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 面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健康城市 面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真識知識內容機構寫的 繽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二輯 和珍‧雅各的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世紀經典名著,全新直排校對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策馬天下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慈濟科技大學 長期照護研究所 彭少貞所指導 李洛涵的 高齡者感受社區高齡友善程度:城鄉比較 (2021),提出健康城市 面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高齡友善、城鄉差異。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黃智彥、吳如娟所指導 林淑芬的 城市治理與城市品牌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城市治理、城市品牌、修正式德菲法、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康城市 面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康城市 面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繽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二輯

為了解決健康城市 面向的問題,作者真識知識內容機構 這樣論述:

融合 / 多元 / 自立 / 豐盛 / 延展   融匯整合生活空間,適應跨齡多元使用   內外串連支持系統,打造高齡長者新生   連結整合經營模式,兼顧永續落實共生   台灣社會各界對於「共生宅」日漸熟悉,儼然已成為「優質高齡生活環境」的代名詞,但其背後所承載的概念、實踐的方法、營運的體系,多數人仍難得窺其堂奧。打造「共生宅」聞名台灣的合勤團隊,取材世界各地優質共生宅,結合在地需求,兼具傳承與開創,其中最具標的性的「合勤烏日共生宅」,於本年度落成啟用,開始對外經營。規畫初期的理想與概念,而今已落實為結合空間、服務、生活與運作系統,其中可具體看到高齡住宅系統如何在軟、硬體設施及整合各層面

的規畫巧思:   .在所有的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均做到完整的無障礙設計,讓高齡長者與身障者可以自由而安全的移動。   .以完善的空間架構與硬體規畫作為支持,為入住長者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及照護服務。   .以產業創新的層次,建構完整且開放的系統架構,讓高齡共生宅不但可含納多元面貌,還可承載多樣化的服務。   合勤烏日共生宅融合「全空間無障礙設計」、「軟體硬體一步到位」、「創新規畫系統化經營」的專業高齡住宅典範,它將提供高齡長者豐盛且繽紛的銀髮新人生! 產官學社會菁英‧聯名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白妙珠/台中市山海屯脊髓損傷協會秘書長   江鳳英/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江鳳英理事長   

邱臣遠/臺灣民眾黨籍立法委員   林崇偉/众社會企業創辦人   花敬群/內政部政務次長   周瑛琪/東海大學療癒環境管理與研究中心主任   陳玉珍/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許育寧/銀光未來創新協會理事長   張麗善/雲林縣縣長   楊文廣/朝陽科技大學副校長   楊玉欣/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賀雯/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教授   蔡淑瑩/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蔡壁如/臺灣民眾黨籍立法委員   賴峰偉/澎湖縣縣長   簡瑞鴻/大號文創整合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  

健康城市 面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場百年大疫不止讓各國防禦體系面臨挑戰,也考驗大家習以為常的城市治理思維。從及時抵擋2020年初國際疫情流行開始,到快速壓制今年5月份的本土社區疫情,賴清德副總統認為臺灣能夠做好防疫,正是因為有2,300萬臺灣人民所組成的防疫國家隊,共同發揮利他精神,而從單一的健康問題,擴大整合至各種市政面向的管理和公共服務,並強化因應氣候變遷等複合式災害的系統性風險等,才能朝向韌性及永續的未來發展前行。

如何在兼顧防疫安全下把危機變轉機?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兼內容長吳琬瑜也指出在城市治理、交通娛樂、商務活動到醫療系統都要有全新想像,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找尋關鍵解答。

新常態.新未來
看各界領袖如何驅動城市改變的力量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1-9/16 12:30準時在線首播
https://futurecity.cw.com.tw/special/taiwancity-covid19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疫情之下看見城市的韌性與改變
#天下雜誌
#未來城市
#數位轉型
#智慧醫療
#韌性永續
#賴清德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高齡者感受社區高齡友善程度:城鄉比較

為了解決健康城市 面向的問題,作者李洛涵 這樣論述:

因應全球人口快速老齡化,世界衛生組織主張建立高齡友善環境及在地老化,以促進高齡者健康與福祉;並重視偏鄉高齡化現象和改善城鄉間資源不均之差異,以達到健康平等的目標。我國積極推動高齡友善社區,但對高齡友善環境之城鄉比較的探討偏少。故本研究目的在從高齡者觀點,了解和比較城鄉間高齡友善社區感受的差異性,並探討社會人口學因素對高齡友善感受的影響。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型研究設計,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為中度都市化市鎮的花蓮市和高齡化市鎮的鳳林鎮65歲以上高齡者,共240人。資料分析採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和逐步複迴歸。結果顯示,社區高齡友善感受最好的面向花蓮市和鳳林鎮都是尊重與包容 (4.

59分和4.51分),高齡友善感受最差的面向花蓮市為交通 (3.86分),鳳林鎮為公民參與與就業 (3.03分)。除了住宅、尊重與包容、溝通與訊息三個面向,花蓮市長者在其餘面向感受社區高齡友善程度都比鳳林鎮長者好。教育程度會影響花蓮市長者的社區高齡友善感受,鳳林鎮長者則受到教育程度、交通能力及性別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服務提供者可以從滿意度較低的維度來提高社區老年友好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滿足鳳林鎮長者的需求,以促進在地老齡化和健康公平。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世紀經典名著,全新直排校對新版)

為了解決健康城市 面向的問題,作者珍‧雅各 這樣論述:

讓規劃大師霍華德「田園城市」、建築巨擎科比意「光輝城市」黯然失色的經典名著! 世紀好書、永恆必讀經典!超越時間與空間、跨越世代的城市之心   2006年4月25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北美各大媒體紛紛以大篇幅報導一名沒有大學文憑和「專業」背景的老太太過世,這就是《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一書的作者,珍‧雅各。這是她的第一本書,也是成名之作,一本徹底顛覆當時歐美規劃理論的經典之作。1961年剛出版時,便以淺白易懂的庶民觀點,深入人心。歷經半個世紀,它的影響力至今持續不墜。   本書以城市生理學的角度出發,指出城市的規劃與重建,首重了解城市神秘和複雜的運作方式,以

及城市人的真實生活。書的第一部分從許多真實案例中歸納出街道鄰里在都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聚焦一個普遍性原則,就是城市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細緻、多樣化的土地利用形態,在經濟和社會各方面不時相互支持。這也是作者的論述核心。第三部分對住宅、交通、設計、規劃提出建議,並討論城市在處理組織複雜性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書中最後強調,必須將城市看待成一個具有複雜秩序的有機體,以生命科學的社會工程來處理都市計畫的複雜問題,那樣才有可能賦予城市生命和活力。這是偉大城市的基本條件,也是最高境界。否則,只對城市的外觀進行規劃,而不思索城市有哪些與生俱來的功能秩序,是注定失敗的。   本書從社區鄰里的街道生活和商業

及文化的多樣性等「生活城市」的概念出發,強調唯有多元混合的「人性尺度」,始能造就「平凡而偉大的城市」。因而對於大規模開發和夷平式更新的都市發展策略,大加抨擊。1996年紐約市立圖書館精選出版的「世紀好書」將它與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凱因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魏伯倫的《有閒階級論》等書,並列為20世紀「經濟與技術類」中,十一本最重要的經典巨著之一。 本書特色   ◎全書以淺白的話語和實際的生活案例,闡述美國大城的興衰之道。   ◎立論基礎均奠基在真實的城市生活,並用這些具體的生活經驗,對20世紀的主流規劃與建築理論加以反省和批判。   ◎將城市視為一個有生命的有

機體,用生理學觀點理解城市運作機制,有助於反思都市計畫如何與市民生活完美結合。   ◎本書探討的「混合使用」多樣性策略,提醒讀者如何善用現有的珍貴城市資產,創造一個神奇非凡的生活城市。  

城市治理與城市品牌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健康城市 面向的問題,作者林淑芬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內外各城市發展之現況與各類型評比之評量項目,並建構國內特色城市品牌之評估指標清單,最後將研究結果及建議,提供予相關機關及人員爾後制定施政政策時之依據,以及發展核心價值與特色方向之參考。本研究對象為不同領域之專業人員與學者所組成的二組專家小組,採用三次問卷調查方式,分別發出11、11及10份問卷,有效問卷各為11、11及10 份。所得資料分別以修正式德菲法及層級分析法之重要性、一致性及權重計算等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建構雲端城市之7項評估指標中,以「免費Wifi熱點設置密度(%)」、「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與「政府提供APP供市民線上查詢或申請

案件(次數)」最為重要。二、建構樂居城市之7項評估指標中,以「醫療保健支出占政府支出比率(%)」、「細懸浮微粒手動監測(PM2.5)濃度值(微克/立方公尺)」與「平均每一醫療機構服務人數(人/所)」最為重要。三、建構樂融城市之7項評估指標中,以「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每位工作人員服務老人數(人/人)」、「無障礙人行道設置率(%)」與「提供無障礙運輸服務之大眾運輸工具比率(%)」最為重要。四、建構森活城市之7項評估指標中,以「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已闢建面積-公園(公頃)」、「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已闢建面積-綠地(公頃)」與「空氣中總懸浮微粒濃度(微克/立方公尺)」最為重要。此特色城市品牌之評估指

標系統,呈現各城市品牌的重要核心價值評估項目,提供城市治理者聚焦在城市發展目標之競爭核心能力,建構完整的城市品牌核心競爭力,以做為城市品牌的價值定位,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城市品牌,才能翻轉城市以提升競爭優勢及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