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寫的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和江守山的 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黃金暢銷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公保失能證明書 - 台灣銀行也說明:沒有這個頁面的資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方舟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楊振昌所指導 賴馨柔的 子宮頸癌病人接受不同抗癌藥物治療後罹患憂鬱症之風險 (2020),提出公保失能給付子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子宮頸癌、憂鬱症、抗癌藥物、化學治療、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宋鴻燕所指導 蔡明儒的 女性乳癌復發治療心理復原力歷程的心理諮商需求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女性乳癌復發治療、心理復原力、心理諮商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解答。

最後網站子宮摘除勞保給付 - GWLSD則補充:女性被保險人因罹患子宮肌瘤致切除子宮時已年逾45歲,可否請領失能給付? ... A:公保,子宮全切除,45歲以前可以申請殘廢給付,勞工保險條例第20條第1項,退保指的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保失能給付子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資實務問題Q&A(3版)

為了解決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林定樺,李傑克,洪紹璿,洪介仁,翁政樺,洪瑋菱,張權 這樣論述:

  以前加班是領加班費,修法後只能選補休?   延長工時的加班費,例假、休息日跟平日的算法都一樣?   謬論一   休息日加班現採「核實計算」,休息日只來工作一小時後請病假,只給一小時休息日延長工資即可?   A:錯,後續未工作的約定時數,則須依該假別及時數給薪!   謬論二 公司不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嗎?   A:錯,公司可以資遣懷孕的女性員工,只是資遣的原因及理由,不可以是因為該女性員工懷孕而資遣。   謬論三   勞工已於工會、漁會加保或已加保農保,就不用再加保勞保?         A:錯,只要是受僱勞工,縱使短暫工作,還是為其加保勞保。   謬論四  

論件計酬工,不適用一例一休制度?                        A:錯,論件計酬工一樣適用。   謬論五    勞資會議有開就好?         A:錯,勞資會議開會仍需遵守「勞資會議實施辦法」所定事項。   如果您有以上問題的疑惑,本書會成為您最好的諮詢對象。不論是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還是在職災問題上勞工的權益及雇主的義務,都有詳細的計算與說明。熟讀本書,您也可以變成勞資專家。

公保失能給付子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子宮頸癌病人接受不同抗癌藥物治療後罹患憂鬱症之風險

為了解決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賴馨柔 這樣論述:

背景早期子宮頸癌病人之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不分期別之平均存活率則為66%。但抗癌藥物多半具有一定的毒性,並可能導致心理健康方面的危害;因此瞭解在治療中使用的抗癌藥物或使用的治療方法(如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是否會對病人造成後續的生活品質劣化及情感性疾患是值得關注的議題。目的瞭解國內子宮頸癌患者使用不同的抗癌藥物治療,是否會產生憂鬱症與其他情感性疾患之風險。研究方法使用2005年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之兩百萬人抽樣檔進行回溯型世代研究,並追蹤2003-2015年間在門診或住院期間被診斷為罹患子宮頸癌的新診斷個案,排除條件為非本國國民、年齡未滿二十歲、在診斷為子宮頸癌前三年有其他癌症病史之病人以及初次診

斷癌症前一年內有憂鬱症以及思覺失調症相關病史之病人。所有新診斷的子宮頸癌病人接受追蹤直至被診斷為憂鬱症、死亡或至2016年底為止。針對子宮頸癌接受治療後產生憂鬱症的診斷,必須至少有連續3次的門診診斷或1次住院診斷,才會定義相關疾病。此外,所有憂鬱症患者必須於診斷後用藥至少持續42天,以排除因重大生活壓力事件導致憂鬱症之可能性。結果本研究共納入833位新診斷的子宮頸癌病人,在抗腫瘤藥物部份,使用非鉑類化療藥物或併用其他癌症用藥(簡稱regimen 1)佔7.80%、使用鉑類化療藥未併用放療組(簡稱regimen 2)佔39.02%或使用以鉑類為主的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組(簡稱regimen 3)則佔

53.18%。本研究發現之新診斷憂鬱症個案共41人,其累積發生率在regimen 1 - 3三組分別為7.69%、5.85%、及3.84%。吾人後續以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探討與憂鬱症在不同治療組別之差異,及與其可能相關之危險因子。發生主要結果的粗風險在regimen 1 (cHR 5.15,95% CI 1.17-22.78,p=0.031)及regimen 2 (cHR 2.39,95% CI 0.67-8.48,p=0.179)治療組皆較regimen 3治療組來得高,但僅有前者達到統計學上顯著意義且前者較後者(regimen 1

vs regimen 2)的風險高2.15倍;經逐步回歸校正癌症早晚期以及併用荷爾蒙藥物等二項可能干擾因子後,接受regimen 1 (cHR 5.34,95% CI 1.36-20.91,p=0.016)治療組及regimen 2 (cHR 2.49,95% CI 0.51-12.17,p=0.260)治療組的風險同樣較regimen 3治療組來得高,但也僅有前者達到統計學上顯著意義且前者的風險較後者高2.14倍。結論子宮頸癌病人接受鉑類同步化療放射線治療(Pt-based CCRT,即regimen 3)的風險似乎是在三組抗腫瘤藥物治療(非鉑類化療藥物或併用其他癌症用藥[regimen

1]、使用鉑類化療藥未併用放療組[regimen 2]以及regimen 3中)最低的,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機制,不過可能與是否病人適合併用放射線治療的條件有關;另外也有可能是放射線治療對憂鬱症之影響較低。再者,癌症病人常需使用抗腫瘤藥物,且其有不可避免之副作用,故仍可能造成癌症病人心理健康及未來生活品質的下降。建議所有醫護人員應關注子宮頸癌病人治療後的心理健康狀況,並針對罹患憂鬱者提供必要的協助。

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黃金暢銷版)

為了解決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江守山 這樣論述: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 「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竟幾乎等於核爆災民承受的輻射劑量?   咳嗽﹅喉痛﹅發燒﹅流鼻水……看似救命的感冒藥只是「安慰劑」?   乳房攝影檢查,其實無法增加乳癌存活率……那該怎麼預防?   抗生素會把腸道益菌殺光、降脂藥傷肝敗腎風險高……該怎麼辦?   臺灣人平均一年看15次病,是美國的三倍,同時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盲目的保健與過度的醫療行為,有時非但無助於診斷病情或治療,   甚至還可能讓你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為作者江守山醫師根據自身醫學知識

,深入分析眾多醫學研究後,   精選12項(臺灣)民眾最常做的檢查、用藥、治療等相關醫療行為。   他不僅引用真實臨床案例,詳列過度醫療帶來的的各種危害,   同時提出具體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看診、吃藥,你得到的是「治病」效果,還是「致病」風險?   •美國和英國醫學中心都指出: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   不僅至少四成無效,當中15%甚至還可能有害人體。   •新儀器﹅非侵入性﹅醫師推薦……都不等於最佳醫療選擇。   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調查,   接受CT檢查引發癌症的身故率,遠大於交通事故死亡率。   ◎醫院最常

見的不當檢查,做了反而更糟糕?   •「肺」是輻射高敏感器官, 但定期篩檢並沒有比「不做檢查」來得好。   ——榮總研究:結果異常者有九成三是假警報,過度診斷率高達七成八。   •女性健檢常見的乳房攝影,竟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十年來幾乎翻倍成長!   ——想確保乳房健康,還不如「臨床觸診+超音波」來得安全準確。   •及早篩檢癌症可增加「五年存活率」?其實只是邏輯迷思。   江醫師指出三種常被忽略的誤差值,教你看穿存活率的真面目!   ◎生活最常見的不當用藥與治療,正確解方看這裡:   •感冒無藥可治,除了靠免疫力自癒,你還有三大法寶。   •補牙還在用汞齊?小心慢性汞中毒!可以改用什麼填料?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別用賀爾蒙補充療法,小心肌瘤、失智、尿失禁找上門。   特別收錄:45種一般患者不必進行的過度醫療避險清單,業界規範大公開!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一眼看出醫生開給你的藥有沒有抗生素,從此不再藥單全收?   ★適度的健檢項目與頻率為何?怎麼免費?若想更周全,多做哪一項就夠?   ★想避開卵巢癌、睪丸癌、甲狀腺癌,你得少喝脫脂奶,為什麼?   ★預防腦瘤、心肌梗塞,與其動刀,不如降三高,怎麼做?用吃的就辦得到!   腎臟科醫師的良心建言!不想越醫越病,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的醫療保健指數排名,臺灣的醫療保健不僅

是亞洲第一,也是世界第一。但在這個冠軍寶座背後,我們的健保福利卻面臨日不敷出的窘境,其中最燒錢的病症,不是一般民眾認知的慢性病大宗糖尿病、高血壓等,而是慢性腎臟病,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全年健保支出共533億,「洗腎」人口超過9.2萬人,分析其中原因,值得大家關注的是:不當用藥。   不少民眾面對醫療都很習慣憑感覺:只是一個感冒,這家診所的藥吃了無效,就換別家拿藥;肝不好,西藥和保健藥丸合併吃;胃食道逆流、胃燒心,就服用胃酸抑制劑;工作忙碌,體重一直攀升,沒時間運動就吃減肥藥;預防勝於治療,每年花大錢做高精密健檢……殊不知,一知半解下,甚至是完全放空地全數聽從醫療人員指示,只是不負責任地

讓自己的健康陷入危機。   身為腎臟科名醫,江守山醫師不畏醫界的撻伐,將面對洗腎患者的無力感,化作實際行動寫就本書,把醫界不能說破的暗黑秘密攤在陽光下,並且提供讀者真正需要的「適度」醫療保健對策。   如果你不想淪為「醫療白老鼠,不明所以的為開發新藥貢獻」,並且不至於偏激到認為「沒檢查沒病,檢查出來都是病」,那這本書正是你需要的。   重要事件   2013年,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40%的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減少過度醫療的發生,已是現今全球醫師的共同課題。2012年時,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ABIM)便發起了一項「明智選擇運動」(Choo

sing Wisely campaign),鼓勵醫病共同討論與排除「沒有必要」執行的醫療服務,並由各個學會提出自己學會之前的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 ,供相關單位及一般民眾參考。目前已有70個醫事團體、50個病友團體參與,以加入該活動學會的所屬醫師數來估算,等於全美有八成的醫師參與,可說是舉國醫師總動員。     這項活動後來也獲得各國醫界的響應,如:加拿大、巴西、英國、法國、德國、丹麥、荷蘭、瑞士、義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等國,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南韓、印度等,都紛紛開始提倡「明智選擇運動」,期望能幫助患者做出更正確、有效益的選擇,以避免過度醫療的潛在危害。     至於臺灣,目前雖然

尚未正式提倡明智選擇運動,但也有不少醫師關注,同時也有醫事團體開始投入相關活動,例如: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就曾於2017年以實證為基礎,對臺灣前五大過度或不建議執行之醫療,進行初探性的研究;而臺大醫院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年也開始推動「聰明就醫、醫療銜接與垂直整合」,並於2018年三月,邀請日本推廣「聰明就醫」的知名學者德田安春教授,來臺分享日本分級醫療與聰明就醫的推動經驗,為的就是要整合就醫流程、強化醫療效率,避免重複的診斷與治療,讓患者可以得到真正需要的醫療。 本書特色   閱讀之前:   ➊聽懂很重要 閱讀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的「醫療常用術語」   ➋觀

念很重要 一分鐘QA快速測:我的健檢、看病、吃藥習慣正確嗎?      內容特色:   ➊清楚解釋各檢查與用藥治療之所以被列為不當醫療行為的原因。   每種不當醫療行為皆已明確標示出處、數據,例如提出該項主張的醫學會或研究名稱。   ➋點出不當醫療行為之後,會提供正確的醫療建議   例如檢查是否罹患乳癌,不應隨意接受乳房攝影檢查,那麼該做哪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用汞補牙有中毒風險,那麼應該用什麼材質的填料比較妥當?   讀者可學到:   讀完本書,民眾提到「看醫生」,便不再只想到吃藥、打針、開刀等治療行為;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名人推薦   美國自然醫學執業醫

師/陳俊旭   《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   《今健康》新媒體總經理/洪素卿   《健康好生活》主持人/陳凝觀

女性乳癌復發治療心理復原力歷程的心理諮商需求之研究

為了解決公保失能給付子宮的問題,作者蔡明儒 這樣論述:

緒論:癌症一直是個復發率極高的疾病,存有再次罹癌的不確定性,會讓癌症病人長期面對疾病是『聞癌色變』。特別針對女性乳癌病人,因為根據2016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國內每年仍約有五千名女性乳癌病人身陷晚期與復發轉移癌症之苦,也就是說在歷經乳房切除手術及將近十年的侵入性輔助治療後,若是又診斷出現癌症復發轉移時,或許其心理衝擊與調適的議題更應該被重視。但是在目前台灣的健保制度下,針對癌症復發已有一套標準化治療的給付建議,因此臨床上醫師面對女性乳癌復發者,在告知病人癌症復發後隨即就會開始後續治療;此時病人經歷乳癌復發的轉變,或許內心正充滿疑問與不安,也就更遑論是否能及時做好再次罹癌的心情調適。故本研究的

目的,是以深入訪談三位女性乳癌復發者,探討接受治療前後� �心理復原力(resilience)歷程變化,與研究參與者對於心理諮商期待的心態,以了解心理諮商的協助與強化心理復原力的影響。研究方法:本研究採以質性研究訪談法,並採取現象學為主要取向來收集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是以目的抽樣之獨特樣本(unique sample)抽樣法,三位研究參與者為已接受第一線復發乳癌治療中的女性,且癌症未有再惡化與轉移者進行回溯性訪談。資料整理分析是採「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研究結果:針對研究問題由訪談資料歸納發現,(1)女性乳癌復發者於被確診到決定治療的歷程:共同相似的經歷都是先否認癌症

復發的事實,且最後會聽醫師的建議來選擇治療,而不同的心情或情緒調適之經歷,會是受家庭關係影響或由自我照顧意識提升而決定治療;(2)影響女性乳癌復發者面對治療歷程的心理復原力與心理因素:由結果發現當面對治療時有「知足及感恩好運」的心理復原力,就較能協助消除再次罹癌的心理衝擊;(3)面對治療女性乳癌復發者對於心理諮商的需求:研究受訪者是肯定心理諮商師所賦予的專業能力並期待心理諮商的助益。結論與建議:當女性乳癌復發者被告知再次罹癌時,或許及時接受心理諮商的協助,可以降低面對疾病變化與後續長期治療時心理的負面情緒衝擊。後續研究可以再收集已接受過心理諮商的女性乳癌復發者相關經驗,或收集心理諮商協助女性乳

癌復發者自我效能變化的客觀量化資料,以延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