、人物軼事和文化常識,立刻提升中文力!   ◎101則文末附加的「延伸知識」,讓你觸類旁通、擴

充知識   ◎徹底剖析民間傳說和演義故事,讓你了解三國歷史的真相   讀三國能讓你做人有智慧、做事有謀略!   現在就走進三國歷史,認識膾炙人口的三國人事物……   《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生活中的國文課3)》   宋朝宰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熟讀孔子的故事,讓你做人做事圓融又通達!   孔子是美食家嗎?   孔子上課有收學費嗎?   孔子的爸爸是大力士嗎?   孔子的哪個學生最有錢?   你對孔子老師的疑惑,本書一次告訴你!   孔子一輩子都不得志,為什麼卻能影響後世幾千年?   歷史上傑出的教學者比比皆是,為什麼萬世師表卻是孔子呢?   101個關於孔子的有趣

問題,讓你從中了解更多不一樣的國學常識   ◎孔子真的姓孔嗎?   ◎孔子年輕時做過什麼工作?   ◎為什麼孔子被奉為「萬世師表」?   ◎孔子真有「弟子三千人」這麼多嗎?   ◎孔子弟子中有「賢人七十二」,為什麼是「七十二」這個數字?   ◎儒家是孔子創立的嗎?   ◎好好的官不做,為什麼孔子要辭官周遊列國?   ◎什麼是「鄉愿」?孔子為什麼討厭「鄉愿」?   ◎孔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是在說誰呢? 本書特色   ◎101篇短篇文章,輕鬆認識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和文化常識,立刻提升中文力!   ◎101則文末附加的「延伸知識」,讓你觸類旁通、擴充知識   ◎解析孔門弟子的日常生活,讓你了解

孔子老師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   *原書名:最想問孔子老師的101個問題──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3  

《西遊記》中人物與佛教思想關聯性研究-以唐僧、悟空、八戒為例

為了解決姬姓取名的問題,作者廖元平 這樣論述:

流傳於世五百年,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西遊記》,內容包含了歷史史實唐玄奘大師天竺取經,歸國後口述,由弟子窺基和尚所撰寫的《大唐西域記》為本,加上民間傳說或作者虛構的人物,配合大量神怪小說必備的妖魔鬼怪,佛教、道教、儒教的神、仙、聖人等。雖然《西遊記》一般認為是融入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精神的小說。有人說是崇佛抑道,也有人認為是道家思想,更有人認為是當時反抗統治者,對高壓腐敗政府的紓壓之作。不論是從何種背景與心態,形成這部大作成書的動力,無可否認的是當時社會、政治、民心的一種反射,由作者所受到的教育與所認知大眾的想法,都表現在這部作品中。而本論主著眼在取經僧眾師父唐僧、大徒弟孫悟空、二徒弟豬悟能

等三人,與佛教教理、思想的關聯。本論起始的緒論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材料、範圍與方法及前人研究概況、文獻探討等。隨後《西遊記》概述,包括編者介紹、故事與書中人物背景。接著是《西遊記》的架構,包括人物、時間與空間、八十一磨難的架構,及其相互影響的關係。再來是簡單介紹七十餘萬字《西遊記》的內容,之後將唐僧、悟空、悟能各置一章,將三者與佛教的一些關聯,以小題的方式討論,其中論及唐僧一章包含:唐僧是六道中人道中人,說明唐僧雖是十世修行的原體,但還是一般凡夫俗子;一個凡夫俗子如何帶領各具神通,能力非凡的徒眾,完成取經大業;唐僧表現出人性的一面;佛教中輪迴觀念,大家所關心的前世今生,唐僧十世修行,為何

還有隔陰之迷,不知自己的前世;再來談及各種神通;也是《西遊記》這神怪小說中最引人入勝的一部份;妖魔鬼怪為何要吃唐僧肉,要求長生,但又瞻前顧後不立即吃,不如悟空聽到有人參果,立即鑿下吃個爽快。次章談孫悟空之悟空名何處來,為何取名悟空的因緣;孫悟空拜師求藝的師父須菩提祖師與佛教的關係;孫悟空的出生,由石頭風化而來,到底悟空是由何而來;由天人轉生而來的孫悟空,由天阿修羅到成佛的轉化;最後關於孫悟空的部分是論及為何需要緊箍兒加緊箍咒,其他箍兒為何都沒有作用,這是用緊箍兒當戒律來控制、規範悟空的行為與心性。八戒部分也是由八戒之名的起源與八關齋戒的關係論起;小說中取經行為何會安排豬八戒這一號人物;一個小奸

小惡的俗子,在取經過程盡是扯後腿、負面的表現,隨時萌生的退轉心又如何會功成;五戒八戒的差異與八關齋戒等;最後以《西遊記》結尾最後一件疑雲,為何如來要收取"人事"的釋疑結束整篇論證。

沉睡的帝國:皇權的篡奪與后妃、外戚、宦官間的寵鬥

為了解決姬姓取名的問題,作者魏鑒勛張國慶蔣瑋 這樣論述:

古代的政權轉移、優勝劣汰是怎麼開始的? 道德與良知被泯滅殆盡,陰險狡詐被喚起, 世人都知道,沉睡的,從來就不只是帝國。     一個個鬥爭故事,就從這裡揭開序幕……。     倫理道德在統治者的心目中,從來都是騙人的麻藥,害人的枷鎖,他們本人是從未想認真履行的。   ——〈劉濞倡亂〉     武則天宣揚迷信,賦予佛教徒特權,增加人民負擔,興大獄株連無辜,放縱男寵胡作非為。但她基本上保持了盛唐局面,社會相對安定且生產有所發展,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功大於過,可稱得上是一位英王。   ——〈武則天稱帝〉     歷史不容假設,但,如果妲己不恃寵「助紂為虐」,反而是紂王的「賢內助」,紂王的暴虐行為是否會

少一些?儘管不贊同「牝雞之晨,惟家是索」的「女禍」論調,但應該承認妲己的所作所為,的確加速殷商奴隸制政權的瓦解。   ——〈妲己之禍,鹿台焚身〉     「為貪者戒之!蒼天在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凡為官者,多數為貪,但貪到和珅這種程度者實在是極少。和珅恃寵弄權,得意忘形,最終送了性命,而錢財、權勢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實乃令人慨嘆。   ——〈柔佞奸相,和珅貪財〉 作者簡介   魏鑒勛、張國慶、蔣瑋     主編:魏鑒勛   編著:王若、張晶、張志坤、張國慶、喻大華、蔣瑋、蔣重躍、楊英杰、趙東艷(依姓氏筆劃排列)   《沉睡的帝國》由多位歷史研究學者與遼寧人民出版社•人文史地編輯部共同

編篡完成。 劉邦鏟除異姓諸王 功高震王,對他猶如惡夢;兔死狗烹,對他不啻良方。 劉濞倡亂 以血緣關係來維護統治,不過是一廂情願。 漢武帝殺太子 父子相殘,夫妻恩絕,濫殺無辜,固然是迷信所致,但終極原因還是為了那頂皇冠。 上官父子與霍氏母子 為了篡位當皇帝,連身家性命都豁出去了。 王莽篡漢 王莽是個高級雙面人,他靠耍兩面派手法,騙取了信任和擁戴;但是他篡漢成功,卻主要不是靠兩面派手法奏效的。他的活動證明了開歷史倒車的人無出路。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本是魏國傀儡皇帝曹髦被篡弒前的哀鳴,後來卻成為野心家棄陰謀耍陽謀的絕妙寫照。 劉裕取代東晉 他挽救東晉於前,取代東晉

於後,是是非非,猶待評說……。 蕭道成坐收漁利 說他搶來的天下,莫如說他撿宋的天下。 高氏篡東魏,宇文氏篡西魏 這不過是篡位大潮中的兩個浪頭。 篡位繫興亡 隋朝的兩個皇帝都是靠篡位上臺的,隋朝的垮臺也是由於篡位。 血濺玄武門 李世民不顧親情,踏著哥哥及弟弟的鮮血登上了皇位,卻看重黎民百姓,創造了歷史奇跡。 武則天稱帝 她從兒子手中奪過皇冠,在中國歷史上首開婦女當皇帝的紀錄。 遼世宗之死 他在內亂中崛起,又在內亂中倒下。 趙匡胤黃袍加身 他黃袍加身便當了皇帝,看似未費吹灰之力,實則絞盡了腦汁。 海陵王刺殺金熙宗 他倆是兄弟,又都是革新派,為了爭皇位,卻不講親情,不論道義,同室操戈

,相煎更急! 元朝的皇帝們 他們特別善於內鬨,致使皇帝猶如走馬燈。 建文帝當了和尚 為了爭皇冠,叔侄刀兵相向,多少人頭落地。 康熙皇帝廢太子 在帝王之家,多子多孫也多禍害。 酒池肉林,妹喜亡夏 是寵位上的尤物,也是亡國之君的幫兇! 妲己之惑,鹿台焚身 靠媚色得寵,「助紂為虐」,成周武王刀下之鬼,實屬該然! 美人一笑,傾國傾城 亂舉烽火狼煙,縱可博美人一笑,也能葬送江山社稷! 驪姬施計,弄權亂國 害人必害己。投水自盡與引頸自刎,殊途而同歸。 指鹿為馬,趙高專權 故意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者,下場必然是可悲的! 呂雉爭寵,同類相殘 致寵敵成「人彘」,其害人手段之殘酷毒狠,實令人髮

指! 漢宮飛燕,啄殺皇孫 以色侍君,猶纏樹之青藤,樹死藤必枯! 竇后臨朝,外戚專權 作為一個女人,她才貌雙全;但為了爭寵,卻狠如毒蠍。 南風賈后,淫亂兇殘 貌雖醜卻淫蕩成癖,性嫉妒且伴生凶悍,十足的「母老虎」。 「蓮」染泥汙,蕩淫宮闈 淫行無度,白白玷汙了「蓮」的聖潔。 韋后效顰,陳屍示眾 太極殿上的刀光血影,徹底粉碎了她的「女皇」夢。 三千寵愛,馬嵬葬身 風流天子的寵物,也難免玉殞香消,化作馬嵬坡前的一抔黃土。 「黑鳳」凶悍,氣煞壽皇 一個窩囊皇帝,遇上了一隻凶悍的「黑鳳鳥」,活該倒霉! 萬氏專斷,天子痴情 徐娘雖半老,皇帝卻愛得死去活來,萬氏真幸運! 「八虎」居首,劉瑾亂

政 得寵閹宦亂政,他是一個十足的「典範」。 寵至極頂,臣不忠賢 有「萬歲爺」的寵信,跋扈朝綱的閹宦才敢自封「九千歲」! 柔佞奸相,和珅貪財 恃寵而斂財暴富,依佞而專權擅政,不可能長久,曇花一現而已。 梳頭太監,得寵終生 梳一次時髦的髮型,便獲寵終生,真是「馬屁」拍到了「點」子上。 序   劉邦鏟除異姓諸王     功高震王,對他猶如惡夢;兔死狗烹,對他不啻良方。     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為了穩定局勢,確保自己的統治,便大封功臣,以一些財產、部分權力來安撫那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們。曾幾何時,「功高震主」猶如惡夢一般纏繞著他,令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當年,自己那些手下為自己爭天下

,大效犬馬之勞,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如今,倖存者被自己封為王爵,坐鎮一方。有誰能保證這些與自己一樣的「無賴」們不會對自己搗蛋,又有誰能料定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在自己死後不起來爭奪皇帝的寶座?     「怎麼辦?自己應該怎麼辦?」深深地困擾著當上西漢皇帝的劉邦。終於,他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古訓中受到了大大的啟示。     劉邦把他的「三尺劍」指向了他親封的那些手足般的異姓諸王。     首當其衝的是功勞最大的齊王韓信。     韓信是個奇才。劉邦之所以能統一天下,大半是韓信的功勞。韓信為劉邦制定了建功立業的大計,平定三秦,擒魏王豹,奪取代國,征服趙國,吞併燕

國、齊國,最後垓下一戰滅了楚國。劉邦對韓信則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言聽計從,情過兄弟。兩人之間裂痕的產生,是在漢高祖四年(西元前二○三年),韓信率軍滅掉齊國之後。韓信俘虜了齊王田廣以後,派人給遠在滎陽,正與楚軍苦戰的劉邦送去一封信。韓信在信中說,齊國一向詭詐多變,是個有名的反復無常的國家。如今雖然已被攻下,但局勢不容樂觀。其南部邊界與楚國為鄰,請求批准自己為代理齊王,坐鎮這裡,否則難以安定齊國。從當時的全局看,韓信的這個主張沒有錯誤,如果說有點問題,就是韓信要求權位之心太急了一點,儘管如此,韓信也還是留有餘地的,他只要求當個代理齊王。     劉邦接到這封信時,正與張良、陳平研究如何突破楚軍的

包圍,軍情很急,心情更急。劉邦一見韓信要當代理齊王,不由得把桌子一拍,怒沖沖地罵道:「老子被圍困在這裡,日夜盼望你小子來解圍,你小子卻要當什麼代理齊王!」     張良、陳平不約而同地踢了踢劉邦的腳尖,示意他不要再當著送信人的面說什麼了。劉邦立即止住了話頭,瞅了二人一眼。張良、陳平湊到劉邦的耳邊說:「目前我們陷入包圍,情況很不利,難道還有法子約束韓信嗎?不如送個順水人情,讓他當齊王,使他全心全意守住齊國,否則,他要叛亂的。」     劉邦一聽,不由得打了個冷顫。他急忙開口罵說:「他娘的,大丈夫平定諸侯就該當個正經的王,當什麼代理王!」     說罷,當場命令張良負責去鑄齊王大印,然後親給韓信送

去。隔年二月,張良趕到齊國,代表劉邦把齊王大印授與韓信,任命他為齊王,並命他調動軍隊去攻打楚軍。     這時,楚霸王項羽為了拉攏韓信,派武涉到齊國遊說。武涉見到韓信便說:「天下被暴秦折磨已經很久了,所以人們紛紛揭竿而起,聯合反秦。推翻秦朝以後,本該按功勞分封諸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可是,萬萬沒料到劉邦又挑起戰爭,打出函谷關,還要消滅楚國,他是不吞併天下絕不會罷休的。劉邦是個無賴小人,項王本有許多機會可以輕而易舉地殺了他,每次他都花言巧語,甚至起誓發願,項王可憐他,給他一條活路。可是,他一脫離危險,立刻變卦,背信棄義地攻擊項王。將軍您與他交情很深,為了他,您出生入死,依我看,將來有一天,將軍

您也要落在他的手中,沒有好下場。當前,他之所以不動您,是因為有項王在,他要依靠您攻打項王。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將軍您的作用是有決定性的,您偏向誰,誰就獲勝。我敢斷言,一旦項王失敗,劉邦獲勝,他馬上就會向您開刀。將軍您與項王是老相識了,為什麼此時不站出來與楚國聯合呢?這樣一來,天下就形成三分之勢,齊、楚、漢各自稱王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將軍失去這個機會,仍像從前那樣站在劉邦一方,與楚國作對,我實在不敢首肯哪!以將軍的遠見卓識,肯定也不會如此吧?」     韓信聽罷,微笑著說:「從前我曾侍候過項王,在他部下當過執戟郎,人微言輕,進言不聽,獻計不納,所以我才離開項王投奔漢王。漢王授我上將軍大印,統率全

軍,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給我披上,把自己吃的食物推到我面前叫我吃,對我是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漢王對我如此有恩,我怎能背叛他呢!我至死也不會對漢王有貳心,請您代我向項王表示歉意。」     武涉說不動韓信,只好灰心地走了。     武涉去後,謀士蒯徹以給韓信相面為由,勸說韓信獨立。蒯徹對韓信說:「看大王的臉,不過是個諸侯相貌,而且註定要遭到許多危險;看大王的背啊,那可是大貴之相,無法形容。」     韓信認真地問:「先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蒯徹認真地答:「當初天下英雄起兵反秦時,想的只是如何才能推翻秦朝。現在楚漢相爭,為時已久,天下百姓遭殃,生靈塗炭,屍骨遍地。楚霸王曾威震

天下於一時,現在困在京縣和索邑之間,再也無力前進一步;漢王率數十萬大軍據守鞏縣和洛陽之間,一天數戰卻毫無戰功,連受挫折,無力自救。綜上所述,智者、勇者都已經陷入困境。百姓無以為生,怨聲載道。據我的看法,如果不是聖賢出世,天下是沒辦法了。當前,楚霸王和漢王兩個人的命運就懸在大王您一人手中。您為漢出力,漢就獲勝;您為楚出力,楚就獲勝。大王如果聽我的話,莫如讓楚漢兩家都存在,大王與他們三分天下。一旦出現鼎立局面,誰也不敢先動手。那時,憑大王的賢才聖德,文韜武略,以齊國之大,戰士之多,聯合燕國和趙國,占領楚漢的中間地帶,扼住薄弱環節,箝制他們的後方,順天應人呼籲楚漢停戰,天下各國誰能不聽從,誰敢違抗大

王命令?然後,將大國領土分割,增加新的封國,眾諸侯得到封賞,哪個不感激大王?大王坐鎮齊國,控制膠河、泗水流域,交好各諸侯,則天下國君便都爭先恐後來齊國朝拜了。大王切記天意不可違,機會不可失啊!違背天意受懲,失卻機會遭殃呀!」     韓信說:「先生差矣。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麼能貪富貴而忘道義呢!」     蒯徹接著說:「大王一定記得,當年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曾是布衣之交、換命的朋友,可是,後來常山王還不是殺了成安君?此二人的交情乃是最深厚的,為什麼最終反目成仇了呢?原因就在於欲望多而人心難測呀!現在,大王與漢王的交情肯定不會比當年張耳與陳餘的交情深,而大王與漢王之間將要出現的矛盾肯定比張耳

、陳餘的矛盾大。因此大王認為漢王將來不會加害自己,肯定是錯的。從前,文種拯救越國,使勾踐成為霸主,功成之後,文種還不是被殺了。狡兔死,走狗烹啊,古今一理!大王與漢王之間,交情不如張耳、陳餘,忠誠不如文種對勾踐。歷史上的教訓可要借鑑啊!常言說功高震主,大功不封。現在,大王的處境就是如此,危險不請就要自到了。望大王三思。」     韓信對蒯徹說:「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請暫時回去,容我仔細考慮。」     蒯徹起身告辭走了。     幾天以後,蒯徹又來見韓信。一進門,蒯徹就說:「聽取正確的意見,是成功的預兆;周密的計畫,是成功的關鍵。聽取錯誤的意見,而計畫失誤,想長治久安就太少了。做事果斷才算明智,

猶豫遲疑難以成功。在小事上用盡心計,就會忽略天下大事。憑智慧知道事情該怎樣做,但決定之後又不實行,這是失敗的根源。成功很難,失敗卻很容易啊!時機得來不易,失去就不會再來呀!」     說罷,盯著韓信。韓信仍然猶豫不決,總以為自己功勞大,漢王不會虧待自己,下不了決心背叛漢王。蒯徹見狀,急忙告辭,連家也沒回就出逃了。 劉濞倡亂 以血緣關係來維護統治,不過是一廂情願。 漢高祖劉邦生前為了避免自己死後發生分裂,功臣宿將尾大不掉,確保劉家天下長治久安,他與權臣們殺白馬立誓,不准異姓封王,將來一旦出現非劉姓之人封王,要全國共討之。劉邦在不准異姓封王的同時,大封劉氏子孫為王,分駐全國各地,形成捍衛中央朝廷

的藩籬。在劉邦看來,以血緣關係來維護劉氏王朝是萬無一失的了;稱王一方的劉氏子孫總不會出來挖劉家王朝的牆腳吧! 劉邦這種想法其實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這種落後的分封制不僅不是中央集權國家安定的保證,相反,卻是破壞國家統一的禍根。 劉邦死後不到二十年,劉氏諸王便一個一個起來反對皇帝,都想取而代之。因為都是劉邦的子孫,爭起帝位來都理直氣壯。 漢文帝劉恆是西漢的第三代皇帝,他即位不到三年,淮南王劉長便向皇帝的絕對權威挑戰了。 劉長是劉邦的「臨時夫人」生的。提起「臨時夫人」,還有一段風流而又血腥的故事。漢高祖七年(西元前二百年),韓國的王叛亂,劉邦親自率兵征討。第二年,劉邦勝利歸來,途經趙國。趙王是劉邦的

女婿,為了討岳父的歡心,派自己宮中的趙美人給劉邦伴宿。劉邦離開趙國之後,趙王發現美人懷孕了。於是,趙王沒讓美人回宮,另外安排地方給她住。後來,趙王的丞相貫高陰謀刺殺劉邦,事發被捕,牽連了趙王入獄,美人也被押了起來。在獄中,美人報告獄吏,自己曾陪伴過漢高祖,並懷了孕。獄吏不敢怠慢,立即上報劉邦。當時劉邦因貫高謀反一事特別生氣,對美人懷孕一事未予理會。美人的弟弟趙兼為此去求辟陽侯審食其,請他向呂后說情。呂后由於嫉妒而未答應援救趙美人。趙美人生下兒子以後,便絕望地自殺了。獄吏把美人生的小孩給劉邦送去。劉邦見狀很後悔,給孩子取名劉長,叫呂后撫養。在漢高祖十一年(西元前一九六年)劉邦封劉長為淮南王。

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之研究

為了解決姬姓取名的問題,作者陳怡雯 這樣論述:

近年來從圖畫書中,可以看見不同於以往的形式。例如挪用現成之物象作為創作元素。為了探究有別於以往傳統的圖像敘述方式,筆者選擇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作為研究的主題。主要目的在於探究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是如何表現其形式風格與手法,另外對於藝術與人文教育上所能提供的價值功能。從蒐集到的十三本圖畫書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在圖畫書挪用西方名畫的表現形式分析可分為:1.直接具體複製名畫中的思惟 。2.抽取名畫中圖像元素。3.諧擬名畫的方式。而表現風格大致上可分為具象寫實、樸素的、超現實主義、卡通式等四種,展現出親和幽默與可愛的風格特性。另外表現手法,從安東尼.布朗與安野光雅的作品分析中,可以看見他們挪用名畫

時會配合故事情節,結合適宜的技法、媒材與視覺元素,以傳達其目的。而從形式風格與表現手法分析中,可以了解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對於藝術與人文教育價值功能上,是可以啓發讀者主動建構意義的學習及思考,並且提升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