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俊亨寫的 看著你長大:寶寶的280天 和須永賢一的 臨時需要用到的一句話:日語會話辭典4,000(附1MP3)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說明:本會為牙醫人通上達下之樞鈕,乃齒科界公共事務之重心, 配合政府宣導政令,歸納全國牙醫師之意見,針對牙醫師之需要,以爭取牙科醫療環境之改善。 了解更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懶鬼子英日語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林佩昭所指導 劉曼盈的 腦中風病人接受早期活動之成效:系統性文獻回顧 (2018),提出中華牙醫學會字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腦中風、早期活動、制動、系統性回顧。

而第二篇論文大仁科技大學 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 陳佳儒所指導 黃春萍的 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休閒阻礙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解答。

最後網站牙醫士林則補充:牙醫士林 有病兔兔故事. 要字典. 日本去角質美容液. ... 臨床助理教授三軍總醫院牙周病科教學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專科醫師林士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華牙醫學會字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著你長大:寶寶的280天

為了解決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問題,作者潘俊亨 這樣論述:

獻給新手爸媽的寶寶成長週記   從醫30多年,接生超過3萬個健康寶寶的「產公」的經驗分享!   讓潘醫師告訴妳秘訣,讓妳從懷孕到生產,都可以美美的,安心迎接寶寶的來臨   本書以超清晰2D、3D、4D超音波寶寶成長實境照片,加上孕期不同週數應注意事項的重點提示,讓新手爸媽輕鬆學習孕產相關知識。   透過超音波照片,你可以觀看寶寶每一階段的成長變化,看著寶寶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長,這正是「眼見為憑」給新手父母最好的心靈力量。   懷孕了,妳從親友那裡、從網路得知很多資訊,告訴妳不可以做這個、做那個,不要吃這個、吃那個,讓妳膽戰心驚。其實有許多禁忌是沒有根據,以訛傳訛,本書會一一替妳解

惑,讓妳有個輕鬆自在的孕期。   如何解讀胎兒成長數據及各項醫學檢查內涵?發生異常的原因及結果?羊水為什麼會過多或過少?孕婦可不可以喝咖啡、養寵物?及各種用藥問題,書中也會一一為妳解答!   CH3  懷孕9〜11週:HELLO,小小人你好!   懷孕9〜11週   子宮大小:如拳頭般。   基礎體溫:呈高溫相。   陰道分泌物狀況:乳白色帶有酸甜味,增多。   身體狀況:嚴重害喜,腹部尚未明顯凸出,由於荷爾蒙的變化,容易感到下腹部發脹、頻尿,乳房也開始脹大;這幾週是胎兒成形最重要的時期,也是最容易流產的時期。   胎兒的樣子:身高約9公分,體重約30公克,頭、身體、腳各佔身長的1/3,

臉型已像人類,牙根也開始形成,皮膚的感覺像蠟一般。   從第9週開始,由肋骨構成的胸廓漸漸關閉,作用是保護心臟;眼瞼完全閉合,以保護眼睛,直到第26週時才又打開;胎兒的手指漸呈放射狀分開,可以張合,指甲也出現了!   到了第10週,身體下半部的成長開始急起直追,成長的速度甚至比頭部還要快;此時期胚胎的身長加倍,腸子也完全移入了腹腔。上下頷開始骨化,上面的牙板冒出齒芽,聲帶開始發育,唾腺也開始有作用了。   透過超音波照片來看看寶寶現在的樣子   準媽媽看過來   1.嚴重害喜且經常嘔吐的準媽媽,即使吃不下東西也要多喝開水,因為脫水對寶寶的發育很不利。   2.早晨一起床就要立刻吃東西,

可在床頭事先準備蘇打餅乾、烤土司等輕食,因為一旦空腹會加重害喜的程度。   3.害喜如果太嚴重,請教醫師是否需要住院治療。   4.要戒菸、戒酒,這些都會給寶寶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5.要預防便秘,除了規律正常的飲食外,還要多吃含高纖維的蔬菜,起床後也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或牛奶。   6.身體發冷會引起子宮收縮,所以要記得保暖。   7.如果仍在上班,記得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不要太勞累,也要找時間伸伸腿腳,活動一下筋骨。   8.保持精神愉快,不要有太多壓力或負面情緒。   潘醫師給準媽媽的提醒Part 1   孕期出血,一定要就醫檢查   孕期出血的狀況有很多,原因及處置方式也各有不同

,以下就早期出血及中晚期出血分別說明:   早期   原因:懷孕前3個月出血,很多情況是找不到原因的,而在找得到的原因當中,以染色體異常最常見,這種情況沒有預防方法,所謂「適者生存」,若胚胎本身不健康,就會被自然淘汰,發生機率約為10%。   其他原因還有:荷爾蒙失調、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等因子宮本身問題,或是有習慣性流產、感染、免疫系統對懷孕產生排斥等,心臟、腎臟功能不好的女性,生活壓力大、熬夜、太過疲累,吸毒、抽菸、喝酒等,也都會導致懷孕早期出血。   處置方式:做超音波檢查,確認胚胎有沒有正確著床,最早可以看到妊娠囊是在最後一次月經後4週又3天,較能確認的時間大約是在第5週,所以懷孕第

5週就可以做超音波檢查。若出血是源於先兆性流產,醫師會給安胎藥,補充黃體素,並建議孕婦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中、後期   原因:此時出血要特別小心有可能是胎盤問題引起,像是胎盤過低、胎盤剝離、前置胎盤等;若是懷多胞胎,在中後期也比較容易有出血現象。   處置方式:這時出血較需要擔心的問題是早產,所以此時要確定胎盤有沒有問題,要檢查胎盤的位置對不對,並使用胎兒監視器,評估胎兒是否健康,也要了解宮縮情形;若出現早產現象,應安排住院,並給以肺泡成熟劑及安胎藥。   若為前置胎盤,需要住院安胎,直到出血狀況緩解。   若為胎盤剝離、子宮破裂,表示母體可能已經沒有血液能供給胎兒,必須立刻進行手術

讓胎兒娩出,否則可能會導致胎兒缺氧死亡,延誤太久的話連母體的生命都有危險。   若為多胞胎,容易因早產而有出血的情形,但胎盤位置不一定有問題,所以應評估是否需要安胎。   《潘醫師讓妳問》   Q:我早期懷孕,正面躺著睡覺腰很酸痛,趴著睡比較舒服,請問孕婦可以趴著睡覺嗎?   A:懷孕前3個月可以趴睡,這時腹部仍有足夠的空間,趴著睡不會壓迫子宮,但也因個人體型差異而有不同,如果趴著睡覺得不舒服當然就不要,但如果懷孕是再多一點的週數就不能趴睡了,改成側睡或是抱著抱枕半趴半側睡比較好。   《潘醫師讓妳問》   Q:聽人說懷孕不可以吃薏仁,是這樣嗎?   A:中醫師蔡繡鴻在中醫書籍裡確實有提到

薏仁有利水下行的功效,懷孕婦女不可食用,否則會有流產的風險;西醫藥理學動物實驗中發現,薏仁的確會使子宮平滑肌興奮,導致子宮出現收縮的狀況,但現代醫學還未有人體實驗證實薏仁會導致流產。   需要在意的關鍵點還是在於食用量,任何食物都不適宜過量食用,若只是不小心吃了一點薏仁,因此而導致流產的可能性非常小,不用過於擔心。對於喜愛四神湯的孕媽咪,吃豬腸喝湯是可以的,至於甜點薏仁就先忍著,產後再吃吧!   潘醫師給準媽媽的提醒Part 2   該為了肚中的寶寶與寵物分手嗎?   現在人養寵物的比例很高,很多女性在懷孕前養有寵物,不管是貓、狗、鳥、魚、蜥蜴、蛇,什麼都有人愛,甚至把牠們當成家人般看待

,而一旦懷孕,孕媽咪們常聽人們建議要將寵物送走,以免因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而導致胎兒畸形。其實這是不需要的,如果孕婦因為寵物被送走而使心情受到影響,反而不利孕程。   懷孕時最需要注意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原為弓漿蟲,貓是主要宿主。弓漿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蟲,能感染幾乎所有的恆溫動物,包括寵物貓狗和人類,而弓漿蟲只有在貓科動物體內才能產生有傳染性的蟲卵,貓在吃了被弓漿蟲感染的野味或生肉後即可能被感染,通常在貓被感染的3〜10天後,蟲卵開始從糞便排出,持續10〜14天左右。   如何避免傳染弓漿蟲病?   每隻貓咪一生只會感染一次弓漿蟲,也只會傳播一次卵囊,卵囊排出的24小時內沒有傳染性,所以只要每天

清除貓咪糞便,基本上人類就不會通過貓糞感染弓漿蟲。   大多數被傳染弓漿蟲的人,基本上都是因為吃下具有傳染性的蟲卵而被感染,要避免被感染,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吃沒煮熟的肉:如果烤肉、涮肉的溫度不夠,或是煮的時間過短,其中的弓漿蟲卵沒被殺死,就有被傳染的危險,所以煮肉、涮肉、烤肉要吃全熟的,切過生肉的刀和砧板要洗乾淨,生食、熟食的砧板最好區隔使用。   2.不接觸感染弓漿蟲的貓咪糞便:懷孕前3個月要少接觸貓咪,貓砂要每天清理,但孕婦不要自己清理;不給貓咪吃半生的肉或食品,只餵牠吃貓糧或貓罐頭,也別讓貓咪外出,以免因接觸到流浪貓而感染。   3.做弓漿蟲病檢查:若準備懷孕,最好提前3個月

做孕前檢查,若發現感染弓漿蟲,要治療痊癒後再懷孕。如果孕婦在懷孕前感染過弓漿蟲病且已治癒,就不會再傳染給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前未感染過弓漿蟲病,又未注射過相關疫苗,一旦感染就會傳染給胎兒。   4.做好寵物護理:勤給寵物洗澡,注意清洗寵物的趾甲和眼耳,還要定期為寵物注射疫苗,打預防針,驅除體內外的寄生蟲。   事實上,時下大多數的寵物貓自幼就被養在室內,幾乎從不會外出與野貓共處,也多數是以餵食飼料,所以不用太擔心有弓漿蟲感染的可能。   孕產知識+   ★孕婦看牙科須知   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口腔內某些致病菌增生,使牙齦對細菌的刺激更加敏感,加上孕媽咪飲食習慣改變,可能偏

愛酸酸甜甜或是重口味的食物,也會提高牙齦發炎與蛀牙發生的機率;另外,發生在懷孕初期的孕吐,因嘔吐出來的酸性物質容易損害牙齒,時間一久就會使牙齒脫鈣、變軟。   如果放任蛀牙或牙周病情況惡化,不但會使孕媽咪的進食情況不佳,繼而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且牙周病若惡化,會引發牙齦紅腫疼痛與流血狀況,細菌容易透過血液影響胎兒的發育,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早產或流產。所以,懷孕期間若有牙齒的相關疾病,必須要積極治療,以下的注意事項提供孕媽咪看牙醫時作為參考:   1.可以照牙床X光,但腹部需覆蓋鉛衣。   2.可以打局部麻醉藥。   3.可以抽牙床神經,做根管治療。   4.無痛的情況下可以拔牙。   5.可

以吃抗生素。   6.無藥物過敏者可吃止痛藥。   7.可以吃胃乳片。   潘醫師給準媽媽的提醒Part 3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巨細胞病毒   在已開發國家中,約有七、八成人口是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簡稱CMV)的帶原者,巨細胞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病毒,各個年齡層的人都可能受感染。初次感染巨細胞病毒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病毒會繼續在喉嚨分泌物、尿液及精液中出現,之後會潛伏在單核球(Monocyte,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中,它一旦進入人體,則會終生存在。   免疫能力正常的人在感染巨細胞病毒後通常無症狀產生,但在免疫不全的人,如器官移植或AIDS病人及

未出生的胎兒,巨細胞病毒卻具有致病力,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三類:   1.人際接觸:如接吻、性行為,或經由手將唾液和尿液傳播至眼睛、鼻子或嘴巴。   2.懷孕婦女將病毒直接傳染給胎兒。   3.輸血和器官移植。   初次感染巨細胞病毒的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將病毒傳染給胎兒的機會約為1/3;若在懷孕前即感染巨細胞病毒,在懷孕過程中將病毒傳染給胎兒的機率則會降低。在已開發國家中,大約每750個胎兒就有一個因感染巨細胞病毒而導致殘障。   巨細胞病毒對嬰兒發育可能造成的傷害,包括:智力障礙、聽力受損、視力受損、成長障礙、肺部疾病、血液疾病、肝臟疾病、脾臟疾病等,因巨細胞病毒感染導致的症狀,可能

在出生時即顯現,或遲至嬰兒期才出現。因巨細胞病毒感染而導致新生兒聽力及視力受損,通常發生在出生後數月或數年之後,而大部分感染巨細胞病毒的嬰兒並不會出現症狀或殘障。   巨細胞病毒感染在托兒所很常見   孕婦會經由接觸嬰幼兒而感染巨細胞病毒,尤其是經常接觸2歲半以下嬰幼兒者。巨細胞病毒感染在托兒所很常見,但是巨細胞病毒對幼兒本身並無傷害性,反而是照顧幼兒的師長可能有感染的風險,所以有孩子在托兒所或自身在托兒所上班的孕婦,以下做法可避免感染巨細胞病毒:   1.勤洗手: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接觸嬰幼兒唾液和尿布之後;每次洗手時間大約要15~20 秒。   2.避免直接親吻6歲以下幼兒的

嘴巴和臉頰,減少唾液和體液的接觸。   3.不要和幼兒共用食物、飲料和餐具。   如果妳已經懷孕,且在托兒所上班,未感染過巨細胞病毒或不確定是否被感染過,妳就應該選擇照顧 2 歲半以上的幼兒,以減少被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機會。   要怎麼知道有沒有感染過巨細胞病毒呢?通常藉由血液檢驗就能確定,羊膜穿刺檢測就可得知胎兒是否受到巨細胞病毒感染;至於新生兒,可利用採集「腳跟血」篩檢代謝疾病時多採集一片採血卡,即可檢查有無感染巨細胞病毒,但此項檢查健保並無給付,須為自費。   《潘醫師讓妳問》   Q:懷孕初期有一點出血,正常嗎?   A:懷孕初期如果只有一點點咖啡色或粉紅色出血留在內褲或衛生紙上,

而且也沒有腹痛的情形,較多的情況是因為胚胎著床造成的正常生理現象,只要多休息並持續觀察,通常無大礙;如果出血量較多並持續,或合併腹痛等症狀,可能為先兆性流產或子宮外孕,應盡快就醫。另外,子宮有息肉或子宮頸病變,也可能出現少量出血,不過還是建議小心為上,一有出血就應該看醫生,由醫生判斷是否服用黃體素來改善出血的情況。   《潘醫師讓妳問》   Q:孕婦可以擦防曬霜嗎?   A:可以,但選擇用品時以物理性防曬的產品安全性較高,較不會引起過敏反應,也不會傷及胎兒;至於防曬係數的選擇(SPF25〜SPF50),可視曬太陽時間的長短而定。另外,懷孕期間由於黑色素細胞格外活躍,容易形成黑色素沉積,所以孕

婦塗擦防曬品的厚度需要比一般人加強,才能有防護紫外線及避免曬黑的效果。   《孕媽咪筆記》(整頁)   Part 1.待辦事項   Part 2.要問醫生的問題   Part 3.我的心情 本書特色   超專業──作者有30多年的行醫經驗,接生的新生兒超過3萬人,因視病如親而深得病患信任,更蟬聯多年雜誌調查全國婦產科好醫師。   超實用──比同類書籍向醫學專業更深入一步,也更貼近孕媽咪的需求,書中提出孕媽咪可能納悶於心,但門診時沒時間向醫師提問,在坊間報章雜誌上又不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及坊間一些似是而非的孕產知識,都一一給予解惑。   超詳細──提供孕期每個階段超音波的圖像及解說,並說

明寶寶每個階段的成長狀況,讓妳明白每次照超音波時有哪些觀察重點,有利妳和醫師間的迅速溝通。另提供常見問題解答、實用孕產知識、孕媽咪孕期應注意事項,及精美的孕媽咪筆記。 名人推薦   潘院長把多年來行醫,解決孕婦疑難雜症、千奇百怪問題的超級能力,作了科學性的整理,貫穿時間軸(孕週排序),突破空間性(事件啓動),超越想像力(圖文並陳),轉換成這本書。――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長鄭博仁   潘醫師本著一貫的專業,以醫學的、專業的、科學的角度來解惑準媽媽懷孕過程的擔憂,同時澄清一些來自親友、網路的錯誤謠傳訊息,讓準媽媽瞭解懷孕期間身體、心理不同階段的變化,多了安心與幸福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

書長黃閔照   本書字裡行間充滿詼諧幽默,用「Q&A」的方式和孕媽媽作充分的互動和關懷,配合清晰的照片圖像,閱讀起來賞心悅目,非常適合孕媽媽先將整本書完整瀏覽一遍之後,再根據自身疑問從書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陳震宇   本書比同類書籍向醫學專業更深入一步,也更貼近孕媽咪的需求,堪稱全方位懷孕百科。――《嬰兒與母親》雜誌發行人張錦輝  

腦中風病人接受早期活動之成效:系統性文獻回顧

為了解決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問題,作者劉曼盈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腦中風是致殘率極高的疾病。隨著存活率的上升,腦中風後因神經肌肉受損或治療需要導致病人產生制動,而制動帶來的合併症擴及生理及心理,會使病人的預後變差、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死亡。文獻指出透過早期活動能減少制動的合併症、改善病人的功能結果、提高認知能力及心理健康。研究目的:探討腦中風病人早期活動的型態及介入內容(開始時間、頻次),探討腦中風病人早期活動的生理及心理成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方式探討早期活動於腦中風病人之成效。搜尋PubMed、EBSCO、ProQuest、華藝線上圖書館及台灣碩博士論文網共5個資料庫,搜尋關鍵字包含含腦中風(stroke)、蜘蛛膜下腔出血(sub

arachnoid hemorrhage, SAH)、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顱內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梗塞性腦中風(ischemic stroke)、出血性腦中風(hemorrhagic stroke)、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梗塞(infarction)、早期活動(early ambulation; early mobilization; early mobility)、早期復健(early rehabilitation)、早期物理治療(early physiotherapy)。文

獻的納入條件包含:(一)研究對象為住進加護病房或中風專科單位且年齡≧18歲之中風病人;(二)介入措施為早期活動且介入時間在腦中風後72小時內;(三)研究設計為隨機對照試驗;(四)發表語言為中文或英文;(五)研究目的為探討接受早期活動的成效;(六)發表時間無起始限制但截止至2019年3月6日。使用CASP評估工具進行文獻品質的評定。研究結果:總共納入13篇文獻共8項研究,研究對象共2,881人次,平均年齡為67.58歲,以梗塞性腦中風為多數,佔81.4%(2,345人次),出血性腦中風佔18.6%(536人次)。建議早期活動的型態應為漸進式活動,自中風後24小時內先搖高床頭、翻身擺位,24小時至

48小時進行坐、站、行走及生活功能訓練,活動頻率為每周5天,每天2次,每次30-60分鐘,活動期間依病人耐受性決定,持續至病人出院。早期活動能增加日常生活功能、減少合併症、增加存活率、減少住院天數、降低憂鬱及焦慮程度,但在認知功能則無顯著差異。結論:中風病人入院後透過漸進式的早期活動對病人是有助益的,但本研究尚無法針對特定中風類型給予個別的活動內容以及每個活動階段應持續的時間給予建議,另外,有多個指標僅單一研究探討,無法進行比較。

臨時需要用到的一句話:日語會話辭典4,000(附1MP3)

為了解決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問題,作者須永賢一 這樣論述:

  《臨時需要用到的一句話》   幫你說出你想說的話!   無論是從早上起床到下班回家,   你所想講的生活會話,都能在本書找到!      本書是你的「隨身日語翻譯機」,   讓你隨時都能找到說不出口的「那一句」!   日常生活、職場應酬、人際互動、出國旅遊通通都適用!   讓你馬上脫離窘境,展現超強日語功力!   遇到日本人不再害怕,   讓你想說就說,暢所欲言!      比課本還實用!   全書皆由日籍老師須永賢一編寫,作者以日本人觀點,精心編寫最實用、最道地的日語會話!      比字典還好用!   不論國內或國外,室內或室外,臨時需要說日語時,保證能輕鬆應付!   分類詳盡,查

找方便,隨時都能找到說不出口的「那一句」!      ★救急、速查、臨時需要!   涵蓋「人際互動」、「日常生活」、「職場應酬」、「出國旅遊」四大主題,   共收錄208個狀況情境、4,000多句臨時應急句      ★24小時適用   從早上起床到下班回家,一天24小時所需要的日語會話,都能在本書中找到!      ★各年齡適用   主題多達208個,日常生活、職場、旅遊等完全適用,臨時需要說日語時,保證輕鬆應付!      ★4,000句會話全收錄   隨書附贈MP3,讀者可藉由MP3隨時進行會話練習,還能在急需時依情境迅速惡補!      【使用說明】      1.全書共分4大部分,2

0個篇章   涵蓋人際互動、日常生活、職場應酬、出國旅遊四大主題,不論在國內、國外,和日本朋友洽談公事或哈拉閒聊,都能派上用場!      2.共收錄208個狀況,4,000多句應急句   從早上起床到下班回家,一天24小時所需的日語生活會話,都能在本書中找到!      3.全書會話MP3全收錄   本書特地邀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日籍教師錄製全書音檔,讓你學到最正確的發音,跟著音檔一起唸,訓練聽力的同時也能矯正發音、增強口說。      4.中日對照,迅速翻譯   全書左右兩欄中日語對照,可依中文句意進行查找,迅速翻成適當的日文句子。      5.每句皆附編號,方便對照MP3   每個句子左方

的編號,有助於清楚對照MP3中的句子朗讀。      6.相關用語補充站   依不同的句子補充各類實用相關資料,包含單字、片語,或是日本人的特殊用法。      7.目錄詳盡,方便檢索   208個狀況分類檢索,可於關鍵時刻迅速查找使用。

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華牙醫學會字典的問題,作者黃春萍 這樣論述:

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指導教授:陳佳儒 博士研究生:黃春萍摘要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現況,探討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關聯性,以及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二者間之徑路關係。以花蓮地區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共計503 份,取得有效問卷487 份,有效問卷率為96.82﹪。利用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和徑路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花蓮地區護理人員在樣本結構分析,「未婚」、「26~30 歲」、「大學/學院」、「40001-50000 元」及「五年以上」為居多

。二、休閒活動參與問項得分最高為「逛街」。三、花蓮地區護理人員在休閒活動參與各構面的參與程度,由高至低排序為「戶外休憩」、「藝文」、「社交」、「運動」、「家庭閒逸」。休閒活動參與構面以「戶外休憩」為最高。四、休閒阻礙問項得分最高為「我傾向於參與那些不需要太多技巧的新休閒活動」。五、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阻礙各構面的阻礙程度,由高至低排序為「個人內在」、、「人際」、「結構」。休閒阻礙構面以「個人內在」II阻礙程度最高。六、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之不同年齡於「藝文」休閒活動參與構面呈現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於「家庭閒逸」、「藝文」、「運動」等休閒活動參與構面呈現顯著差異。七、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之

不同每月收入於「個人內在」、「人際」及「結構性」休閒阻礙構面呈現顯著差異;不同年資於「結構性」休閒阻礙構面呈現顯著差異。八、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阻礙及休閒活動參與呈現顯著負相關。九、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之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與呈現顯著負向直接影響效果。關鍵字: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休閒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