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另外網站[客運] 1879A路(圓山轉運站(玉門) - 雲端公車也說明:雲端公車PDA版. [客運] 1879A路(圓山轉運站(玉門)-羅東轉運站) · [18790] 圓山轉運站→臺北交流道→國道1號→南港轉運站→南港交流道→國道3號→國道5號→羅東交流 ...

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林國慶所指導 蔣榮華的 宜蘭縣農地價格分析 (2016),提出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地價格、農地區位、宜蘭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學系碩博士班 魏健宏所指導 洪偉勛的 高速公路旅行時間推估模式之開發與應用-以國道五號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國道五號、交通特性分析、旅行時間推估模式、車輛偵測器、空間平均速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道五號北上宜蘭往台北- 即時影像監視器則補充:國道5號 北起南港系統交流道與國道三號相接,並設有石碇、坪林(坪林行控中心)、頭城、宜蘭、羅東、蘇澳等交流道,全長約54公里,雪山隧道則位於坪林頭城間長達12.9公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宜蘭縣農地價格分析

為了解決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的問題,作者蔣榮華 這樣論述:

臺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以土地作為生產要素的本質而言,農地價格反映其農業生產收益,而都市邊緣農地受到都市成長的影響,價格尚包含預期未來轉用後的潛在價值,以致市場價格高於其作為農地的收益價格。農地價格高漲不利農業發展,農地亦不能僅限農業部門使用,瞭解農地價格有助於整體政策規劃,促進資源有效運用。 宜蘭縣位於臺灣東北角,地形以高山地區較多,農地主要分佈於蘭陽平原,宜蘭縣鄰近人口密度最高的臺北都會區,農業發展條例修訂及國道5號通車後,使得宜蘭縣農地受到非農業因素的影響更為顯著,各鄉鎮市區間的農地價格差異逐漸擴大,都市化程度較高或有重大交通建設之鄉鎮,農地價格明顯高於以農業為主的地區。近三

年宜蘭縣都市土地價格增長高於全國,對農地轉用後之預期潛在增值帶動宜蘭縣農地價格持續提升,也造成農業生產力及產值下降。為瞭解宜蘭縣農地價格,本研究採用宜蘭縣農地交易實價登錄資料,分析宜蘭縣農地交易情況,探討宜蘭縣農地價格之影響因素及區位特性對農地價格影響。 宜蘭縣農地交易頻繁,交易面積佔該縣市農地面積比率為全國各縣市第二高者,僅次於桃園市,交易標的含登記建物之比率更為各縣市中最高者。2013年至2015年宜蘭縣農地交易價格逐年遞增,平均交易價格約為每公頃3,687萬元,遠高於農業生產收益所得,農地價格除農業地租,尚包含土地轉用後的預期增值。宜蘭縣12個鄉鎮市區農地價格有顯著差異,羅東鎮和宜

蘭市二大主要都會區農地價格最高,每公頃超過6,000萬元。 實證分析區位可及性對農地價格之影響,分別衡量個別土地坵塊與區域中心(宜蘭火車站和羅東火車站)、國道5號交流道、鄉鎮市區地方行政中心之距離,與區域中心、高速公路交流道、地方行政中心之距離愈近,農地價格遞增,且隨著與區域中心、高速公路交流道、地方行政中心之距離愈近,農地價格增加的幅度愈大,受到來自市場轉用的壓力較大。與十年前的研究資料相比較,地價曲線顯得更為陡峭,隨著與區域中心及高速公路交流道之距離愈近,價格增加比率愈高,區位可及性對農地價格之影響更形重要。 除區位可及性,移轉面積、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化程度、交易年度等因

素均會影響宜蘭縣農地價格。移轉面積愈大,農地價格愈低,惟因法令規範申請興建農舍之面積需大於0.25公頃,當移轉面積大於0.25公頃,農地價格趨勢出現轉折,農地價格顯著上升;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之特定農業區和一般農業區農地價格較山坡地保育區為高,而特定農業區的農地價格又高於一般農業區;都市化程度也會影響農地價格,當人口密度愈高,農地價格愈高,另大同鄉和南澳鄉多為山地地形,發展相對受限,農地價格顯著低於宜蘭縣其他鄉鎮市區;從交易年度來看,2013年至2015年之農地價格逐年遞增。 來自非農業使用需求增加,農地難以僅限農業生產使用,政府應綜合考量經濟發展及糧食安全等因素,對土地政策提出完整規劃,

適度且有規劃地釋出農地,增加都會區及其周遭土地供給,及在以農業為主之地區劃設農業發展專區,確保農地完整性,維護良好之生產環境,以促進整體土地資源之有效使用,並配合適當之土地利用管理策略,防止土地被不當使用,以維護農業生產力及提升整體社會福祉。

高速公路旅行時間推估模式之開發與應用-以國道五號為例

為了解決國道五號羅東交流道的問題,作者洪偉勛 這樣論述:

本研究參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於民國99年出版之「公路路網交控及資訊系統架構設計與建置準則」中建立的「高快速公路旅行時間推估與預測資訊系統建置準則指引」為研究主軸,並依序執行旅行時間推估過程中的六大關鍵課題,包括資料蒐集過濾與處理步驟、交通狀態分類原則與方法、資料融合技術、旅行時間推估模式之建構、模式驗證作業與方式,以及模式應用與績效評估。在初期階段,本研究整理與比對國道五號全線雙向之車輛偵測器(Vehicle Detector, VD)所收集的車流特性資料,並進行分析作業。考量「時間」、「空間」與「交通特性」之三維互動關係下,歸納出國道五號對旅行時間資訊需求較高之相對壅塞路段與時段。為有效利用

現有VD資料庫,本研究嘗試利用VD點速率資料為輸入值,在考量時間推移之概念下,將上、下游VD速率資料適當地加權整合,使得其值可近似於真實車流之空間平均速率(Space Mean Speed, SMS),即可據SMS推估路段旅行時間。然後以VD推估得之旅行時間,與由首都客運提供之客運車GPS資料,當中擷取得出車輛真實旅行時間,建構兩者迴歸關係式。研究證實本研究所提出之旅行時間推估模式,於穩定車流及不穩定車流之狀態下,皆能有效完成推估,且推估結果皆屬理想。模式上線運作時,只要經由現有VD系統即可估算出旅行時間,可應用於用路人資訊服務或交通管理等層面。研究成果可提供可靠的旅行時間推估資訊,有助於用路

人與交通管理單位明確瞭解國道五號之交通狀況與調整旅行相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