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慧,陳冠帆寫的 春池玻璃:透明的永續循環 和的 本地ThePlace08:台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一頁文化 和編集者新聞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張文德所指導 吳中硯的 全國學生美展小學組平面設計優勝作品之評量 (2021),提出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平面設計、全國學生美術比賽、視覺藝術、性別差異。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莊賢智所指導 卿意媛的 葛萊美音樂專輯封面設計之魅力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專輯封面設計、魅力工學、評價構造法、數量化一類、葛萊美獎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春池玻璃:透明的永續循環

為了解決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問題,作者郭慧,陳冠帆 這樣論述:

VERSE 雜誌全新書系VERSE Books 首本專書 循環經濟先驅品牌春池玻璃     春池玻璃是這幾年台灣文化創意界的明星品牌,一方面他們不斷推動跨界設計的美學創新的,另方面更是「循環經濟」的代表性品牌。2017年,春池玻璃推出W春池計畫,展開一系列設計的跨界合作,拉近回收玻璃與大眾的距離,涵蓋工藝創作、展覽美學、空間體驗,並推出玻璃循環的回收再利用計畫。     本書是台灣少見的以雜誌為概念企劃編輯的企業品牌專書,內容不是傳統的企業故事,而是以循環經濟的價值為主軸,從W春池計畫的核心精神出發,帶領讀者看見春池玻璃不同層次的策略與思考,最終回到品牌故事本身,並包括和春池合作的知名人物

如江振誠、聶永真等專訪。     特別邀請知名設計公司究方社擔任設計視覺指導,以玻璃循環為題設計封面,再結合榮獲金點設計獎的VERSE雜誌團隊,以細膩的文字和迷人的影像與設計,讓讀者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紙上循環之旅。

全國學生美展小學組平面設計優勝作品之評量

為了解決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問題,作者吳中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之平面設計類作品為例,探索評量尺度、性別、一般班與美術班及專業度之間的關係。研究目的:(1)開發具信、效度之平面設計評量尺度;(2) 探索性別、班別及專業度與平面設計評量之相關性。本研究內容分2部份,1.由5位專家學者(具藝術創作或研究工作15年以上資歷),釐清評量向度。2.以「平面設計評量問卷」,採四因子混合設計2245 (性別(男/女)、班別(一般/美術班)、專業度(專家/資深/資淺/非專業)、評量向度(故事性、風格、構圖、技法、色彩),以不同受測者進行實測,探討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之平面設計類國小高年級作品視覺表現。受測對象共193人位(男48位;女145位;

年齡平均24歲,Sd=5.7)。專家質性研究成果:由專家審視五大向度內容、重要性排序,以及比賽評分方式及建議,經內容分析法確認「平面設計評量問卷」;問卷調查結果:1. 證實平面設計評量尺度具信、效度與鑑別力;2.性別因子主效果及其他因子交互作用皆未達顯著水準;3. 班別因素效果達顯著水準(美術班>一般班),與五大評量向度具交互作用,除了色彩向度之外,美術班在其他向度的得分皆高於一般班;4. 專業度與班別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在一般班之構圖、技法等向度達顯著水準,美術班則與故事性、風格、技法具交互作用;5. 本研究將性別、班別、專業度及評量五大向度之相關矩陣繪製成圖,有利於相關研究理論模型之建構。

研究建議:1. 平面設計評量尺度可用於平面設計競賽評分,學生能針對特定評分向度不足處加以改善;2. 五大向度因素加入各向度權重,可因不同比賽及分組狀況下進行比例調整;3. 專業資歷者對美術班作品評分時有明顯差異,評分時可依班別邀請對應之專業評分者評審;4. 研究對象、權重配比、及其他因素,亦可在未來發展方向上依研究焦點調整。本研究成果提供相關平面設計競賽、課程、教師評不同年齡層學生作品之工具開發與評量範例,對平面設計評量相關研究具貢獻度。

本地ThePlace08:台北

為了解決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2022年編輯團隊採集台灣產經中心:台北, 接續著2019年起出版:桃園、台南、屏東、台東、花蓮、新北市、嘉義縣七本的精神, 以在地生活風格的元素,集結成內容豐富的地方誌。 無論你是的初次認識「本地」的入門讀者, 或是想再進一步探尋生活意義的進階讀者, 《本地The Place》將透過新角度的編輯與採訪,替你找出在地生活的起點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出版起源:   隨著時代的演變,地方生活的面貌與可能性也隨之改變,《本地》團隊希望透過系列刊物的製作,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感知能力,並進一步追求在地方生活的各種想像與可能。 本書特色   本書屬於《本地The Place》系列,通

過另一觀看角度,讓地方生活在頁面上促成讀者的知識旅行能力再提昇。提出不同的生活選項,創造讀者對「人」和「地方」的全新認知和想像。   以「時序、地方數字、地圖、經濟概況、習俗、用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一個區域,抓出各項微妙而複雜的「地方事務」、從「經濟、商業活動、品牌」理解在地文化發展,以及「文化、設計、食物、旅行」與「居住者」的關聯。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兼具人文與設計美感。   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擔任視覺指導與封面設計,本書以全彩印刷全書,如實呈現採訪路上的精彩攝影圖像與設計版面,提升紙本書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部分內容為英文摘要,提供給外文讀者認識台灣的窗口。  

葛萊美音樂專輯封面設計之魅力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視覺設計獎2022的問題,作者卿意媛 這樣論述:

近幾年,數位音樂市場興起,將音樂專輯發行漸漸轉型為在線上數位化的影音平台發布,現在人們在各大影音平台上都能隨時隨地的聽歌,唱片已不再是人們聽歌的唯一載體,從而轉變為收藏的層面。由此可知,一張經典的唱片,不只唱片中的音樂好聽,音樂專輯的封面設計也是讓人想要收藏的因素之一,當購買專輯的因素不單單只是音樂內容而已,反而多了許多感性的層面,使得專輯封面設計將做為視覺與聽覺的平面設計產物,設計師將透過唱片包裝設計在包裝的形式及封面設計上精心製作出,能讓聽眾、粉絲感受到聽覺的享受及視覺上的衝擊,享受這種多重感官魅力。一張優秀的專輯封面設計能為帶來不斐的銷售成績,能夠直接影響大眾購買專輯的因素,在傳播過程

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將採用魅力工學(Miryoku engineering)的研究方式來進行探討專輯封面吸引人並具有影響力得獎的魅力因素及特質,以及其抽象感受與具體設計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樣本以近三十年的葛萊美最佳音樂專輯封面設計獎(Grammy Award for Best Recording Package)之得獎作品來探索其魅力因素。首先透過質化的深度訪談法,來訪談10位在設計領域具有高涉入度者,將訪談結果整理並繪製評價構造圖(Evaluation Grid Method),歸納出影響專輯封面設計的主要魅力元素,建構出感性魅力因子和設計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探討出提升樂迷與評審喜好因子

。最後再利用網路所發行的問卷資料,以問卷資料之結果,進行數量化I類(Quantitative Theory Type I)的分析。研究結果得知,在音樂專輯封面設計的魅力元素,可分為「專輯構圖」、「專輯配色」、「文字排版」、「專輯風格」這四大魅力因子,而其抽象感受與具體設計特質之間的關係如下:1.在專輯構圖方面,「文字畫面排版」是最看重的魅力,在視覺設計領域中,畫面構圖是非常重要的要素;2.專輯配色方面,可得知「具有吸引力」是會吸引大眾目光的重要具體因素,色彩在生活中占很大一部份,也是進入視覺的第一線;3.從文字排版方面,可知道「文字有設計感」是大眾對於文字排版的喜愛之具體魅力,在視覺設計中,文

字已是可以當作圖案還進行編排,從而吸引大眾之目光;4.而專輯風格方面,了解到「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吸引大眾的喜愛具體魅力,利用獨特新穎的方式來呈現,能夠滿足喜愛不同風格的消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