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子宮 利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切除子宮 利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錦秀寫的 女醫師解惑子宮切除 和(德)默克的 女人要懂內分泌:婦科內分泌經典問答200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認識子宮肌瘤- 桃園 - 天晟醫院也說明:切除重達3.2公斤的子宮肌瘤,手術後馬上就恢復苗條身材。 ... 切除子宮肌瘤,至於3-5公分大的肌瘤是否要開刀,就要與醫師討論利弊後再決定是否開刀。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人民衛生出版社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郝宏恕所指導 王碧蘭的 影響台灣地區新移民產婦剖腹生產之相關因素探討 (2006),提出切除子宮 利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移民產婦、剖腹生產、剖腹產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余玉眉所指導 吳淑美的 子宮肌(腺)瘤婦女面臨子宮全切除術之決策樹模式初探 (2000),提出因為有 子宮肌(腺)瘤、子宮全切除術、決策、決策樹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切除子宮 利弊的解答。

最後網站女人切除子官後對人有什麼危害,子宮切除之後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則補充:切除子宮 對人有什麼壞處? 女性切除子宮後會有怎樣的後果? 3樓:伍高翰. 切除子宮有什麼危害有哪些?首先,切除子宮不但不可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切除子宮 利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女醫師解惑子宮切除

為了解決切除子宮 利弊的問題,作者張錦秀 這樣論述:

  情況不同,手術不同——子宮切除手術的幾種術式      根據子宮切除的範圍,子宮切除手術分為:全子宮切除術、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廣泛子宮切除手術。      全子宮切除術又分為:筋膜內子宮切除和筋膜外子宮切除。      根據手術途徑,子宮切除手術分為:經腹途徑、經陰道途徑和腹腔鏡下手術。      分述如下:      ˙次全子宮切除術:手術只切除子宮體,保留子宮頸。      對於年輕的患者,即使沒有生育需求,也要考慮手術對膀胱、輸尿管和盆底組織的損傷,以及手術後對性生活的影響。因此,在有效治療疾患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宮頸,對年輕婦女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有積極的意義。  

    對於子宮良性疾病,排除了宮頸病變的情況下,保留正常的宮頸組織,對調節女性內分泌、保持盆底的張力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宮頸有分泌黏液功能,對保持陰道酸鹼度、預防陰道菌群紊亂有好處。      但是,保留宮頸的次全子宮切除術,宮頸殘端癌發生率為0.2%~1%,而且再次手術難度增加,這是保留宮頸手術最大的問題,術後患者要有很好的依從性,回診宮頸情況。      ˙全子宮切除術:手術切除子宮、宮頸。      傳統子宮切除手術是目前全世界,也是我國最常採取的手術方式;是首選的、標準的手術方式。此手術已經開展了百餘年,對於手術的方式、技巧、預後、併發症防治都已經非常成熟,一般的醫療機構和絕大多

數婦產科醫生都能夠掌握。      傳統子宮切除手術通過逐步切斷子宮的四對韌帶,結紮並離斷子宮的血管,完整切除子宮及宮頸,縫合陰道斷端。      傳統經腹子宮切除手術的適應範圍廣,對各種盆腔的複雜情況,如子宮過大、粘連,罕見位置肌瘤,合併其他臟器病變等。各種改良的子宮切除方式都是在傳統方式上加以改進。      由於醫學水準不斷發展,子宮切除的手術方式亦不斷創新,趨向於既能去除病灶,又能保留部分功能的方向發展,可以對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起到積極作用。      筋膜內子宮切除術既保留了部分宮頸組織,又切除了宮頸癌的好發部位——鱗柱交界移行區,可防止宮頸癌發生。同時保留了骶、主韌帶,可保持盆底的

完整性,宮頸筋膜縫合後形成的假宮頸可加強盆底的支撐力,防止盆腔臟器脫垂,有利於保持直腸、膀胱的正常功能,對內分泌功能影響小。該手術環切子宮的位置不是在陰道穹隆,而是在宮頸外口周圍,可保持陰道穹隆的完整性,不影響陰道長度,有利於術後提高性生活品質。筋膜內子宮切除術的局限在於,手術難度增大,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而且不適用於惡性病變。      ˙全子宮一側附件或雙附件切除:手術切除子宮、宮頸以及一側或兩側輸卵管和卵巢。      子宮疾病與卵巢腫瘤經常伴行,例如卵巢功能性腫瘤,能分泌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過度;又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瘤,合併卵巢巧克力囊腫,三種病是同一組織來源。也

有兩種疾病無聯繫的情況,例如子宮肌瘤,合併卵巢畸胎瘤或漿液性囊腺瘤。對於雌激素依賴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切除卵巢可以減少復發。這些情況下,要實施全子宮、患側或雙側附件切除術。      對於停經期以後或老年患者,卵巢已經萎縮,內分泌功能下降殆盡,為了預防腫瘤,可以行子宮切除手術同時切除雙側或單側附件。不過,這種觀點在醫學界存在分歧,對於停經後或老年患者是否在子宮手術同時預防性切除卵巢,目前尚無統一的意見。可以確定的是,對於家族高發卵巢腫瘤的患者,預防切除卵巢手術是值得的。      切口選擇      良性疾病的子宮切除手術,可以選擇下腹縱切口,或下腹橫切口——俗稱「比基尼切口」,兩者各有利弊。

     縱切口術野暴露好,術後粘連輕,如有再次手術容易恢復解剖關係,但切口裂開和疼痛發生率比橫切口更高。橫切口張力低,與皮紋吻合,比較美觀,術後疼痛輕,但手術野暴露較差,再次手術困難。要根據患者要求和醫生經驗水準決定切口選擇。小切口子宮切除術,借助器械將子宮提出切口外進行手術操作,在6公分的皮膚切口下完成子宮切除,但目前開展並不廣泛。目前臨床上大部分婦科良性疾病手術選擇肚臍到恥骨聯合間的縱切口,長約10~12公分。      另外一些特殊的子宮切除方法      腹膜外子宮切除術,跟腹膜外剖腹產術一樣,曾經成為減少腹腔臟器干擾和腹腔感染的熱門手術。三角形次全子宮切除術,將子宮體三角形切除,殘

餘組織縫合形成一個小子宮,適用於年輕良性疾病特別是功血(指婦女不規則陰道出血,即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      針對惡性疾病的子宮切除手術      有位患者在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後,要一輩子穿紙尿褲,她才36歲。      為什麼手術後要穿紙尿褲,因為這位婦女患有子宮頸癌,而且已達到晚期。這種情況只能用「廣泛子宮切除術」來處理。術中發現,膀胱底與陰道都有癌灶轉移,清除癌灶後,剩餘的健康組織非常少,進行了修補縫合後,癒合並不理想,患者出現了陰道尿漏。泌尿外科會診也認為再次手術修補沒有什麼意義,只能終身穿紙尿褲。      患者對術後漏尿的問題提出異議,終於進入法律程序解決問題,手術的病理切片都交

給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從切除邊緣來看,手術選擇合理,操作恰當,不構成醫療事故。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惡性疾病手術的範圍和損傷都遠遠大於良性疾病,針對惡性疾病的子宮切除手術術式有以下幾種:      ˙次廣泛子宮切除:切除全子宮、雙附件、子宮旁韌帶和陰道2cm範圍,經常同時行盆腹腔淋巴結清除。      ˙廣泛子宮切除:切除全子宮、雙附件、子宮旁韌帶和陰道3~5cm範圍,經常同時行盆腹腔淋巴結清除。      ˙腫瘤細胞減滅術:將全子宮、雙附件、大網膜、腹膜、腸道、闌尾等,一切癌症原發灶和轉移灶切除,儘量使殘餘癌灶直徑小於1cm,經常同時行盆腹腔淋巴結清除。      這些手術針對惡性

腫瘤,要切除腫瘤邊緣外一定範圍的健康組織,對周圍臟器的損傷更大。腫瘤組織邊緣的機體組織癒合能力差,易出現術後功能缺損,也容易留下手術後遺症。術後常需要輔助放、化療,預防惡性腫瘤復發和轉移。但是,放、化療會進一步影響手術部位組織和切緣的癒合。      針對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疾病,採取創傷大的治療方案仍然是執行了「最大利益患者」的原則。    本書特色      專業──作者為醫科大學碩士,婦產科主治醫師,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學者,美國麻省總醫院訪問學者,長期發表醫學文章及翻譯醫藥說明50餘萬字。      詳細──作者為女醫師,對子宮疾病有相較於男醫師更切身的感觸,為寫作本書,作者還走訪另一名

因子宮疾病而切除子宮的女醫師,全書內容可謂寫實、真切,並舉例數十個臨床真實案例,是病患了解相關疾病的首選參考書。      實用──本書詳細解說行子宮切除術的常見疾病、子宮切除術的幾種方式、替代子宮切除的治療方法、子宮切除術前及術後注意事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關於子宮疾病及治療的科學知識,並詳細說明子宮照護的應注意事項。      圖文並茂──本書精心收錄上百則插畫,以簡明易懂的方式陳述子宮疾病及切除手術的相關知識,沒有一般醫療疾病相關書籍的生硬及距離感。

影響台灣地區新移民產婦剖腹生產之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切除子宮 利弊的問題,作者王碧蘭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影響台灣地區新移民產婦剖腹產率之相關因素以及本國籍與外籍產婦其生產結果及生產方式之差異性,並探討影響不同國籍產婦剖腹產婦率之因素。材料與方法: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出生通報資料庫」,研究對象為2004年全年生產之產婦,包括本國籍為189,392人(佔86.26%),大陸籍為11,603人(佔5.28%),東南亞籍18,197人(佔8.29%)。以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及變異數分析的統計方式來檢視不同國籍產婦間差異之情形,並利用羅吉斯迴歸分析,探討影響新移民產婦剖腹產率之相關因素。結果:在剖腹產率方面,三個族群

呈現明顯的差異(P<0.0001)。其中本國籍的剖腹產率為34.63%最高,大陸籍次之(26.65%),而東南亞籍之剖腹產最低(19.87%)。產婦年齡方面,本國籍(平均為31.98歲)和大陸籍(平均為30.84歲)的年齡較東南亞籍(平均為27.12歲)為高,且具有顯著差異。不同國籍產婦與新生兒的健康狀況並無顯著差異。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發現產婦國籍(OR:1,0.686,0.468)、生產胎數≧3胎(OR:>999.99)、居住在高屏區(OR:1.175)、產婦年齡≧35歲(OR:1.908)、生產週數<37週者(OR:1.914)、過重或過輕的新生兒體重(OR:1.824,2.773)、新生

兒第一分鐘及第五分鐘健康指數<7分(OR:2.601,2.235)均為影響剖腹產率之因素。而醫院及診所的剖腹產率無差異性,但研究中發現高屏區之剖腹產率為最高(OR:1.175)。結論:本研究於控制母親年齡、新生兒體重及健康因素後,發現國籍及居住地區是影響剖腹產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產婦非醫療因素在居高不下的剖腹產率中佔著重要的角色。

女人要懂內分泌:婦科內分泌經典問答200問

為了解決切除子宮 利弊的問題,作者(德)默克 這樣論述:

從婦科內分泌臨床實際出發,以問答的形式,對婦科內分泌常見的100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力求「問」常見,「答」通俗易懂。本書既供低年資醫生及基層醫生參考,又可以讓患者對照書本答疑解惑。

子宮肌(腺)瘤婦女面臨子宮全切除術之決策樹模式初探

為了解決切除子宮 利弊的問題,作者吳淑美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研究是透過決策樹模式的方式,深入瞭解罹患良性子宮肌(腺)瘤婦女面臨子宮全切除術,在決策過程中的考量因素與選擇結果。決策樹的概念與架構主要以Gladwin(1989)的決策樹模式建構之方法為依據。研究採臨床田野研究法,以立意取樣選取研究對象,並以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收集資料。 本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期是決策樹模式建立期:由14位研究對象的資料以內容分析法歸納出13項決策準則,建立接受/與不接受子宮全切除之決策路徑過程,同時也由收集之資料分析出三種決策型態;第二期是決策樹模式後測期,在於檢視與驗證決策樹模式之準則與路徑的預測力

,由相同田野場址選取相同族群之18位研究對象,驗證結果達到90%的預測力。 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接受與不接受子宮切除術,會考量的因素如下:病況危險程度、症狀所帶來的不適與困擾程度、能否排除良性肌(腺)瘤會有不良變化的心理恐懼、手術風險及後遺症的產生、子宮切除之後產生的身心後遺症、醫療訊息及親朋好友等各種資訊管道對子宮全切除利弊得失之衡量、思索子宮全切除是否為唯一的選擇、能否克服心理障礙接受手術、是否選擇可信任的醫療專家提高手術成功率的信心、是否選擇行肌瘤切除術而保留子宮/或以藥物控制症狀/或定期追蹤觀察以等待更年期的變化使肌瘤改善/或採用非醫學的方式藉以消減肌瘤等

。多數研究對象所在意的焦點,在於能否排除對良性肌(腺)瘤的心理恐懼,此會牽動到是否選擇切除子宮的傾向。事實上,每個決策的考量就是個案在做外在訊息管道、內在的身心的壓力或需求,做確認與比較,最後再與現實狀況評估出自己想要依循的方向。 本研究透過決策樹可見到個案們真實的決策過程與思考模式,及藉此也了解背後的實質內涵,才能透視醫療化爭議以外較少去著墨的決策經驗及歷程。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藉由決策樹對病人的決策過程有所理解與提供不同需求,以確保病患有充份資訊做出合適、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