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宜男寫的 陪孩子遊戲玩出專注力!:從此孩子不像毛毛蟲,3分鐘熱度再見! 和陳宜男的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4:冒險闖關遊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User Profile: 社團法人南投縣職能治療師公會也說明:草屯鎮玉屏路161號, 南投縣 ·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詢問: △電話:0981-257426、049-2550800分機2617 △傳真:049-2567426 △email:[email protected]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跨境文化 和新手父母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邱淑惠所指導 廖宛柔的 探討家庭互動–以一位有亞斯伯格症與妥瑞症的八歲男孩家庭為例 (2021),提出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亞斯伯格症、妥瑞症、家庭互動、家庭諮商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蕭文高所指導 柯伯函的 日間照顧中心社會工作人員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 (2020),提出因為有 日間照顧中心、社工人員、倫理兩難、因應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解答。

最後網站相關連結則補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基隆市職能治療師公會 ·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 ... 南投縣職能治療師公會. 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 雲林縣職能治療師公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陪孩子遊戲玩出專注力!:從此孩子不像毛毛蟲,3分鐘熱度再見!

為了解決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問題,作者陳宜男 這樣論述: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隨時隨地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孩子的專注力問題   經常來至於錯誤的家庭教養觀念,   甚至對孩子上小學之後學業,   與人際互動表現有關鍵性的影響!   0至6歲的孩子,正處於發展的黃金階段,特別是在學齡前,專注力不集中的問題來自家長「缺少對於孩子的陪伴、瞭解與同理心」,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然而,當孩子上小學後,需要更長時間投入正規的「課業式」學習時,家長才愕然發現孩子因專注力不佳的問題影響學業表現,甚至衍生影響他們的人際互動與心理健康。   其實,只要在學齡前階段有效提升家長的教養觀念與親職能力,並善用孩子最感興趣且對他們而言最

重要的「遊戲」來陪伴他們一起成長,讓他們從中體驗專心、受重視與被關愛的感覺,將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學習能力,並讓孩子重拾自信心與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專家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 王意中   寶血幼兒園 園長 何翩翩   兒童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   彰化基督教醫院 體系復健醫學部主任 魏大森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隨書附紙上遊戲QR Code!   ★強調0至6歲學齡前的黃金發展階段。   ★「以家庭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提升家長的「教養觀念」、「親子互動技巧」、「陪伴」與「遊戲」為主軸。   ★從「家長」與「孩子」的角度來看專注力的問題,讓家長與孩子

更加容易認識與瞭解專注力。   ★強調孩子的專注力來自於家長的「用心」、「關心」與「愛心」。   ★全面剖析影響專注力的「關鍵點」,讓家長可以對症下藥。   ★全書內附適合孩子感興趣、熟悉的題材設計各式專注力遊戲,提升孩子參與的動機。   作者簡介 陳宜男  職能治療師   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創立「兒童視知覺與注意力訓練團體」,廣受家長好評,更有家長遠從台中、南投等地帶小朋友參與課程。他希望藉由這本書將這幾年來的臨床經驗與家長分享,並讓無法前來上課的孩子也有機會可在家輕鬆玩出專注力。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現職   彰化基督教醫

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彰化縣身心障礙鑑定委員會委員、彰化縣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報章雜誌專欄作家   經歷   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彰化縣保母協會 保母培訓課程講師   超過200場演說經歷:主題包括:利用玩具玩出健康好活力、感覺統合玩出好腦力、專注力影響孩子的競爭力─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方法、學習變遊戲,專心變easy!、幼兒運筆技巧訓練臨床實務分享、如何透過遊戲提升幼兒發展、多媒體教材對特殊學生之教學運用、玩出好腦力─嬰幼兒玩具選擇與應用、遊戲中培養專注力、「畫地自限」或「突破極限」,由你決定!」   推薦序 王意中

推薦序 張旭鎧 作者序 第一章 您對「專注力」瞭解多少? 1-1 我的孩子有專注力的問題嗎? 1-2 認識專注力 1-3 家長對於專注力的迷思 1-4 孩子有專注力的問題,該怎麼辦? 1-5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您掌握多少? 1-6 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的五大必修祕技 第二章 小細節,大影響: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2-1 「生活習慣」是否影響專注力? 2-2 「居家環境」是否影響專注力? 2-3 「閱讀習慣」是否影響專注力? 2-4 「運動習慣」是否影響專注力? 2-5 「3C產品」是否影響專注力? 第三章 培養專注力,從零歲開始:寶寶的專注力遊戲 3-1 從一隻紅鼻子小豬

談起,與孩子的互動經驗分享 3-2 只要三分鐘,搞懂如何誘發寶寶的專注力 3-3 聲光遊戲玩出專注力 3-4 人際互動遊戲玩出專注力 3-5 從日常生活中玩出專注力 第四章 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視知覺與視動整合遊戲」 4-1 紙上遊戲玩出視覺專注力 4-2 視動整合遊戲玩出視覺專注力(紙筆遊戲篇) 4-3 視動整合遊戲玩出視覺專注力(眼到手到動作篇) 第五章 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視、聽覺整合遊戲」 5-1 集中性與持續性專注力遊戲 5-2 選擇性專注意力遊戲力 5-3 轉移性專注力遊戲 5-4 分散性專注力遊戲 第六章 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大動作遊戲」玩出專注力 6-1 體適能遊戲

玩出專注力 6-2 動作協調遊戲玩出專注力 6-3 球類運動遊戲玩出專注力  

探討家庭互動–以一位有亞斯伯格症與妥瑞症的八歲男孩家庭為例

為了解決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問題,作者廖宛柔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本研究運用家庭諮商理論分析個案家庭的互動模式,以一位具有亞斯伯格症與妥瑞症的八歲男孩的家庭為例。採質性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家庭為研究對象作個案研究,共進行七次訪談,另外也透過與班級導師、生教組長和職能治療師談話,蒐集不同面向的資料。研究者透過與案家訪談與觀察其互動,作為研究的資料蒐集,為避免資料有偏差,研究者運用錄影機錄影、手機錄音的方式,在訪談結束後將訪談資料整理匯集為逐字稿,以利研究者在日後分析。案家的主訴問題從教養不一致到夫妻的衝突互動,以家庭評估四步模式,從中引導家庭成員轉換角度審視與家人間的互動。本研究的分析使研究者對於家庭諮商技巧有初步的認識,也能引領教保服務人員在現場

實務教學的技巧更上一層。本研究結論分點敘述如下:一、夫妻由衝突轉為疏離,然後是介入對方與孩子的互動。二、案家重新框視問題,由孩子的問題轉變到夫妻問題。(一)初步發現案家主要為教養問題(二)從父母管教不一致,覺察夫妻的溝通問題(三)原生家庭讓帆爸對結婚猶豫、帆媽對家庭的盡力付出(四)逐步引導案家成員重新看待彼此的心結三、從陌生到熟悉,研究者在學習家庭諮商理論的成長。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4:冒險闖關遊戲

為了解決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問題,作者陳宜男 這樣論述:

超神奇的專注力魔法遊戲書,讓小朋友化身為主角,身歷其境!   有趣、好玩的闖關遊戲,   以孩子最感興趣、能理解的方式,   引導孩子學習「視覺認知專注力」7大主題,   幫助孩子有效、專注地學習新知識及課業。   〔適玩年紀〕   專業職能治療師臨床經驗設計的系統化訓練策略,適合4~10歲的孩子玩   〔本書內容〕   是遊戲書,也是故事書,邊聽故事、邊闖關、解任務,   玩出孩子的7大視知覺能力&精細動作,提升手眼協調能力!   .視覺區辨 學習辨識相似物不同的能力   例如在鞋堆中找出自己的鞋子、辨識長的很像的人、正確判讀相似字等。   .視覺完形 培養見微知著的能力   

例如在書桌上找出被課本遮住的鉛筆、辨識及抄寫黑板上部分被擦掉的字。   .視覺前景/背景 從相近物品中找出目標物的能力   例如在黑白的地圖上找出某地名、瀏覽黑板上的綠色字。   .視覺記憶 將眼睛看到的事物記住&理解的能力   例如背誦新的英文單字或生字、將黑板上的段落記住並抄寫   .視覺空間 理解二度、三度空間相對概念的能力   例如辨別立方體有幾個邊、某形狀的積木模型是由幾塊積木組成。   .物體恆常 辨認變大、變小、旋轉物品的能力   例如若閱讀測驗的字型改變時,仍可以辨識題目。   .手眼協調 短距離抄寫、邏輯推理的能力   例如抄寫課堂作業、有耐心地解出題目的答案。

本書特色   ★3分鐘檢視專注力與視知覺能力量表:幫助家長快速找出孩子專注力與視知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選擇適當難度的遊戲。   ★貼心冒險前/後小測驗:貼心收錄冒險前、後小測驗,讓家長快速檢測孩子的進步程度。   ★設計有趣的闖關遊戲:讓孩子化身為主角,透過想像,身歷其境,誘發其學習動機,進而有機會類化到其他學習事物上。   ★主題多元.手腦並用:遊戲種類多樣化,可有效訓練專注力的七個重要元素及著色、運筆、剪貼等精細動作,促進手腦眼並用,提升手眼協調能力。   ★五段式提示教學法:職能治療師設計的系統訓練,透過口語或示範,觀察反應,正確研判有效的互動及提示策略。   〔認識視覺認知

專注力〕   當您常抱怨孩子「容易分心」、「上課發呆」、「看書會跳行」或「寫功課很慢、錯誤百出」時,是否曾注意他可能也有以下的困難:   .日常生活面   □ 穿錯鞋子   □ 將衣服穿反   .玩遊戲面   □ 畫圖、著色困難   □ 拼圖、積木建構上的困難   .學習面   □ 閱讀跳行   □ 拼字相反   □ 手寫等學習上的困難   以上的「狀況」都與孩子「視覺認知」與「專注力」有關係,只要打好基礎能力,專注力自然會集中! 作者簡介 陳宜男   專業職能治療師   愛孩子且拼勁十足的他,為催生這本書幾乎每天都工作到12點。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創立「兒童視知覺與注意

力訓練團體」,廣受家長好評,更有家長遠從台中、南投等地帶小朋友參與課程。他希望藉由這本書將這幾年來的臨床經驗與家長分享,並讓無法前來上課的孩子也有機會可在家輕鬆玩出專注力。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現職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彰化縣身心障礙鑑定委員會委員、彰化縣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報章雜誌專欄作家   經歷   ◎ 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 彰化縣保母協會 保母培訓課程講師   超過200場演說經歷:主題包括:利用玩具玩出健康好活力、感覺統合玩出好腦力、專注力影響孩子的競爭

力─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方法、學習變遊戲,專心變easy!、幼兒運筆技巧訓練臨床實務分享、如何透過遊戲提升幼兒發展、多媒體教材對特殊學生之教學運用、玩出好腦力─嬰幼兒玩具選擇與應用、遊戲中培養專注力、「畫地自限」或「突破極限」,由你決定!」   相關著作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3》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2》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 〈推薦序〉展現視知覺的神奇威力/王意中 分心不是我的錯 玩職能治療、視知覺遊戲變專心/呂忠益 尋找最有效率的視知覺提升法/張旭鎧 寓教於樂 成效更佳/魏大森 〈自序〉邊聽故事、邊闖關、邊玩專注力遊戲/陳宜男 〈前言〉視

覺,學習的最大幫手──淺談視知覺發展 〈遊戲開始〉如何使用這本書/冒險前鑑定 PART1 啟程 1-1打造你的專屬勇士 1-2選購武器 1-3糧食準備1 1-4糧食準備2 1-5健康檢查 1-6收拾行李 PART2 荒野草原 2 -1瓢蟲迷宮 2-2花的世界 2-3缺水危機 2-4尋找草藥 2-5神秘恐龍蛋 2-6青蛙密碼陣 PART3 古堡秘辛 3-1打開古堡大門 3-2密室逃脫 3-3眼花撩亂密碼牆 3-4蜘蛛大盜 3-6古堡小兵 3-6古老的雕像 PART4 海洋世界 4-1航向大海 4-2小彈魚迷宮 4-3八爪章魚 4-4有眼無珠的螃蟹 4-5海底探險車 4-6航海行動 PA

RT5 森林探險 5-1迷霧毒蘑菇 5-2動物迷蹤 5-3神秘大嘴鳥 5-4狐狸捉迷藏 5-5古老神木 5-6森林救火大隊 PART6 最後戰役 6-1蜂窩攻防戰 6-2瘋狂賽車 6-3搗蛋計畫 6-4羊羊捉迷藏 6-5異次元空間 6-6破解電路板 〈遊戲結束〉冒險後鑑定 推薦序 展現視知覺的神奇威力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我們很自然地期待家中寶貝有著良好的學習力。但是,有時,期待卻容易轉為落空。面對孩子的學習表現不佳、動機低落,常常不假思索地就把它歸因於是孩子不、專、心。   然而,這罪名卻容易讓孩子被冤枉了。爸媽在一旁乾著急,「努力、努力、再努力,認

真、認真、再認真。」說真的,專注力與學習力卻不可能被喊出來。你在一旁催促久了,焦躁、不耐的情緒也上來了,但孩子的學習卻每況愈下。   到底孩子在學習上,是哪裡出了問題?這時,父母往往一頭霧水,不知所措,想幫忙也沒有施力點。這時,尋求相關專業人員的釐清是一種方式。而現在透過陳宜男職能治療師最新作品,也開啟了一扇窗,將引領著讀者一起來認識孩子在學習上,既基本卻又關鍵的視知覺發展。   我一直覺得孩子的任務,就是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透過遊戲的過程,玩的經驗,讓孩子玩出認知、玩出語言、玩出社會情緒、玩出粗動作與精細動作,及玩出生活自理的能力。除了動態的玩,自然探索的玩,當面對靜態的書本也能夠玩

得徹底,這真是非常神奇的事。而這本書,卻做到了。   在演講的過程中,我經常分享一件事:「所謂的專業,就是要讓對方能夠懂。」這一點,本書作者充分展現了如此的專業。透過有趣、好玩、有意思、故事性、遊戲、闖關等關鍵元素,以孩子最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擺脫冰冷、單調、重複性的紙筆練習。像神奇魔法師般,將讓孩子陶醉、沉浸、專注在練習中。   父母則同時可以「得來速」地理解、熟悉、辨識孩子的視知覺發展狀況。例如視覺區辨、視覺記憶、物體形狀恆常、視覺順序記憶、視覺前景背景、視覺完形、視覺空間等能力。面對這些專有名詞,你不用擔心。因為作者將很貼心、又專業地能讓你進入狀況。   各項遊戲單元與活動的設計

,完整地考量了理論與實務。   這本書難能可貴地讓小朋友化身為主角,透過想像,身歷其境。讓孩子在練習過程中,學習動機被誘發,進而有機會類化到其他學習事物上。同時,透過本書的練習,讓父母能夠順利地清楚知道孩子的專注力狀況,找出核心的學習關鍵,以做為後續更符合孩子學習需求的參考。   現在,該是親子共同啟程的時刻了。在視知覺的舞台上,讓孩子的學習發光發亮。 分心不是我的錯 玩職能治療-視知覺遊戲可以變專心 呂忠益(社團法人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 第三屆理事長/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天使職能治療兒童發展關懷協會 創會理事長)   「認真一點!專心一點!」「注意看老師、看黑板,不要再東張西望了!」

  「用心寫功課,不要再拖拖拉拉!」「仔細看,動動腦,不要再分心了!」「記住了嗎?不要粗心!」   老師與家長總是不斷提醒學生和孩子,為什麼不專心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在想什麼?是什麼讓孩子不專心?如何提升專注力? 這是我在巡迴演講時,最常被老師和家長問到的問題,其實透過簡單的職能治療實證醫學觀察,發現許多孩子都是過去的視知覺發展經驗不成熟所導致的!!!   我們職能治療師發現孩子手眼不協調、不太會丟接球、畫畫運筆控制不佳、數字國字方向常混亂、國語學習錯別字很多、抄寫黑板跳漏字嚴重或是粗心大意,其實孩子都是非常需要職能治療師的臨床評估與視知覺訓練介入!通常只要3個月的職能治療──視覺認知專注

力遊戲訓練,搭配家長與孩子的居家練習,孩子們都大大進步,學習力提升。所以每個月的校園巡迴演講中,我一定推薦家長與老師去買宜男職能治療師的專注力遊戲書,一起陪伴孩子玩遊戲變專心,越玩越專心!!!   我非常欣賞宜男 職能治療師的熱忱與創新,用行動陪伴孩子與家庭成長,真的太棒!   感謝有陳宜男 職能治療師的認真與用心,一直在彰化地區率領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職能治療師團隊共同照顧發展遲緩、過動兒、自閉症兒童,還有幫助感覺統合失調與視知覺發展落後的孩子,還開辦好玩又有趣的「視覺──認知專注力遊戲團體」,真的是台灣中部家長與孩子的福氣。   宜男 職能治療師用多年的實務經驗,完整介紹視知覺發展的概念

與重點,並且詳細指引如何藉著各種好玩有趣的活動,促進孩子的視知覺發展,幫助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良好的視覺動作整合,輕輕鬆鬆加強視覺-認知專注力的學習。   這本書,真的好玩又實用,並且圖文並茂、深入淺出、任何人都可以看懂。這本書適合家長老師一般民眾閱讀也可以做為兒童教育、幼兒發展、早期療育等相關工作者的參考。   這是一本超棒的視覺──認知專注力訓練遊戲書,請大家告訴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幫助需要的孩子與家庭。 尋找最有效率的視知覺提昇法 張旭鎧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專業職能治療師)   當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儘快地尋找食物、認識環境,在這過程中,小嬰兒還無法爬、無法走

,也無法伸手抓東西,能夠和這個世界互動的就只有臉上的各種感覺了,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而其中又以視覺為最重要的資訊接收管道,這並不見得是視覺細胞發展的較快速,而是我們習慣以視覺來作為引導或教學的優先考量。我們常在寶寶面前扮鬼臉、拿著玩具在他面前逗弄,都是希望能夠吸引孩子注意,甚至想要教導寶寶認識物品,這都是利用眼睛,也就是視覺感官來與孩子互動,但是要幫助孩子學習,可不能只有「看見」,還必須「知道」看見的是什麼,這就是「視知覺」,舉凡孩子要學習的形狀、顏色,如果沒有「視知覺」的協助,那麼孩子可是無法分清楚每種顏色的差別!   既然「視知覺」那麼重要,爸媽一定會懷疑,為什麼自己小時候不僅沒

有這方面的問題,連週遭的人也沒有這方面困擾?過去除了對於視知覺問題不在意外,更多的狀況是因為過去的環境允許孩子自由奔跑、探索,在比賽彈珠時能夠學習分辨各個彈珠的位置關係、玩紙牌時能認真記住自己紙牌的特徵,而現在父母為了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各種教育、學習各種才藝,孩子看似進步了,但事實上那只是重複練習造成某項技巧的精進,對於視知覺本身並沒有多大幫助,臨床上曾見學習鋼琴多年了孩子,上台卻無法正確演出的窘境,這不是因爲孩子緊張,而是孩子換了個琴,琴譜、琴鍵、手指、視線之間的距離與平時練習的不同了,導致無法快速在琴譜、手之間正確轉移視線,於是錯誤連連。這個孩子在經過視知覺的訓練後,問題也

就迎刃而解。   最好的視知覺發展訓練就是讓孩子自由在遊戲中發展,但是現代孩子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因此我們必須為孩子找份以幫助學習為目標的訓練方式,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陳宜男職能治療師鑽研視知覺發展已有十數年的時間,不僅熟知各項理論,更是數一數二積極開發視知覺訓練遊戲的專家。與其隨意購買遊戲書,還不如利用本書中精心設計的每個遊戲,帶著孩子挑戰每個關卡,讓孩子在「想要成功」的內在動機驅使下,藉由遊戲提升參與持續度,進而使得視知覺能力提升,學習效率也會跟著提高! 寓教於樂 成效更佳 魏大森(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復健部主任)   良好的視知覺是小朋友眼手協調與感覺統合功能重要的基礎。兩週前

,宜男告知即將獨力出版第四本「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系列書籍」時,令人驚喜且感動,因為這系列書籍的持續出版是團隊成功運作與能量的延伸。宜男在彰基復健部已任職11年,目前是職能治療組組長、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也是多個雜誌感統相關之專欄作家。數年來,宜男盡心盡力為視知覺障礙小朋友規劃注意力訓練團體、視知覺與注意力課程,除課程訓練外,更教導小朋友守規矩、重紀律與學習團體互動的能力。許多小朋友經過課程訓練,注意力提高了、學校成績變好了,更重要的是行為舉止更能自律;除嘉惠小朋友,也減輕父母的負擔。   本書為增進小朋友視知覺為目標,內容除彩色圖示,更以寓教於樂之手法將枯躁無趣的學習或訓練,以

冒險、任務的方式,讓小朋友有動機去積極探索各種情境、理解各式解決方法,以武裝自己,達到擊敗邪惡巫師與怪物、重回幸福生活的目標;因此促進小朋友視知覺的功能,又能訓練小朋友思考和組織能力,對心理、認知和身邊事務的處理有正向的引導能量。所謂寓教於樂、功能更佳。   我常告訴同仁,患者是醫師和治療師最好的老師。所謂教學相長、三年有成,宜男不負眾望,除了持續精進教材,也將多年臨床訓練成果匯集、歸納,出版於科學期刊,做為訓練教材有利的實證支持;期望宜男更近一層樓,除繼續出版紙本教材,也能進一步將已研發的遊戲設備商品化,讓更多有需要或有興趣的小朋友有更好、更合適的視知覺實體遊戲。在此勉勵所有同仁,盡量匯集

大家的臨床實證經驗,不管是出版書籍或期刊,都是對這些小老師們的最大回報。  

日間照顧中心社會工作人員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

為了解決南投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問題,作者柯伯函 這樣論述:

隨著醫療與科技的發達和普及,台灣人口結構也隨之轉變,正式邁入 WHO 所定義之「高齡社會」門檻,帶來的整體衝擊不容忽視。為此,以「在地老化」為目標的 社區照顧漸成為主流照顧型態,提供日間照顧、家庭托顧等多項服務內容。身為一名 日間照顧中心社工人員,需頻繁與長者、家屬與跨專業同僚合作,當服務涉及倫理議題,決策會受到個人文化背景、價值判斷或立場而有相異標準,加上實務場域具有高度變化與非預期因素,雖有社會工作倫理守則得以參考,但作為一項指標性通則,實難應用於所有實務場域,其仍存在著無法解套所有倫理困境的盲點。因此,本研究目的臚列如下:1.了解日間照顧中心社工人員於實務過程中曾面臨之倫理困境;2.探

討日間照顧中心社工人員面臨倫理困境時的因應策略;3.整理研究成果供日間照顧中心社工員於實務工作面臨倫理困境時之建議與參考。並採質性研究典範之深度訪談法,徵求 8 位社工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受到服務對象照顧特殊性、家庭照顧難題、照服員人力資源有限,與擔任第一線照顧所衍生的壓力等難題影響,使社工人員會面臨與服務對象之 1.自決權與干涉衝突;2.自主權與介入衝突;3.隱私守密與違反兩難;4.不同服務對象的權益保障兩難,以及 5.不同對象忠誠等倫理困境。在家屬部分,將面對 1.家屬想望與機構實務兩難;2.家庭紛爭與倫理責任兩難;3.政治人物介入與資源分配兩難;4.情感與利益之雙重關係等兩難。在專

業同僚部分,其不僅陷入家屬與照服員之 1.服務效率與照顧品質兩難;2.照顧期待與案家照顧需求兩難,以及 3.多重關係衝突以外;更需要解決與職能治療師和護理人員等跨專業人力之照顧責任與倫理價值衝突。研究亦發現,社工人員面臨倫理兩難,會有下列因應策略與態度:1. 依序以義務論、目的論和德性論為倫理決策層次;2.積極爭取服務對象的最佳權益;3.最小傷害原則為處遇主要考量。針對家屬方面,以 1.公平原則回應家屬人情請託;2.扮演協調角色,重視積極與雙向的溝通歷程為主。總體而論,雖以機構的整體利益為導向,卻仍希望面面俱到,在機構與社工專業等不同角色矛盾之間,找到決策平衡。最後,綜合上述的研究發現,研究者

提出了數項建議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