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檢巡迴車桃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秦兆瑋所指導 林宜蓁的 乳癌篩檢服務接觸對受檢婦女服務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體環境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乳癌篩檢巡迴車桃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服務接觸、服務價值、實體環境、行為意圖、乳房攝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吳肖琪所指導 趙于慧的 探討使用移動式或固定式乳房X光攝影婦女之乳癌篩檢和確診結果 (2020),提出因為有 乳癌篩檢、移動式、固定式、篩檢結果、檢出結果、晚期診斷的重點而找出了 乳癌篩檢巡迴車桃園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乳癌篩檢巡迴車桃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乳癌篩檢服務接觸對受檢婦女服務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體環境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乳癌篩檢巡迴車桃園的問題,作者林宜蓁 這樣論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數據,女性乳癌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推動癌症防治,全國各縣市醫院及乳癌巡迴車配合政策,極力推動乳癌篩檢,但成效不彰,這是醫療業需要省思的問題,除了受檢者本身的因素外,是否有其他影響因素。故本研究欲探討服務接觸、服務價值與行為意圖之關係、服務價值於服務接觸與行為意圖之中介關係以及實體環境在服務接觸與服務價值、服務接觸與行為意圖、服務價值與行為意圖間的調節關係。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乳房攝影室及該醫院合作之乳房攝影巡迴車之受檢者,並以配額抽樣,發放266份問卷,回收有效

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97.0%。本研究將以 SPSS 26.0 與 AMOS 23.0 作為分析工具,針對本研究各構面進行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並運用迴歸分析驗證本研究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在直接效果上,當檢查人員提供的服務接觸越好,受檢者感受的服務價值感受較佳;當醫療人員給予的服務接觸越好、受檢者感受到的服務價值越高,對受檢者的行為意圖會有正向影響。在中介效果發現,醫療人員正向之服務接觸會讓受檢者知覺正向的服務價值,並進一步提高受檢者的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在調節效果則驗證,實體環境將會增強服務接觸與服務價值的間的正向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在理論上,探討服務接觸時,可以將受檢者的

情緒變化及忠誠度加入變項,藉此應可更充實研究的完整性;實務上;醫療產業重視其醫病間良好的服務互動關係及就醫的環境設施,可以增加病人對檢查的服務價值,未來研究亦可將此模式應用於其他類別的檢查,探討其影響效果。

探討使用移動式或固定式乳房X光攝影婦女之乳癌篩檢和確診結果

為了解決乳癌篩檢巡迴車桃園的問題,作者趙于慧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我國乳癌發生率遠高於全球乳癌每十萬人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國外研究指出,移動式乳攝篩檢相 較於固定式能為醫療資源不足區提高篩檢率、增加醫療可近性。目前乳癌篩檢選擇使用移動式與固定式的研究,較少針對兩者之篩檢結果、檢出結果及晚期診斷進行影響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比較使用移動式與固定式間,乳攝者之篩檢結果、乳攝結果需回診者之檢出結果、檢出乳癌者之晚期診斷。材料與方法:本研究採回溯性世代研究法(Res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以台灣「癌症篩檢 -乳癌篩檢檔」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參與乳癌篩檢女性為研究對象。以Multiple Logistic Re

gression控制各變項影響因素,探討使用乳攝篩檢方式是否影響乳癌之篩檢結果、檢出結果及晚期診斷。研究結果:2012-2013年乳癌篩檢者篩檢率38.10%、需回診率11.52%、檢出率7.70%、晚期診斷率為11.07%。移動式相較於固定式需回診風險(AOR=0.70)、檢出風險(AOR=0.76)、晚期診斷風險(AOR=0.67)皆較低;篩檢者個人特質方面,年齡與教育程度皆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年齡低者相較於高者需回診風險高(AOR=1.37)、檢出風險低(AOR=0.62)、晚期診斷風險高(AOR=1.64);教育程度低者相較於高者需回診風險低(AOR=0.84)、檢出風險低(AOR=0.

82)、晚期診斷風險高(AOR=2.10);在區域特質方面,15歲以上高等教育程度低者相較於高者,需回診風險低(AOR=0.91)、檢出風險低(AOR=0.92)、晚期診斷風險高(AOR=1.36)。結論與建議:目前政策推行四癌篩檢,乳癌篩檢率(38.1%)較其他三者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本研究對移動式乳攝之介入抱持正面肯定與支持,惟因受醫療可近性影響,接受移動式篩檢者需注意後續追蹤以外,本研究發現15歲以上高等教育程度低的區域 ,越有晚期診斷的風險,顯示區域教育程度是值得政府重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