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藥局支付方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柯三吉、鄭文輝所指導 劉宜君的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政策之執行評估─國家機關、政策網絡與財務管控能力之分析 (1999),提出大樹藥局支付方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家機關、政策網絡、全民健康保險政策、財務管控、自主性、能力、政策執行、政策評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樹藥局支付方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政策之執行評估─國家機關、政策網絡與財務管控能力之分析

為了解決大樹藥局支付方式的問題,作者劉宜君 這樣論述:

本論文係結合公共政策理論與國家中心論,並引用政策網路的概念,評估國家機關在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政策(以下簡稱全民健保政策)時,其所展現自主性程度及政策能力。主要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架構,一共可以分成四部分。 首先,本論文係以國家機關之角色取代政府或政治系統在公共政策研究的概念,並持國家中心理論之觀點,認為國家機關不僅是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的中心,且在推動公共政策時,具有其自主性及建立政策執行的能力,足以影響政策執行績效。其次,本論文界定國家機關與利益團體之間的協商、互動,及利益交換關係可以各種政策網絡型態表示之。再次,本論文核心的探討主題之一,評估國家機關推動全民健保政策時的自主性

展現與政策偏好是什麼?採取那些具體保險相關措施?各種不同行動者所形成的政策網絡中利益衝突與共識為何?復次,有鑑於保險財務收支平衡是全民健保能否穩定持續運作的關鍵因素,也惟有適當地管控財源,才能進一步提供充分及適當的醫療服務。因此,核心的探討主題之二,係採財務平衡評估標準,以多元迴歸模型實證分析國家機關實施全民健保政策的財務管控能力。 本論文之主要研究發現,可分為三部分加以說明: 第一,國家中心論的觀點較能解釋與分析台灣政治發展與社會、經濟轉型的經驗,同時透過對於國家機關推動公共政策時自主性與能力的轉變的探討,有助於瞭解公共政策過程的演變與政策執行績效。

第二,全民健保政策推動順利與否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利益團體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或施加壓力,反而是國家機關行動者的政策偏好與利益、政策網絡型態等因素在政策過程中交互作用的結果。換言之,長期以來(二千年五月二十日以前)國民黨控制的國家機關,在推動全民健保政策時,不僅是反映民間社會相關利益團體的需求與偏好而已,更是本身利益與偏好的實現。 第三,透過本論文對於國家機關保險財務管控能力之實證分析發現,應收保險費收入主要受到平均眷口數調降,以及中央健康保險局針對高薪低報情形加強比對與中斷投保開單等行政措施之影響;醫療費用主要受到老年人口比例與醫師數的影響。同時也印證

國家機關所採取的開源與節流措施對保險財務管控具有部分成效,然解決財務收支短絀根本之道,應充分落實保險財務責任制度,以確保全民健保政策的永續經營與國家機關整體的政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