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不用預約的牙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台北不用預約的牙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昇輝寫的 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限量簽名版) 和施昇輝的 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也說明: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搜尋」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謝謝! 小 · 中.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今周刊 和今周刊所出版 。

最後網站[台北牙醫推薦]線上就能直接預約牙醫超方便 - Savi MQ則補充:[台北牙醫推薦]線上就能直接預約牙醫超方便,診所評價一把抓完全不怕踩雷! ... 牙醫預約系統牙醫小幫手; 牙醫小幫手的好處; 預約流程; savi私心推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不用預約的牙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限量簽名版)

為了解決台北不用預約的牙醫的問題,作者施昇輝 這樣論述:

第一人生,我們努力求學成長,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或多或少壓抑了年少夢想; 第二人生,我們為家庭、為事業四處奔走拚搏,肩上扛著拋卸不下的甜蜜負荷; 第三人生,終於不必再做「該做」的事,只要盡情揮灑「想做」的事就好。 從今以後,終於能為自己而活。 50+大好時光,你想好怎麼過了嗎?   當壽命愈來愈長,年金制度卻愈來愈靠不住,   退休後,如何活得自在又精采?   這一次,暢銷財經作家施昇輝不只教你管理有形的金錢,更教你管理無形的情感關係、人生閱歷、學習熱情,幫助你拆解第三人生常見的三大問題,打造豐富愉悅的老後。   /如何不窮?/   樂活大叔說──   ‧退休後的財務像一杯水,千

萬別不知節制,也別捨不得喝。只要靠兩檔ETF穩穩領股息,就能確保第三人生的安心泉源。   ‧別為子女留太多錢。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要懂得「養老防兒」。偶爾請客吃飯,剩下的放寬心,相信孩子能過得好。   /如何不病?/   樂活大叔說──   ‧不必追求「非常健康」。年紀大了,身體器官終究會出現各種小狀況,如果一發現小毛病就惶惶不可終日,反而無益身心。   ‧大叔大嬸健身去!重訓不是為了練成魔鬼終結者,而是養成未來的樂活資本。持續做下去,才能預約更美好的老後。   /如何不無聊?/   樂活大叔說──   ‧找個夢想或興趣,努力持續吧!若跟不上時代,每一天都將宛如「封城」。   ‧有些冒

險不必鼓起勇氣,去聽一場可能聽不懂的演講,看一場可能看不懂的電影,說不定也能發現日常中的驚奇藍海。   漫長路上,你已收獲了無盡美好,過去發生的一切都是禮物。   從今開始,讓我們一一細數人生,重拾生命中的火花,再造精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各界好評|江育誠(前嘉裕西服副董事長)、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陶傳正(陶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施昇輝   一九六〇年生於台北,畢業自台大商學系。曾任職雜誌業、百貨業及證券業,目前身兼專職投資人與暢銷作家的身分。   這是他的第

十三本書,除了有八本寫理財之外,還有三本寫人生,一本寫電影,一本寫旅遊,可謂既多產又多元的斜槓作家。   媒體向來形容他是「理財達人」,他卻更喜歡別人稱他為「樂活大叔」,其溫暖、正向的人生態度廣受讀者熱烈青睞。近年來更致力於透過書寫、演說等方式,分享對第三人生的深刻見解。   他認為,走過了為家人、為將來努力打拚的前半生後,第三人生就該真正為自己而活。樂活的意義不只在於遊山玩水或豐衣足食,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就能擁抱「不窮、不病、不無聊」的快意人生。   ●今周刊網站:第三人生任我行(同步轉載於臉書粉絲專頁「幸福熟齡」)   ●個人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一張全票,靠走道」  

 ●方格子付費訂閱網站:小資幸福講堂   Part1 關於生活──我的50+自在樂活提案 01  你的50+生活準備好了嗎? 02  你的第三人生,有幾個「第一次」? 03  勇敢離開舒適圈,發掘你的不老魂! 04  去聽一場可能聽不懂的演講吧! 05  你每天都有「行程」嗎? 06  現在,我是用「分享」來貢獻社會 07  防疫期間,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 08  你確定能一個人過日子嗎? 09  老伴啊,明天吃素喔! 10  你要選擇牽掛?還是孤獨? 11  開心祝福子女結婚吧! 12  常在臉書互動,告訴朋友你很好 13  值得交的新朋友,就認真交;不值得交的老朋友,就斷捨離 14  我

和李崗一路耍心機的古巴之旅 15  常常出國旅遊,就是樂活嗎? 16  情願細細品味,也不要走馬看花 17  跟團旅行不該再追求CP值 18  與好友露營,人生一大樂   Part2 關於理財──正確「錢」意識,人生更有意思 01  老了,對錢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02  第三人生還需要追求複利效果嗎? 03  退休後,到底該不該賺錢? 04  每天在股市殺進殺出,可能會成為健康的殺手 05  股災來臨時,該抱現金?還是該抱股票? 06  買股票,有可能穩賺不賠嗎? 07  該追求比0050、0056更好的ETF嗎? 08  外幣投資是必要的嗎? 09  把套牢N年的股票斷捨離   Part3

關於學習──第三人生,別害怕新陳代謝 01  活到老,學到老,還要學到精 02  重返校園,圓夢啟程 03  你給自己的第三人生打幾分? 04  戲劇治療課的神奇之旅 05  要欣賞年輕人的創意,更該好好學習 06  一日臨演現場拍攝記 07  不會上網,未來的人生將宛若封城 08  難道已經沒有真人在賣票了嗎? 09  找機會,讓自己充滿學習的熱情 10  大叔、大嬸健身去! 11  持續,就已經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了 12  重訓一年多後,終於破解了我的三大迷思   推薦序 若愚原來是大智:我讀施昇輝《不窮不病不無聊》   老友施昇輝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東山再起選手」(the bes

t comeback player),我指的是他峰迴路轉的人生經營。   四十四歲遭逢人生亂流「被失業」,他成為前途茫茫的徬徨中年,試著買股票賺錢,卻差點賠掉積蓄。有一天他突然體悟了一種不貪心的「投資心法」,以清楚的紀律重新進行投資,終於「只買一支股,勝過18%」,找到了自己的理財節奏,也成功地重新找回安穩的營生手段及樂觀的生活自信(連帶的,還找回了一個從心所欲的樂活人生)。   但故事的曲折高潮還不在這裡,二〇一二年,他把這個投資心法寫成專書分享給大家,不料(我猜作者自己可能也沒料到)竟觸動了許多不曾投資股票的讀者大眾,幾年內,他成為台灣近年最暢銷也最受歡迎的「理財作家」,演講、訪問的邀

約不斷,甚至激起了社會上投資ETF的熱潮,影響力不可等閒視之。   如果容許我動用「後見之明」來為我的老友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做個詮釋,分析他的作品大獲人心的原因,我會說,作者是個有智慧之人,他的投資態度「樂觀寬厚,不忮不求」,承認自己沒有過人的選股能力,所以甘於採用「被動型投資」的ETF,嚴守進與出的紀律,收取穩定但「不超過」的利益;不用「加法投資」而用減法,不為短線追逐而憂煩苦勞,而是掌握大方向,放鬆心情,減少不必要的動作。他的投資態度與方法,套上施昇輝愛用的電影比喻(我這位老友是位看過五千部電影的超級影迷),我可以說它是:《奇愛博士:我如何學會停止憂慮,轉愛0050》。   選擇指數股票

型基金的0050(後來又加上0056),這本來只是個人的投資選擇,但施昇輝卻找到一種與大眾分享的溝通策略,他不像其他理財作家炫耀自己的高明眼光與聰明操作,暗示自己有獨到秘訣,相反的,他承認自己的愚昧,也承認投資活動的艱難本質。你不一定都能買低賣高,還很可能會套牢,但他說:「那就套好套滿。」你會急著想出比別人聰明的辦法,常常就做得太急或太多,所以他說:「不要相信腦袋。」   作者的理財心法幾乎都是基本概念,也都是老生常談,像個人投資者如果要購買股票,最好是買ETF,這句話股神巴菲特老早就說過了,但很多股民仍然不信邪地「追高殺低」,只希望自己能夠是個聰明的例外,施昇輝的溝通策略打破了這個心結,他

讓不敢冒險的投資人理解有限風險的概念;讓急躁的投資人理解「佛系投資」的意義;讓眾多讀者或聽眾找到了一個安心、明確且聽得懂的理財之道,我猜想這是他掀起巨大風暴的原因。   如果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出於某種智慧,投資成功是他的理財智慧(選擇適才適性的方法與標的),著作暢銷是他的溝通智慧(其實很聰明卻裝作很笨),我其實是連帶的想知道他在其他領域的判斷與建議,事實上,施昇輝老早也從理財寫作中跳出來,涉足了電影、旅行、樂活人生的種種議題。理財題目其實不用寫了,寫來寫去不就是0050和0056嗎?   施昇輝的這本新書就是寫退休生活,也就是所謂的「第三人生」。他標舉退休生活的目標叫作「不窮、不病、不無聊」

,這句話我讀了非常佩服,平凡幾個字卻說到了很有內容的境界,也同時指出了幾個重要功課。你要「不窮」,得有一點理財的準備;要「不病」,得有健身的習慣;要「不無聊」,得有些生活安排。當中書裡頭說得更多,舉了各式各樣有趣的例子,讓你感覺無限嚮往,原來退休並不是人生賽事的終結(你以為要進入「垃圾時間」了嗎?),而是另一個無限寬廣、多彩多姿的主戲正要開場…… 詹宏志 (本文作者為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作者序 誰說只有窮,才會成為下流老人?   一般人對我的認知,應該是「暢銷財經作家」,但我比較喜歡我的另一個稱謂:「樂活大叔」。   「大叔」指的是年紀稍長的男人,我當之

無愧,畢竟已經年屆六十,早就開始在過「第三人生」。但前面的形容詞是「樂活」,而非「財經」「投資」,或「理財」,因為我希望分享的是「人生態度」,而不是「賺錢方法」。   大多數人把五十歲之後的人生稱為「人生下半場」,但我卻認為過度消極,好像在等待球賽計時器的倒數,告訴你時間愈來愈少。現在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我們不該等待結束,而該有更積極的期待,所以我喜歡用「第三人生」來稱呼這個人生時期。   我把求學階段稱為「第一人生」,就業階段則為「第二人生」,自職場退休、且完成子女教養責任,就進入了「第三人生」。這時,大家應該都還身強體健,或許能持續開創嶄新的生活,真正做到為自己而活。接下來,可能還有「

第四人生」「第五人生」「第N人生」,也未可知,這樣不是就能一直活在希望中嗎?   第三人生的課題主要圍繞在「金錢」「健康」「生活」三個面向,但三者絕無優先順序,而是環環相扣。沒有錢,當然焦慮,一定影響健康,讓生活很難安心;沒有健康,一定影響生活,龐大的醫療費用也會讓錢愈來愈少;如果生活了無樂趣,再多的錢、再健康的身體,也只是行屍走肉。   因此我認為只有在金錢上「不窮」、在健康上「不病」、在生活上「不無聊」──三者缺一不可,才不會變成下流老人。   身為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以下將透過六部電影,分享我如何經營「不窮、不病、不無聊」的第三人生。   一、《華爾街之狼》   《華

爾街之狼》(二〇一三)改編自美國傳奇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Jordan Belfort)自傳,描述其在華爾街發跡,最終入獄的瘋狂一生。   進入第三人生,絕對不可以是視錢如命的「華爾街之狼」。此時還是應該要賺錢,但不該「努力」賺錢。很多人形容退休後的積蓄像一杯水,有人不敢喝(非常節儉),結果水剩很多,人卻走了,好可惜!有人大口喝(盡情享受),結果水喝光了,人卻還活著,那就太可憐了!但如果每年都能有水流入(錢能進帳),就不必擔心喝水(花錢)的問題了,不是嗎?   不過,第三人生要追求的是「確定」的收入,而不該是「期望」的收入。前者來自於每年都有穩定配息、且大到不會倒的公司所配發的「股息」,

後者則是追求買賣股票的「價差」。前者確定可以增加水量,後者的話,一不小心還會把水打翻呢!   二、《高年級實習生》   《高年級實習生》(二〇一五)描述一位老年退休男子,應徵成為新創公司的實習生,與年輕的CEO之間相互帶來正面的影響。   進入第三人生,絕對不該妄自菲薄,認為自己已是無法再做出任何貢獻的無用之人。雖然創意、活力不如年輕人,但當年在職場上所累積的工作經驗、危機處理能力,甚至人際網路,都可以讓自己和片中的男主角勞勃.狄尼洛一樣,找回自信與肯定。   但也不能倚老賣老、拒絕改變,反而更該認真學習,才能跟上這個世界快速變化的腳步。舉例來說,當你不具備使用電腦或網路等基本能力時,很

可能就會讓生活完全停擺,然後造成像勞勃.狄尼洛在任職初期一樣的極度挫敗。   三、《一路玩到掛》   《一路玩到掛》(二〇〇七)講述兩位癌末病患無畏死亡,決心在剩下的日子裡盡情揮灑生命,相偕實踐夢想。   進入第三人生,只要經濟狀況無虞、子女均已長大成人,應該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從事自己持續在進行,或是現在才有空發展的興趣,甚至一圓過去因現實考量而不得不放棄的夢想。   大多數人會把旅行當作第三人生的生活重心,這當然很好,但難道「樂活」就只能和「旅行」畫上等號嗎?其實,只要對任何新事物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就會和旅行一樣,成為一趟充滿驚奇的有趣旅程。例如我五十八歲時去念了台藝大電影系,一方面圓了

我年少的夢,二方面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讓生命洋溢著滿滿的活力。   四、《三個傻瓜》   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二〇〇九)的劇情主軸為三位好友的真摯情誼。三人結識於大學時代,在各自面臨困難的關頭,始終互相鼓勵、患難與共。   朋友絕對是第三人生最重要的生活支柱,而且他們和家人最大的不同,是自己享有選擇權,你可以離開生活理念已經南轅北轍的老朋友,也可以積極結交能讓生活更豐富的新朋友。   不要吝於在臉書上貼文或按讚,這樣至少可以讓朋友放心你還健在,也過得很好。對老朋友,千萬不要說「改天再見」,因為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老朋友終會漸漸凋零,所以結交新朋友更顯重要,特別是要多認識年輕

人,才有機會永保青春。結交新朋友最容易的管道,一是參加旅行團,二是共同學習。此外,交朋友務必要用心,甚至不妨花點「心機」努力建立友誼。   五、《飲食男女》   這部由李安執導、一九九四年上映的電影,劇情圍繞著一位退休男子與三位女兒,呈現兩代家庭間的衝突與親情。   我最不喜歡大家將「做自己」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因為即使到了該適時放手的第三人生,只要有家人,不管是父母、子女、另一半,你都永遠會牽掛他們。   此外,每個人都有可能和片中男主角郎雄一樣,成為沒有另一半的人。某次演講現場,我問所有男聽眾:「會用洗衣機的請舉手。」正如我所料,只有一半的人舉手。喪偶之後,你是否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將成為現實上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無論是先生或太太皆然。   對於父母,不要只有重要節日才相聚,只要有時間就該去探視,我們一定要有「見一次少一次」的心理準備。對於子女,不該過度保護,或想盡辦法留遺產給他們,而應該要相信他們具有足夠的生存能力與專業。   六、《魔鬼終結者》   提到《魔鬼終結者》(一九八四)這部科幻動作片,大多數人首先浮現腦海的,想必是男主角阿諾.史瓦辛格所飾演的人型機器人──不僅無堅不摧,更擁有一身完美的肌肉線條。   我本來很排斥到了花甲之年去做重訓,以為會把自己練成阿諾史瓦辛格,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經過擔任健身教練的女兒解釋,以及自己親身實證後,才真正了解到,重訓是在

加強熟齡男女的肌力和肌耐力,讓我們不易摔倒,即使摔倒也不會太嚴重,這也呼應了第三人生最重要的「預防重於治療」觀念。專業的教練指導,遠勝過自主訓練,因為後者有可能因為錯誤的施力而導致運動傷害,反而得不償失。   我們應該永遠保持正向、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可能非常漫長,也可能隨時結束的第三人生,千萬不要無所事事,任由時間流逝,當然也該避免最後徒留很多遺憾。   只要能做到「不窮、不病、不無聊」,就一定可以擁有精彩的第三人生,絕對不會出現在下流老人的行列中,就讓我們用這七個字來彼此共勉吧!   〈老了,對錢的態度應該是什麼?〉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但對錢看不開的人,可

能很有錢,也可能沒有錢。 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我應該算是經濟無虞,但還不算是有錢人。在子女念大學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說,我只負擔他們的學費到大學畢業,以後要念研究所,甚至要出國繼續深造,請自己想辦法。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我又跟他們說,我也不會資助他們創業,如果真的想創業,還是請自己想辦法。 很多父母狠不下心,怕子女吃苦受罪,所以想盡可能留很多錢給他們。我認為愈擔心子女,他們就愈無法獨立。他們的人生還很漫長,我們不可能陪伴一輩子,所以強迫他們早一點建立足以養活自己的能力,才是做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我不會幫子女出大錢,平常

卻很樂意出點小錢,譬如全家人出去聚餐,或者和其中一位子女吃飯,都一定是我買單。很多人認為,養育子女這麼多年,是時候輪到他們出錢請父母吃飯。我反而認為,只要我請客,子女應該會非常樂意與父母吃飯,但要子女出錢,或許他們基於經濟考量,反而會降低與父母見面的意願。 對於某些大錢,我也會願意出,譬如幫子女投保二十年期的終身醫療險。只要我還活著,就會幫他們繳保費;一旦我不在了,之後的保費就由他們繼續繳(這樣不知道可否保證他們會孝順我二十年?)此外,子女若要買房,我會資助他們頭期款的一小部分,但絕對不可能是全額。 別太期待子女的報答。現在物價飛漲,薪水卻不漲,他們能養活自己都很不容易了,只要不跟你伸手要錢已

屬萬幸。所以我建議為人父母者,不要強求孝親費了。 和子女在金錢方面「劃清界線」後,就可以開心花錢了。而且在投資理財上也可以相對保守,因為這時已經不需要再積極努力賺錢。

台北不用預約的牙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是我做了之後想拍給大家影片的心得
藻針做一次大約$2000-2500
會包含清粉刺痘痘等等面膜
然後如果有需要的台北美女們來這裡預約
賴:@069lpgll

霧眉霧唇
霧眼線
做到好素顏不用怕🥰

更多影片➡️

隆乳後跟另一半的恩愛!?真假奶的差別!隆乳會不會乳癌?
https://youtu.be/Ne8vA6bpyAU

醜到美都是我!蛻變過程心酸
https://youtu.be/DZxoi7XLqAg


開眼頭無疤痕重修雙眼皮
https://youtu.be/I45IsTu4JYk

學會不批判自己
https://youtu.be/ubkfdCvbYSE

我跑去植髮了!植髮心得
https://youtu.be/m5zvRZK4RcM

隆乳過程平胸變大奶
https://youtu.be/hjTNaq5rBdU

骨性齙牙矯正不開刀
https://youtu.be/e7Y6_L9WVBc

骨性齙牙之牙套拯救我的一生
原來好牙醫那麼重要
https://youtu.be/nkzVQBHuI3U

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

為了解決台北不用預約的牙醫的問題,作者施昇輝 這樣論述:

  第一人生,我們努力求學成長,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或多或少壓抑了年少夢想;   第二人生,我們為家庭、為事業四處奔走拚搏,肩上扛著拋卸不下的甜蜜負荷;   第三人生,終於不必再做「該做」的事,只要盡情揮灑「想做」的事就好。     從今以後,終於能為自己而活。   50+大好時光,你想好怎麼過了嗎?     當壽命愈來愈長,年金制度卻愈來愈靠不住,   退休後,如何活得自在又精采?   這一次,暢銷財經作家施昇輝不只教你管理有形的金錢,更教你管理無形的情感關係、人生閱歷、學習熱情,幫助你拆解第三人生常見的三大問題,打造豐富愉悅的老後。      /如何不窮

?/   樂活大叔說──   ●退休後的財務像一杯水,千萬別不知節制,也別捨不得喝。只要靠兩檔ETF穩穩領股息,就能確保第三人生的安心泉源。   ●別為子女留太多錢。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要懂得「養老防兒」。偶爾請客吃飯,剩下的放寬心,相信孩子能過得好。     /如何不病?/   樂活大叔說──   ●不必追求「非常健康」。年紀大了,身體器官終究會出現各種小狀況,如果一發現小毛病就惶惶不可終日,反而無益身心。   ●大叔大嬸健身去!重訓不是為了練成魔鬼終結者,而是養成未來的樂活資本。持續做下去,才能預約更美好的老後。     /如何不無聊?/   樂

活大叔說──   ●找個夢想或興趣,努力持續吧!若跟不上時代,每一天都將宛如「封城」。   ●有些冒險不必鼓起勇氣,去聽一場可能聽不懂的演講,看一場可能看不懂的電影,說不定也能發現日常中的驚奇藍海。     漫長路上,你已收獲了無盡美好,過去發生的一切都是禮物。   從今開始,讓我們一一細數人生,重拾生命中的火花,再造精彩。   本書特色     50歲後更好命,不能只靠玩股票!   「樂活大叔」施昇輝最精彩的老後新解,   39個專屬大人的生活╳理財╳學習提案,   更美好的日子,才剛開始。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詹宏志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各界好評|江育誠(前嘉裕西服副董事長)、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陶傳正(陶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施昇輝     一九六〇年生於台北,畢業自台大商學系。曾任職雜誌業、百貨業及證券業,目前身兼專職投資人與暢銷作家的身分。     這是他的第十三本書,除了有八本寫理財之外,還有三本寫人生,一本寫電影,一本寫旅遊,可謂既多產又多元的斜槓作家。     媒體向來形容他是「理財達人」,他卻更喜歡別人稱他為「樂活大叔」,其溫暖、正向的人生態度廣受讀者熱烈青

睞。近年來更致力於透過書寫、演說等方式,分享對第三人生的深刻見解。     他認為,走過了為家人、為將來努力打拚的前半生後,第三人生就該真正為自己而活。樂活的意義不只在於遊山玩水或豐衣足食,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就能擁抱「不窮、不病、不無聊」的快意人生。     ●今周刊網站:第三人生任我行(同步轉載於臉書粉絲專頁「幸福熟齡」)   ●個人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一張全票,靠走道」   ●方格子付費訂閱網站:小資幸福講堂 Part1 關於生活──我的50+自在樂活提案 01  你的50+生活準備好了嗎? 02  你的第三人生,有幾個「第一次」? 03  勇敢離

開舒適圈,發掘你的不老魂! 04  去聽一場可能聽不懂的演講吧! 05  你每天都有「行程」嗎? 06  現在,我是用「分享」來貢獻社會 07  防疫期間,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 08  你確定能一個人過日子嗎? 09  老伴啊,明天吃素喔! 10  你要選擇牽掛?還是孤獨? 11  開心祝福子女結婚吧! 12  常在臉書互動,告訴朋友你很好 13  值得交的新朋友,就認真交;不值得交的老朋友,就斷捨離 14  我和李崗一路耍心機的古巴之旅 15  常常出國旅遊,就是樂活嗎? 16  情願細細品味,也不要走馬看花 17  跟團旅行不該再追求CP值 18  與好友露營,人生一大樂 Part2 關於

理財──正確「錢」意識,人生更有意思 01  老了,對錢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02  第三人生還需要追求複利效果嗎? 03  退休後,到底該不該賺錢? 04  每天在股市殺進殺出,可能會成為健康的殺手 05  股災來臨時,該抱現金?還是該抱股票? 06  買股票,有可能穩賺不賠嗎? 07  該追求比0050、0056更好的ETF嗎? 08  外幣投資是必要的嗎? 09  把套牢N年的股票斷捨離 Part3 關於學習──第三人生,別害怕新陳代謝 01  活到老,學到老,還要學到精 02  重返校園,圓夢啟程 03  你給自己的第三人生打幾分? 04  戲劇治療課的神奇之旅 05  要欣賞年輕人的

創意,更該好好學習 06  一日臨演現場拍攝記 07  不會上網,未來的人生將宛若封城 08  難道已經沒有真人在賣票了嗎? 09  找機會,讓自己充滿學習的熱情 10  大叔、大嬸健身去! 11  持續,就已經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了 12  重訓一年多後,終於破解了我的三大迷思 推薦序 若愚原來是大智:我讀施昇輝《不窮不病不無聊》   老友施昇輝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東山再起選手」(the best comeback player),我指的是他峰迴路轉的人生經營。   四十四歲遭逢人生亂流「被失業」,他成為前途茫茫的徬徨中年,試著買股票賺錢,卻差點賠掉積蓄。有一天他突然體悟了一種

不貪心的「投資心法」,以清楚的紀律重新進行投資,終於「只買一支股,勝過18%」,找到了自己的理財節奏,也成功地重新找回安穩的營生手段及樂觀的生活自信(連帶的,還找回了一個從心所欲的樂活人生)。   但故事的曲折高潮還不在這裡,二〇一二年,他把這個投資心法寫成專書分享給大家,不料(我猜作者自己可能也沒料到)竟觸動了許多不曾投資股票的讀者大眾,幾年內,他成為台灣近年最暢銷也最受歡迎的「理財作家」,演講、訪問的邀約不斷,甚至激起了社會上投資ETF的熱潮,影響力不可等閒視之。   如果容許我動用「後見之明」來為我的老友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做個詮釋,分析他的作品大獲人心的原因,我會說,作者是個有智慧

之人,他的投資態度「樂觀寬厚,不忮不求」,承認自己沒有過人的選股能力,所以甘於採用「被動型投資」的ETF,嚴守進與出的紀律,收取穩定但「不超過」的利益;不用「加法投資」而用減法,不為短線追逐而憂煩苦勞,而是掌握大方向,放鬆心情,減少不必要的動作。他的投資態度與方法,套上施昇輝愛用的電影比喻(我這位老友是位看過五千部電影的超級影迷),我可以說它是:《奇愛博士:我如何學會停止憂慮,轉愛0050》。   選擇指數股票型基金的0050(後來又加上0056),這本來只是個人的投資選擇,但施昇輝卻找到一種與大眾分享的溝通策略,他不像其他理財作家炫耀自己的高明眼光與聰明操作,暗示自己有獨到秘訣,相反的,

他承認自己的愚昧,也承認投資活動的艱難本質。你不一定都能買低賣高,還很可能會套牢,但他說:「那就套好套滿。」你會急著想出比別人聰明的辦法,常常就做得太急或太多,所以他說:「不要相信腦袋。」   作者的理財心法幾乎都是基本概念,也都是老生常談,像個人投資者如果要購買股票,最好是買ETF,這句話股神巴菲特老早就說過了,但很多股民仍然不信邪地「追高殺低」,只希望自己能夠是個聰明的例外,施昇輝的溝通策略打破了這個心結,他讓不敢冒險的投資人理解有限風險的概念;讓急躁的投資人理解「佛系投資」的意義;讓眾多讀者或聽眾找到了一個安心、明確且聽得懂的理財之道,我猜想這是他掀起巨大風暴的原因。   如果作

者成功的原因是出於某種智慧,投資成功是他的理財智慧(選擇適才適性的方法與標的),著作暢銷是他的溝通智慧(其實很聰明卻裝作很笨),我其實是連帶的想知道他在其他領域的判斷與建議,事實上,施昇輝老早也從理財寫作中跳出來,涉足了電影、旅行、樂活人生的種種議題。理財題目其實不用寫了,寫來寫去不就是0050和0056嗎?   施昇輝的這本新書就是寫退休生活,也就是所謂的「第三人生」。他標舉退休生活的目標叫作「不窮、不病、不無聊」,這句話我讀了非常佩服,平凡幾個字卻說到了很有內容的境界,也同時指出了幾個重要功課。你要「不窮」,得有一點理財的準備;要「不病」,得有健身的習慣;要「不無聊」,得有些生活安排。

當中書裡頭說得更多,舉了各式各樣有趣的例子,讓你感覺無限嚮往,原來退休並不是人生賽事的終結(你以為要進入「垃圾時間」了嗎?),而是另一個無限寬廣、多彩多姿的主戲正要開場…… 詹宏志 (本文作者為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作者序   誰說只有窮,才會成為下流老人?     一般人對我的認知,應該是「暢銷財經作家」,但我比較喜歡我的另一個稱謂:「樂活大叔」。     「大叔」指的是年紀稍長的男人,我當之無愧,畢竟已經年屆六十,早就開始在過「第三人生」。但前面的形容詞是「樂活」,而非「財經」「投資」,或「理財」,因為我希望分享的是「人生態度」,而不

是「賺錢方法」。     大多數人把五十歲之後的人生稱為「人生下半場」,但我卻認為過度消極,好像在等待球賽計時器的倒數,告訴你時間愈來愈少。現在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我們不該等待結束,而該有更積極的期待,所以我喜歡用「第三人生」來稱呼這個人生時期。     我把求學階段稱為「第一人生」,就業階段則為「第二人生」,自職場退休、且完成子女教養責任,就進入了「第三人生」。這時,大家應該都還身強體健,或許能持續開創嶄新的生活,真正做到為自己而活。接下來,可能還有「第四人生」「第五人生」「第N人生」,也未可知,這樣不是就能一直活在希望中嗎?     第三人生的課題主要圍繞在「金錢」

「健康」「生活」三個面向,但三者絕無優先順序,而是環環相扣。沒有錢,當然焦慮,一定影響健康,讓生活很難安心;沒有健康,一定影響生活,龐大的醫療費用也會讓錢愈來愈少;如果生活了無樂趣,再多的錢、再健康的身體,也只是行屍走肉。     因此我認為只有在金錢上「不窮」、在健康上「不病」、在生活上「不無聊」──三者缺一不可,才不會變成下流老人。     身為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以下將透過六部電影,分享我如何經營「不窮、不病、不無聊」的第三人生。     一、《華爾街之狼》     《華爾街之狼》(二〇一三)改編自美國傳奇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Jordan B

elfort)自傳,描述其在華爾街發跡,最終入獄的瘋狂一生。     進入第三人生,絕對不可以是視錢如命的「華爾街之狼」。此時還是應該要賺錢,但不該「努力」賺錢。很多人形容退休後的積蓄像一杯水,有人不敢喝(非常節儉),結果水剩很多,人卻走了,好可惜!有人大口喝(盡情享受),結果水喝光了,人卻還活著,那就太可憐了!但如果每年都能有水流入(錢能進帳),就不必擔心喝水(花錢)的問題了,不是嗎?     不過,第三人生要追求的是「確定」的收入,而不該是「期望」的收入。前者來自於每年都有穩定配息、且大到不會倒的公司所配發的「股息」,後者則是追求買賣股票的「價差」。前者確定可以增加水量,後

者的話,一不小心還會把水打翻呢!     二、《高年級實習生》     《高年級實習生》(二〇一五)描述一位老年退休男子,應徵成為新創公司的實習生,與年輕的CEO之間相互帶來正面的影響。     進入第三人生,絕對不該妄自菲薄,認為自己已是無法再做出任何貢獻的無用之人。雖然創意、活力不如年輕人,但當年在職場上所累積的工作經驗、危機處理能力,甚至人際網路,都可以讓自己和片中的男主角勞勃.狄尼洛一樣,找回自信與肯定。     但也不能倚老賣老、拒絕改變,反而更該認真學習,才能跟上這個世界快速變化的腳步。舉例來說,當你不具備使用電腦或網路等基本能力時,很可能就會讓生活完

全停擺,然後造成像勞勃.狄尼洛在任職初期一樣的極度挫敗。     三、《一路玩到掛》     《一路玩到掛》(二〇〇七)講述兩位癌末病患無畏死亡,決心在剩下的日子裡盡情揮灑生命,相偕實踐夢想。     進入第三人生,只要經濟狀況無虞、子女均已長大成人,應該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從事自己持續在進行,或是現在才有空發展的興趣,甚至一圓過去因現實考量而不得不放棄的夢想。     大多數人會把旅行當作第三人生的生活重心,這當然很好,但難道「樂活」就只能和「旅行」畫上等號嗎?其實,只要對任何新事物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就會和旅行一樣,成為一趟充滿驚奇的有趣旅程。例如我五十八歲時去念了

台藝大電影系,一方面圓了我年少的夢,二方面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讓生命洋溢著滿滿的活力。      四、《三個傻瓜》     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二〇〇九)的劇情主軸為三位好友的真摯情誼。三人結識於大學時代,在各自面臨困難的關頭,始終互相鼓勵、患難與共。     朋友絕對是第三人生最重要的生活支柱,而且他們和家人最大的不同,是自己享有選擇權,你可以離開生活理念已經南轅北轍的老朋友,也可以積極結交能讓生活更豐富的新朋友。     不要吝於在臉書上貼文或按讚,這樣至少可以讓朋友放心你還健在,也過得很好。對老朋友,千萬不要說「改天再見」,因為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老朋友終會漸漸凋零,所以結交新朋友更顯重要,特別是要多認識年輕人,才有機會永保青春。結交新朋友最容易的管道,一是參加旅行團,二是共同學習。此外,交朋友務必要用心,甚至不妨花點「心機」努力建立友誼。     五、《飲食男女》      這部由李安執導、一九九四年上映的電影,劇情圍繞著一位退休男子與三位女兒,呈現兩代家庭間的衝突與親情。     我最不喜歡大家將「做自己」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因為即使到了該適時放手的第三人生,只要有家人,不管是父母、子女、另一半,你都永遠會牽掛他們。     此外,每個人都有可能和片中男主角郎雄一樣,成為沒有另一半的人。某

次演講現場,我問所有男聽眾:「會用洗衣機的請舉手。」正如我所料,只有一半的人舉手。喪偶之後,你是否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將成為現實上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無論是先生或太太皆然。     對於父母,不要只有重要節日才相聚,只要有時間就該去探視,我們一定要有「見一次少一次」的心理準備。對於子女,不該過度保護,或想盡辦法留遺產給他們,而應該要相信他們具有足夠的生存能力與專業。     六、《魔鬼終結者》     提到《魔鬼終結者》(一九八四)這部科幻動作片,大多數人首先浮現腦海的,想必是男主角阿諾.史瓦辛格所飾演的人型機器人──不僅無堅不摧,更擁有一身完美的肌肉線條。  

  我本來很排斥到了花甲之年去做重訓,以為會把自己練成阿諾史瓦辛格,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經過擔任健身教練的女兒解釋,以及自己親身實證後,才真正了解到,重訓是在加強熟齡男女的肌力和肌耐力,讓我們不易摔倒,即使摔倒也不會太嚴重,這也呼應了第三人生最重要的「預防重於治療」觀念。專業的教練指導,遠勝過自主訓練,因為後者有可能因為錯誤的施力而導致運動傷害,反而得不償失。     我們應該永遠保持正向、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可能非常漫長,也可能隨時結束的第三人生,千萬不要無所事事,任由時間流逝,當然也該避免最後徒留很多遺憾。     只要能做到「不窮、不病、不無聊」,就一定可以擁有精彩的第三人

生,絕對不會出現在下流老人的行列中,就讓我們用這七個字來彼此共勉吧! 〈老了,對錢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但對錢看不開的人,可能很有錢,也可能沒有錢。 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我應該算是經濟無虞,但還不算是有錢人。在子女念大學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說,我只負擔他們的學費到大學畢業,以後要念研究所,甚至要出國繼續深造,請自己想辦法。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我又跟他們說,我也不會資助他們創業,如果真的想創業,還是請自己想辦法。 很多父母狠不下心,怕子女吃苦受罪,所以想盡可能留很多錢給他

們。我認為愈擔心子女,他們就愈無法獨立。他們的人生還很漫長,我們不可能陪伴一輩子,所以強迫他們早一點建立足以養活自己的能力,才是做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我不會幫子女出大錢,平常卻很樂意出點小錢,譬如全家人出去聚餐,或者和其中一位子女吃飯,都一定是我買單。很多人認為,養育子女這麼多年,是時候輪到他們出錢請父母吃飯。我反而認為,只要我請客,子女應該會非常樂意與父母吃飯,但要子女出錢,或許他們基於經濟考量,反而會降低與父母見面的意願。 對於某些大錢,我也會願意出,譬如幫子女投保二十年期的終身醫療險。只要我還活著,就會幫他們繳保費;一旦我不在了,之後的保費就由他們繼續繳(這樣不知道可否保證他們會孝順我二

十年?)此外,子女若要買房,我會資助他們頭期款的一小部分,但絕對不可能是全額。 別太期待子女的報答。現在物價飛漲,薪水卻不漲,他們能養活自己都很不容易了,只要不跟你伸手要錢已屬萬幸。所以我建議為人父母者,不要強求孝親費了。 和子女在金錢方面「劃清界線」後,就可以開心花錢了。而且在投資理財上也可以相對保守,因為這時已經不需要再積極努力賺錢。 如果你是有錢人,就更應該盡情享受,也更不該浪費時間精力在投資賺錢上。以前的人認為「養兒防老」,現在萬萬不可有這種奢望,而應該要「養老防兒」。最好要給子女「老子不會留什麼遺產給你」的印象,也絕對不要為了規避遺產稅,在生前就想方設法轉到子女的名下。媒體上有太多這

種棄養父母的新聞,千萬不要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