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ulietteDumas寫的 修身養性瑜伽套書:《圖解手印瑜伽》+《養氣經絡瑜伽》 和羅仕寬,羅際竹的 治咳寶典【2022增訂版】: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免疫系統失調? 恐患葡萄膜炎致失明!也說明:黃主任強調,長效型緩釋植入劑在眼睛內的使用是安全的,可以避掉全身性的副作用。除此之外,若眼睛已經完全沒有發炎,但是仍然有水腫存在的狀況,也只有此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積木文化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系 黃詩茜、徐慶琳所指導 鄭涵輝的 青梅加工品抗代謝症候群功能及其保健產品開發-以人體試食試驗評估梅精複方輔助調節血壓之研究 (2020),提出免疫系統失調眼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梅精複方、酚酸類、代謝症候群、調節血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江伯倫所指導 俞欣慧的 風濕疾病基因與流行病學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紅斑性狼瘡、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基因、高血脂症、statin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解答。

最後網站點眼藥水只能控制乾眼症,最新療法可以有感改善!則補充:滑手機、看電腦一下子就覺得光線太強、視線模糊、眼睛酸澀疲勞? ... 量測連續心跳速率變化程度,來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是檢測自律神經系統失調與否的重要指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疫系統失調眼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修身養性瑜伽套書:《圖解手印瑜伽》+《養氣經絡瑜伽》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問題,作者JulietteDumas 這樣論述:

《圖解手印瑜伽》 探索千年古老手印 啟動內在生命能量 為生活帶來治癒的力量 每隻手指各有功用及特定力量。懂得運用這些力量的人,便得以保持身體健康及心靈平靜。 手印(mudra)起源於三千年前的印度。其字義是「封印」,另一種解釋是將字切成兩半:「mud」代表「喜悅」,而「ru」則是「引發」之意。 手印是一種手指的精確手勢,它能讓我們身體內部的能量流動,以引導的方式幫助能量循環,且封存利用這些能量。每隻手指各有功用及特定力量,每隻手指也各自對應了一個在脊椎的脈輪(能量中心)及五大元素(土、火、水、氣、空)的其中一個。有意識地練習手印,能帶來治療的力量。手印能安撫情緒、減輕

焦慮,帶來放鬆,也能處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病痛……。 練習手印沒有空間限制,也沒有年齡限制。重要的是動作必須確實,有意識且專注地進行。這是一本非常具教育性且實用的書。全書共有150個手印,所有寫在書裡的內容都是經過測試,且在真實生活中得到實證的。本書依不同主題來分類手印。每個主題可以由二、三或四個手印組成,可以只選擇其中一個來練習。懂得運用這些力量的人,便得以保持身體健康及心靈平靜。 《養氣經絡瑜伽──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提升生命能量》 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 舒展筋膜、增強肌力、強化核心、提升免疫力, 解開內在的積鬱,讓生命更有活力 瑜伽如何結合

經絡運行 經絡運行又如何體現在瑜伽體位的流動中 經絡瑜伽運用了經絡運行的概念, 在所有瑜伽序列安排中, 針對病機中對應的臟腑能量, 加乘瑜伽體位的療癒成效。 除了注重經絡的氣行導引, 還著重於經絡的伸展與穴位刺激, 利用位於膝、肘以下經絡氣血注入的俞穴或是穴位的某些特質, 用身體的重心和肌肉自然收縮的方式, 放進體位的停留中。 人體共有十二條經絡和奇經八脈,它們以不同的行進方向交織著,與臟腑形成了輸出和輸入的互動。兩者的能量彼此流竄,也適時的補足,因而讓身體能量源源不絕,更在身體內部形成了「氣循環」。 本書由生命活動的起始點───腎氣開始,依序是脾氣、肺氣、心氣、肝氣,運用經絡氣行流動的特

質,帶動練習者對自身陰陽面氣行的感知,讓陰陽兩方都能同時得到關照,是解開內在鬱結的健康方法。 練習經絡瑜伽,調整身體的氣行方向、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讓生命更加健康、愉悅與美好。   【親身體驗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Andy/忻瑜伽執行長 李明學/藝術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廖和敏/15年的瑜伽練習者 賴芳玉/律師 「鳳凰老師於忻瑜伽教課已4年,經絡瑜伽課一直是會館的熱門課程之一;鳳凰老師將中醫經絡養生與瑜伽做結合,可說是經絡瑜伽的創始者,會館學員受惠良多。不吝嗇的教導及親和的態度,也許就是鳳凰老師受到會員們愛戴的原因之一吧!」──Andy(忻瑜伽執行長) 

「跟隨鳳凰老師一起認識經絡瑜伽,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呼吸,感受天地宇宙連結的奧妙。」──李明學(藝術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我喜歡每天都有highlight,鳳凰老師的瑜伽課就是我每週一的盼望!」──廖和敏(15年的瑜伽練習者)

免疫系統失調眼睛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青梅加工品抗代謝症候群功能及其保健產品開發-以人體試食試驗評估梅精複方輔助調節血壓之研究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問題,作者鄭涵輝 這樣論述:

代謝症候群是台灣嚴重的健康問題,其與國人十大死因之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臟病等息息相關,若不加以預防與治療可能會引起許多慢性併發症。高血壓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之增長而增加,根據統計,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中,約有24%的人患有高血壓,尤其是60歲以上的年長者,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因而導致每六人就有一人會發生中風,治療高血壓方式除了生活型態改變外,最直接方式為藥物治療,即便高血壓藥物已經發展出許多標準療程,但也出現許多副作用,使得民眾不樂於接受藥物治療。所以本研究希望透過其他方式來改善高血壓。根據先前文獻指出,青梅具有降低血脂、體脂肪及血糖之功能,由於傳統梅精在製作過程中需經長時間加熱,造成梅果實

中所含機能性成分被破壞,因而降低其有益功能與價值性。因此研究使用之梅精是配合減壓濃縮方式,減少加熱溫度及時間製成之新型梅精為基礎,外加不同比例青梅果實、黑蒜和仙草萃取物製成梅精複方,透過加強其機能性成分如綠原酸 (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 (caffeic acid)、p-香豆酸 (p-coumaric acid) 等,開發出新穎性梅精複方,並以抗代謝症候群為訴求,先前本研究室已釐清並透過不易形成體脂肪、降血脂和調節血糖之實驗篩選出具潛力之樣品,梅精複方-4號 (Mei-Gin Formula-4, MGF-4) 及梅精複方-7號 (Mei-Gin Formula-7, MG

F-7),然而,目前尚未進行梅精複方對血壓影響之臨床試驗,來完成此複方在抗代謝症候群之作用。因此,本研究透過隨機、單盲、介入型人體試食試驗,評估梅精複方對於血壓的影響和安全性。招募50位患有高血壓 (收縮壓介於130-179 mmHg或舒張壓介於85-109 mmHg),未服用高血壓藥物受試者,將其隨機分配到梅精複方-4號或梅精複方-7號之組別,實驗時間為期八週,每日食用梅精複方-4號或梅精複方-7號4顆,最後共44人完成試驗。由實驗結果得知,在MGF-4介入第4及8週之收縮壓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及舒張壓 (Diastolic blood press

ure, DBP) 與第0週相比顯著下降 (p

治咳寶典【2022增訂版】: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問題,作者羅仕寬,羅際竹 這樣論述:

【最新增訂】長新冠八大QA一次看懂   ★咳嗽需要吃藥嗎?一直咳不停怎麼辦?每次感冒都很嚴重?   事實上,「咳嗽」多半是感冒加上原本無症狀細菌感染有關,而感冒只是一個啟動咳嗽的開關。尤其,健康良好的少數感冒病人,常常2~3天之後就大幅好轉,是不會有咳嗽症狀的。特殊的是,大部分咳嗽原因是支氣管被「黴漿菌」感染到引發的,而黴漿菌是一個從恐龍時代至今成功繁衍不息的古老細菌,是羅仕寬醫師數十年來從高倍顯像顯微鏡發現的鐵證。   感冒病毒引發自身免疫反應,讓黴漿菌有機會趁機大量繁殖。如果沒有正確的診斷加上正確的治療與正確的保養,輕症就是變成慢性咳嗽,重症患者再併發更多細菌感染,例如:肺炎鏈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等,開始嚴重咳喘有黃綠膿痰,容易病情惡化成肺炎、肺浸潤、肺纖維化、阻塞性肺炎……。   事實的真相是,無論大小感冒造成咳嗽最常見的主力細菌軍就是「黴漿菌」,重症會嚴重到造成肺炎、肺浸潤,甚至危及生命!   ★揪出慢性咳嗽的真相:感冒一直咳,多半是黴漿菌惹的禍   感冒會不會咳嗽?其實跟黴漿菌有直接與間接的關係。黴漿菌本身就可以引起咳嗽,又會加重各種會引起咳嗽的病毒細菌感染,尤其今日大家在新冠肺炎的威脅之下,真的需要詳細了解黴漿菌為什麼這麼厲害?控制好黴漿菌,還可以幫助大家渡過新冠肺炎感染呢!   十幾年來透過顯微鏡觀察與臨床實務,加上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的比對下

,羅醫師發現:1.絕對多數咳嗽病人,血液內黴漿菌數量很多;2.任何一人咳嗽,全家就會被感染;3.腸胃健康幾乎都不太好,竟然多是澱粉惹的禍;4.飲食材屬性不忌口,讓腸胃虛冷或發炎;5.生活環境狹小潮濕、常又通風不良等5大原因,影響著一個人感冒以後會不會咳嗽與嚴重程度。   ★耳鼻喉科醫師無私分享臨床38年整合醫學心得   咳嗽的保養還是要從整體健康著手,如果你常常容易咳嗽,代表你容易被各種呼吸道的病毒細菌感染,並因此留下後遺症,主要原因就是免疫防護力不足,也就是你的健康有不足之處,需要全方位的保養,才能夠真正遠離呼吸道感染咳嗽的威脅。為此,羅醫師特別分享他38年整合醫學的臨床心得:   ●其

實感冒藥不用吃,絕大多數是白吃了!   ●感冒初期,每小時吃1次維生素C配大量溫水,有效緩減感冒不適。   ●感冒時,每天刷牙3~5次,降低喉嚨反覆感染的機會。   ●感冒時,每天洗鼻子4~5醤,有助清除和稀釋鼻咽腔內黏著的病毒細菌。   ●感冒時,吃好油、海鹽,拒絕白糖、白麵粉、白飯,免疫自然好。   ●洗手後,順便清洗鼻孔內側長鼻毛的地方,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   ●預防感冒,減少白色澱粉和糖攝取量,例如麵粉、白米、精緻糖和所有甜食。   ●鼻孔勤擦護唇膏,不只保濕,還可以減少病毒入侵的機會。   ●每晚睡前用10CC苦茶油、椰子油漱口15分鐘殺菌,降低身體感染。   ●蛋白質攝取量占一日

飲食的3分之1,身體負擔輕,感冒自然遠離。   ●每天攝取10~20CC的紫蘇油、亞麻仁油或印加果油,減少發炎指數。   ●不吃煎炸烤的食物,多吃辛香料、五顏六色蔬菜和有酸味的水果。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後,閉著眼睛遠遠地朝臉、頸、頭髮、袖口噴酒精消毒。   ●勤洗手,盡量不亂碰任何公共地方的把手、按鈕。   ●公共場合戴口罩,手不亂摸口罩。 本書特色   ★從感冒、流感、黴漿菌肺炎,到新冠肺炎的治咳寶典   ★揪出慢性咳嗽的真相:感冒一直咳,多半是黴漿菌惹的禍   ★久咳不癒、慢性咳嗽、一感冒就咳嗽、免疫力低下的救星   ★耳鼻喉科醫師無私分享臨床38年整合醫學與預防醫學心得  

風濕疾病基因與流行病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失調眼睛的問題,作者俞欣慧 這樣論述:

兒童風濕疾病以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與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簡稱JIA)最常見且最重要,紅斑性狼瘡臨床表現多變化,幾乎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以皮膚、黏膜、腎炎、血液、關節、神經病變、漿膜組織發炎為特徵。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是兒童最常見的關節炎,定義為16歲以下孩童之慢性關節炎超過6星期,JIA分成七個分型:系統型、少關節型、類風濕因子陰性多關節型、類風濕因子陽性多關節型、肌腱附著點相關性關節炎、乾癬型、與未分類型。自體免疫的致病機轉包括基因與環境因素造成免疫失調,紅斑性狼瘡之

免疫失調包括過度細胞凋亡呈現核抗原活化抗原呈現細胞,過度活化自體反應T細胞與B細胞產生大量自體抗體,尤其是抗核抗體與抗DNA抗體為疾病特徵、另外合併補體低下與免疫複合體清除不良,產生組織發炎與器官傷害。在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之致病幾轉方面,對關節抗原呈自體反應之T細胞被活化與發炎性細胞激素上升,造成關節滑液囊發炎腫脹,關節炎的晚期才可見到軟骨與硬骨破壞,關節外則以眼睛之葡萄膜炎為主要疾病表現;而系統型關節炎被認為是自體發炎疾病,可見吞噬球與中性球大量活化與發炎性細胞激素上升,除關節炎外,也產生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發燒、皮疹、肝脾腫大)。 我們進行兒童風濕疾病之基因多型性的研究,我們提出假說

:TH1與TH2免疫反應相關之細胞激素基因與SLE發病或狼瘡腎炎之發生有關,我們選取參與TH1與TH2免疫反應的細胞激素基因包括IL12、IFNG、IL18、IL4、IL5、IL10、IL13和TH2反應之重要轉錄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 IL-4 induced (STAT6)基因的核苷酸變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簡稱SNP),我們收錄110位紅斑性狼瘡病患與138位健康受試者,利用GenomeLab SNPstream 基因型分析平台分析位在8個細胞激素基因上的20個S

NP,我們研究的結果發現IL4與STAT6基因交互作用與SLE發病顯著相關,IL18基因多型性則與狼瘡性腎炎相關,推測TH1與TH2參與狼瘡發病之不同時期或不同表現,尚需進一步大規模研究確認基因功能變異造成之疾病機轉,釐清細胞激素基因變異對於細胞激素與免疫反應不平衡、抗體製造的影響,對於SLE致病機轉會更有所貢獻。 過去的研究顯示statin類藥物具降血脂與抗發炎之能力,而狼瘡病人有高比例合併高血脂症、動脈粥狀硬化與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是紅斑性狼瘡病人重要合併症與造成死亡的原因,過去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狼瘡病人接受降血脂藥物statin治療一到三年可降低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但並

無顯著心血管疾病保護效果,我們推測可能與觀察期間太短且病人數量低有關,我們提出假說statin使用可減少紅斑性狼瘡病人合併高血脂症者之死亡率(mortality)或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利用1997到2008年健保資料庫針對SLE進行全國性世代研究長達12年之追蹤,我們觀察4095位紅斑性狼瘡病人合併高血脂症之患者以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多變項分析,發現statin使用尤其是高劑量statin (>365 cumulative defined daily dose 簡稱cDDD)可顯著減少死亡之風險比(hazard ratio簡稱HR) 0.44 (95%信賴區

間CI 0.32-0.60)、心血管疾病 (HR 0.20, 95%CI 0.13-0.31)、腦血管疾病(HR 0.14, 95%CI 0.08-0.25)、末期腎病變(HR 0.22, 95%CI 0.16-0.29)的風險,保護效果與statin劑量有顯著相關,此外抗瘧疾藥物hydroxychloroquine與statin合併使用顯著減少死亡(HR 0.38, 95%CI 0.28-0.53),statin的保護效果除了在兒童(非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與平均住院次數每年小於0.7次(輕度病患)的次族群不顯著之外,在各種分層分析下結果是一致的,本研究結果需醫院資料驗證假說。 我們第

三個研究目的是找出台灣為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與JIA相關葡萄膜炎之疾病特徵,世界各國報告JIA的之發生率(incidence)為每年每十萬人口2.6至23人,盛行率(prevalence)為每十萬人口15.7至140人,發生率與盛行率差異很大與疾病本身的多樣性與總族不同有關,目前缺乏亞洲或華人之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我們利用健保資料庫在1999年到2009年間總共有2636位JIA之16歲以下兒童納入研究,JIA平均年發生率為每十萬孩童4.93人,盛行率為每十萬孩童33.8人,4.7%JIA病患併發葡萄膜炎(uveitis),JIA相關葡萄膜炎之年發生率10萬孩童0.25人且有緩慢上升的趨勢,研究

結論台灣為JIA低發生率與盛行率之國家,疾病特色為具有高比例的男性與肌腱附著點相關性關節炎(ERA),另外ERA與葡萄膜炎有高度相關性,葡萄膜炎在關節炎之前發生為葡萄膜炎有併發白內障與青光眼之危險因子,並無JIA葡萄膜炎並無失明個案發生。希望我們的研究可落實JIA葡萄膜炎之篩檢與追蹤,並提供眼科醫師對於不明原因之葡萄膜炎應長期追蹤之依據。 上述研究讓我們對於兒童風濕疾病有本土資料與更進一步的瞭解,未來需要大規模研究來了解華人自體免疫疾病之基因變異性,並進一步研究基因表現改變造成免疫細胞功能改變。未來將用醫院資料確認statin使用是否在特定高風險族群(例如CRP升高之病患)可減緩發炎、疾病

活性、動脈粥狀硬化、與心血管疾病之發生;藥物機轉方面研究statin與抗瘧疾藥物hydroxychloroquine對於抗發炎與心血管保護之加成作用,期望我們的研究可為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