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一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乳癌一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珮瑜寫的 罹癌,是我生命中的禮物(二版):從此勇敢表達情緒,不再當好好小姐 和林珮瑜的 重生,讓我更勇敢!:大齡女子的抗癌手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乳腺癌的阶段有哪些?也說明:一期 (Stage I)乳腺癌通常会有一个小于等于两厘米的肿瘤,但是这个肿瘤还没有扩散到乳房以外的部分。几乎所有一期乳腺癌都是可以治愈的。 二期和三期(Stage II and III)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自然主義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國防醫學院 醫學科學研究所 高啟雯所指導 謝慧玲的 以疾病不確定感理論發展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提升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乳癌一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整合性照顧、移動健康醫療、心房顫動、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利翠珊所指導 陳淑雅的 中年再婚女性婚姻關係中的自主與親密 (2021),提出因為有 中年再婚女性、繼親家庭、自主、親密、正向思考的重點而找出了 乳癌一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認識乳癌則補充:乳癌 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為輔。對於. 早期乳癌(第一期、第二期乳癌),可選擇乳房保留治療(部分乳房切除併腋下淋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乳癌一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罹癌,是我生命中的禮物(二版):從此勇敢表達情緒,不再當好好小姐

為了解決乳癌一期的問題,作者林珮瑜 這樣論述:

  38歲,我被醫生宣判得了乳癌,2年抗癌的經歷,   讓我從乳癌找到了許多美好。   希望以自己的經歷,   讓害怕、恐懼的病友們,瞭解乳癌其實沒那麼恐怖,   並鼓勵病友勇敢面對,積極治療,   走出自己的重生之路。   ★失控——硬硬的小肉瘤好像長大了   2015年7月,我和男友Water展開第二次的長程旅行。這一次,挑了遙遠的南美。兩人先在美國停留兩週,才轉進南美的哥倫比亞。沒幾天,我竟在左胸摸到一顆小肉瘤,雖然驚嚇,但仍說服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   等到旅程結束返回台灣,已是十個月之後的事。我依然不以為意,還是拖上好幾個星期,最後才從旁人得知,這件事似乎有些嚴重。於是我立刻

前往醫院,做了超音波和穿刺切片檢查。未料,檢驗報告的結果不太好……。   ★打掉重練——生病其實是一種修鍊之旅   我自以為年輕,才敢肆無忌憚地揮霍著那珍貴的健康本錢。直到自己被確診為乳癌,才頓時領悟,原來先前的生活方式實在大錯特錯。過去,我非常討厭吃青菜、水果,甚至還以「螞蟻人」自豪,「嗜甜」只是自己的才華之一,現在看來真是傻的可以。   乳癌像是老天送來的信號,要我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一進入治療階段,我馬上推翻過去所仰賴的規矩和習慣,藉機重建新的生活方式;身體和心靈的調整雖然辛苦,但我終於懂得要好好疼愛自己的身體。   ★戀愛關卡——分手?結婚?我還能生育嗎?   癌症,對許多情侶或

夫妻來說,儼然是考驗感情的終極關卡,隨著不同的年紀,面臨的狀況也變得有所差異。而我和Water正好落在層級最薄落的情侶關係。我被確診為乳癌時,正好是兩人交往的第七年,而我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我很感謝Water仍始終如一,而原本刻意逃避的問題,全得攤在陽光下,那些年紀、生育、生死、相處模式、婚姻等,都成了一個個的關卡,兩人開始就現實狀況逐步討論,試圖找出最佳方案……。   ★我們都一樣——勇敢的女孩們,一起健康走到人生的最後!   生了病後,我以為只有自己孤軍奮戰著,在醫院才發現原來其實有許多人也為了健康而正在努力著。也因為自己置身其中,才得以一窺許多真實的人生百態,有些讓人同情,

有些則讓人感動。也因如此,我才開始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我原先排斥病友相關團體,無意間在診間結識了一些乳癌病友。或許是因為大家都朝著相同的目標前進,我們不僅為彼此加油打氣,也分享了許多的資訊、病情和心情抒發,而這些交流,竟莫名讓人變得更加堅強許多。   ★重拾健康——忍不住對自己說:妳真的好棒!   自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的這段期間,我經歷了1次手術、6次化療和35次放療,終於再次找回了健康。原先因為乳癌而刻意培養的新習慣,現今仍然進行中。同時,我也持續練習不再勉強自己,不執著於結果,凡事順勢而為就好。   因為這一場抗癌之戰,我才發現自己比想像的還要堅強,原來只要有心,

什麼事都能做到!接下來的第二人生,我決定忘了原先設下的極限,努力去嘗試任何的可能性。時間永遠不等人,現在不做,更待何時!(原書名:重生,讓我更勇敢) 本書特色      滿滿正能量的激勵好書   圖文搭配、輕鬆閱讀   以全新的角度看乳癌 暖心推薦    王崇義 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   馬修太太 知名網紅   黃鼎殷 再生診所院長   湯麗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鄭凱芸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   蘇正熙 振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醫師   蘇連瓔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  

乳癌一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媽媽,世上最辛苦的職業,沒有之一。
跟大部分的在職媽媽一樣,米娜(潘怡伶)下班後「工作」才真正開始,第二個老闆正是 8 個月大的兒子鹿卡。

當了媽媽之後,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都因孩子有很大的改變,其中面臨最大改變就是「失去自我」,從懷孕那刻起,生活上的所有決定都遷就著孩子。時間倒轉到 2012 年,米娜跟交往十年的老公決定一起邁向人生下一階段,沒想到新婚三個月,意外先插隊了,在某天洗澡的時候摸到胸部腫塊,確診乳癌一期。

米娜總共做了 12 次化療、17 次標靶治療、 3 年抗荷爾蒙治療,為了不讓自己沈浸在負面情緒裡,米娜在治療之餘不斷蒐集資料,意識到自己更認識治療而減少焦慮,也發現當時很少有公開分享的治療經驗,於是決定把自己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是米娜創立年輕乳癌病友社團的起點。

米娜分享讓她轉念的一段話:「如果人生是一本書?你想把它寫成怎樣的書?」因為這句話,讓米娜走向乳癌預防治療的宣導之路,米娜希望自己這本書,鹿卡在閱讀之後,能夠相信自己,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跟媽媽一樣,勇敢堅持下去!

#GoodJob #媽媽 #米娜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以疾病不確定感理論發展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提升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乳癌一期的問題,作者謝慧玲 這樣論述: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表』目錄 IV『圖』目錄 V『附錄』目錄 VII中文摘要 VIII英文摘要 X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及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第二章 文獻查證 8 第一節 心房顫動疾病簡介 8 第二節 疾病不確定感理論 15 第三節 疾病不確定感相關研究 22 第四節 整合性健康網路照顧模式的發展及運用 31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假設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7 第三節 名詞界定 38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過程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所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信效度檢定 52 第五節 研究過程 59 第六節 研究倫量 63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64第五章 研究結果 66 第一節 心房顫動病人的基本屬性68 第二節 心房顫動病人的症狀困擾、疾病知識、社會支持、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及心理困擾之前後測情形 76 第三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疾病知識、社會支持、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及心理困擾之成效 85第六章 討論 107 第一節 心房顫動病人的基本屬性現況分析 108 第二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之成效 111

第三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疾病知識之成效 113 第四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社會支持之成效 115 第五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之成效 117 第六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之成效 119 第七節 介入「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改善心房顫動病人心理困擾之成效 121 第八節 研究限制 124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7參考文獻 129附錄 141『表』目錄表1. 資料處理

與分析 65表2. 心房顫動病人之人口基本屬性 70表3. 心房顫動病人的疾病特性 74表4. 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疾病知識、社會支持、疾病不確定感、因應策略及心理困擾之前測與後測結果 83表5. 以 GEE 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於心房顫動病人症狀困擾改變之成效 86表6. 以 GEE 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於心房顫動病人疾病知識改變之成效 89表7.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於心房顫動病人社會支持改變之成效 92表8.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疾病不確定感之改變成效 95表9.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

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因應策略改變之成效 98表10. 以GEE方法探討整合性心動健康網路照顧模式對於心房顫動病人心理困擾改變之成效 103『圖』目錄圖1. 不確定感理論架構 21圖2. 研究架構圖 36圖3. 研究設計 44圖4. 流程圖 67圖5. 兩組在第三版症狀頻率-嚴重程度評估量表之症狀頻率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87圖6. 兩組在心房顫動知識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0圖7. 兩組在醫療社會支持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3圖8. 兩組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平

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6圖9. 兩組在簡易因應量表之應對因應策略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99圖10. 兩組在簡易因應量表之迴避因應策略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0圖11. 兩組在醫院焦慮憂鬱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4圖12. 兩組在醫院焦慮憂鬱量表之焦慮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5圖13. 兩組在醫院焦慮憂鬱量表之憂鬱次量表平均分數於前測、後測第一個月、第三個月與第六個月的變化 106『附錄』目錄附錄一

心房顫動病人基本屬性量表 附錄一附錄二 第三版症狀頻率-嚴重程度評估量表之症狀頻率次量表 附錄二附錄三 心房顫動知識量表 附錄三附錄四 醫療社會支持量表 附錄四附錄五 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 附錄五附錄六 簡易因應量表 附錄六附錄七 醫院憂鬱焦慮量表 附錄七

重生,讓我更勇敢!:大齡女子的抗癌手記

為了解決乳癌一期的問題,作者林珮瑜 這樣論述:

38歲,我被醫生宣判得了乳癌,2年抗癌的經歷, 讓我從乳癌找到了許多美好。 希望以自己的經歷, 讓害怕、恐懼的病友們,瞭解乳癌其實沒那麼恐怖, 並鼓勵病友勇敢面對,積極治療, 走出自己的重生之路。   ★失控——硬硬的小肉瘤好像長大了   2015年7月,我和男友Water展開第二次的長程旅行。這一次,挑了遙遠的南美。兩人先在美國停留兩週,才轉進南美的哥倫比亞。沒幾天,我竟在左胸摸到一顆小肉瘤,雖然驚嚇,但仍說服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   等到旅程結束返回台灣,已是十個月之後的事。我依然不以為意,還是拖上好幾個星期,最後才從旁人得知,這件事似乎有些嚴重。於是我立刻前往醫院,做了超

音波和穿刺切片檢查。未料,檢驗報告的結果不太好……。   ★打掉重練——生病其實是一種修鍊之旅   我自以為年輕,才敢肆無忌憚地揮霍著那珍貴的健康本錢。直到自己被確診為乳癌,才頓時領悟,原來先前的生活方式實在大錯特錯。過去,我非常討厭吃青菜、水果,甚至還以「螞蟻人」自豪,「嗜甜」只是自己的才華之一,現在看來真是傻的可以。   乳癌像是老天送來的信號,要我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一進入治療階段,我馬上推翻過去所仰賴的規矩和習慣,藉機重建新的生活方式;身體和心靈的調整雖然辛苦,但我終於懂得要好好疼愛自己的身體。   ★戀愛關卡——分手?結婚?我還能生育嗎?   癌症,對許多情侶或夫妻來說,儼

然是考驗感情的終極關卡,隨著不同的年紀,面臨的狀況也變得有所差異。而我和Water正好落在層級最薄落的情侶關係。我被確診為乳癌時,正好是兩人交往的第七年,而我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我很感謝Water仍始終如一,而原本刻意逃避的問題,全得攤在陽光下,那些年紀、生育、生死、相處模式、婚姻等,都成了一個個的關卡,兩人開始就現實狀況逐步討論,試圖找出最佳方案……。   ★我們都一樣——勇敢的女孩們,一起健康走到人生的最後!   生了病後,我以為只有自己孤軍奮戰著,在醫院才發現原來其實有許多人也為了健康而正在努力著。也因為自己置身其中,才得以一窺許多真實的人生百態,有些讓人同情,有些則讓人

感動。也因如此,我才開始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我原先排斥病友相關團體,無意間在診間結識了一些乳癌病友。或許是因為大家都朝著相同的目標前進,我們不僅為彼此加油打氣,也分享了許多的資訊、病情和心情抒發,而這些交流,竟莫名讓人變得更加堅強許多。   ★重拾健康——忍不住對自己說:妳真的好棒!   自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的這段期間,我經歷了1次手術、6次化療和35次放療,終於再次找回了健康。原先因為乳癌而刻意培養的新習慣,現今仍然進行中。同時,我也持續練習不再勉強自己,不執著於結果,凡事順勢而為就好。   因為這一場抗癌之戰,我才發現自己比想像的還要堅強,原來只要有心,什麼事都

能做到!接下來的第二人生,我決定忘了原先設下的極限,努力去嘗試任何的可能性。時間永遠不等人,現在不做,更待何時! 本書特色   滿滿正能量的激勵好書   圖文搭配、輕鬆閱讀   以全新的角度看乳癌 作、繪者簡介 林珮瑜   台北人,愛講粗話的好好小姐。   自小耳朵不靈,說話不清,意外養成個人風格。   第一次獨自出國,完成了一年半的澳洲打工度假。   才曉得破英文原來可以帶著我飛往世界各地。     2016年正式確診為乳癌一期,   在經歷開刀、化療和放療後,   頓時體悟了健康的美好,   目前,正在練習順其自然,不再勉強執著,   每一天都要好好愛自己。  

作者序   Chapter 1,失控 旅行才開始,左胸竟出現了一顆小肉瘤 回台後的忐忑不安 那顆原然是壞東西 堅強的媽媽 嚴陣以待   Chapter 2,打掉重練 飲食大風吹 無髮說好事 極限不再是極限 過度逞強只是假會而已 進入內心世界 練習即興過日子 生病的自尊   Chapter 3:戀愛關卡 傳宗接代怎麼辦? 生死之事很透明 不斷上演的角力遊戲 男朋友不把我當病人,而是當成師姐看 學習說出情緒 始終如一的感動 該走入婚姻嗎?   Chapter 4:我們都一樣 原來負能量是白血球的殺手 孤單真的沒有生病的權利? 面對可能復發的恐懼 撇步倒相報 健保房vs.雙人房 妳被退貨幾次

了? 勇敢的女孩們   Chapter 5:我,又是健康的人了 改變命運,先改變自己 乳房檢查好怕怕 敢,不敢? 在意別人,不如讓自己快樂 我想要的第二人生 學會愛自己 謝謝你們   序   老實說,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癌症扯上關係。尤其是家族並沒有出現任何婦科癌症的病史。不過,它就是這樣發生了。我雖然驚愕不已,但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頓時發現許多事其實習習相關。當初不懂事,做了許多任性的行為,現在得了乳癌,也沒什麼好意外的。因此,我很快就坦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2017年1月,我完成了將近八個月的抗癌之戰,中間經歷了1次手術、6次化療和35次放療。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不過能再

次找回自己的健康,當然值得。而且,換個角度來想,這也是難得的人生經歷,正好以後可以拿來說嘴。   一被確診為乳癌後,我開始到處勸世,要大家開始預防乳癌,並盡量少吃糖,我像獻寶似地大秀人工血管,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提醒周遭的朋友們小心謹慎,隨時仔細檢查自己的胸部,就算是纖維囊腫,也別掉以輕心。   我坦言,若不是因為得了乳癌,自己絕對不可能立即大刀闊斧地進行人生改革運動,每件事情都有存在的意義,乳癌也不例外,對我來說,它就像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提醒了自己該好好地檢視人生,是否有需要做修正或是調整的部份,完成修復後又能重新出發。就像車子突然故障,總是需要送去修車廠好好修理,整頓完畢後

便能再次上路。   過去的我是一位好好小姐,因為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做了很多超乎自己負荷的事,現在再回過頭來看,只覺特別心疼。我承認,我已經不像以前只顧著討好別人,而是將自己放在最優先的位置,我想,這種改變,應該更有助於身心健康的維持吧!   我也沒有因此變的特別樂觀,不過,我終於懂了,有些事不用和別人比較,按照自己的節奏逐步完成就好,若有進步,就送自己一個擁抱和鼓勵,若是落後,就摸摸自己的頭,對自己說聲加油。有些事真的需要等待,順其自然就好。許多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以平常心看待,自然也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之道呢!   一開始,我其實並沒有打算記錄這些過程,與其說是懶散,不如說

是逃避。不過,隨著治療的逐項完成,我心想,用來鼓勵自己的話語,也許可以幫助其他乳癌病友,我完成治療後沒幾個月,沒想到好友也被確診了乳癌,讓我驚愕萬分。   所以,我決定寫下這段抗癌的過程,來幫助這些和我一樣的女孩們。在書寫的過程中,偶爾想起一些曾經歷過的情境時,仍會忍不住嚎啕大哭。我才驚覺,原來有些情緒只是先擱在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得到安撫,透過一字一句的坦白,我竟也莫名得到療癒了。我從沒想過,這本書第一個幫助的人,竟然會是自己。   這本書沒有太多的醫學知識,只是單純敍述了這一路的心路歷程,希望能透過文字,讓和和我一樣的女孩們知道乳癌其實沒那麼恐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讓自己及早恢復健

康,請相信醫生,也相信自己,只要勇敢面對這次的挑戰,便能找回健康的自己,繼續開始另一段精采的人生喔!加油!   飲食大風吹以前,我有個小怪癖,我只吃媽媽煮的青菜,因此中午外食時,從來不會主動選擇青菜。台灣水果固然好吃,不過想到要削果皮或是洗水果,就會自動飄過,只能說是惰性使然呀! 每早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總會拎著咖啡杯到廚房,將三合一咖啡粉倒進杯內,再加進一包糖。香甜的咖啡,送來了一天的動力,每一口的幸福,讓人頓時忘卻那些無形的壓力。 我的甜度高指標無人可及,有了「螞蟻人」的稱號,同事們只要一拿到爆甜的甜食,都會直接轉送給我,我當然樂於接受,當時只覺得自己特別厲害,卻沒意識到自己愈吃愈重

甜了。 被確診為乳癌的當下,我立刻詢問醫生為什麼自己會得乳癌,醫生卻只表示,癌症的病因有很多,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也是,身體本身是複雜的系統,怎麼可能會有標準答案呢? 我認真回顧了過去的生活方式,才驚覺自己的「嗜甜」很不正常。我想,應該是「糖」惹的禍吧!我頓時領悟,過去的每一個抉擇,竟成為癌症的推手,每天吞下那麼多的糖,生病,當然理所當然。 手術之後,我立刻調整飲食方式,準備迎擊一個半月後的化療挑戰。我開始無糖生活,也吃起了青菜和水果。這些巨大的改變,應該是以前所無法想像的犧牲和痛苦吧! 進入化療階段,搶救白血球是飲食唯一準則,我瘋狂進補和蛋白質有關的食物,像是高蛋白粉、高蛋白飲品、火龍果、雞蛋

、無糖豆漿、藜麥、滴雞精、雞肉、豬肉、魚肉、蚵仔等,只要蛋白質夠高,全是我的必吃名單。 我們家過去務農,為了感謝牛的幫忙,有了不吃牛肉的傳統。後來聽說牛肉的蛋白質極高,媽媽為了幫我惡補蛋白質,牛肉竟也默默出現在家裡的廚房,我望著一大片牛肉,頓時充滿罪惡感。最後是媽媽的一句話:「身體健康最重要。」我才漸漸釋懷。 第五次和第六次的化療,因為白血球過低被醫生退貨,媽媽又聽說自製的滴雞精和滴牛精的蛋白質更高,她大清早特地去市場買雞肉和牛肉回家,再以細火慢熬而成。那一碗的精華湯汁佈滿了油和血絲,看來十分嚇人,想到那是媽媽的一片苦心,我只好硬著頭皮一飲而盡。

中年再婚女性婚姻關係中的自主與親密

為了解決乳癌一期的問題,作者陳淑雅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年再婚女性在婚姻關係中,如何展現自主並保有緊密的親密關係,邀請三位中年再婚女性參與研究,並以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家庭輔導工作者、再婚女性及其伴侶以及未來相關研究者參考。研究結果發現中年再婚女性對再次的婚姻生活,期待能得到另一半的支持與配合,並認為在婚姻關係中劃出清楚界線,並非拒絕溝通,而是讓對方知道如何對待自己,此舉對婚姻有正面的幫助。面對繼親教養的歧異上,表示需藉由不斷的相互對話,了解彼此的想法有助夫妻間的情感增溫。中年再婚女性若能同理或接住另一半的感受,且接納對方和自己的不同,將降低婚姻衝突的頻率,當中年再婚女性能向內覺察自己,也能向外觀照另一半時,夫

妻間的親密關係就能輕鬆自在的發展,也是夫妻關係更親密且自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