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葉黃素plus蝦紅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所 張傑明所指導 林達明的 以超臨界二氧化碳及二甲醚抗溶沉澱法純化棲狀褐茸藻之岩藻黃質 (2012),提出三多葉黃素plus蝦紅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棲狀褐茸藻、岩藻黃質、溶劑萃取及管柱層析、超臨界二氧化碳抗溶沉澱、微米聚集顆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多葉黃素plus蝦紅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超臨界二氧化碳及二甲醚抗溶沉澱法純化棲狀褐茸藻之岩藻黃質

為了解決三多葉黃素plus蝦紅素的問題,作者林達明 這樣論述:

本研究結合超音波溶劑萃取法、正相管柱層析法和超臨界抗溶沉澱法,進行純化棲狀褐茸藻粉之岩藻黃質,並製備成微米級粉粒。以353 K索式乙酸乙酯萃取,獲知每克棲狀褐茸藻粉含5.5毫克的岩藻黃質量。超音波乙酸乙酯在溫度298 K,溶固比60:1,時間10分鐘及重複3次的接續性萃取,獲得每克萃出物含5.4毫克的岩藻黃質量。以正己烷比丙酮(7:3)的連續兩次25公分矽膠管柱層析,在沖提流速每分鐘12毫升,可得每克濃縮物含719.8毫克之岩藻黃質。層析之岩藻黃質平均回收率分別為85.4 %。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抗溶沉澱管柱層析物回溶乙醚溶液的預實驗,探討進料流速、抗溶溫度、抗溶壓力、抗溶時間及進料濃度的操作變

數對沉澱物中岩藻黃質含量的重要性。吾人選擇抗溶壓力(90 bar到110 bar)、抗溶時間(10分鐘到30分鐘)的反應曲面實驗設計法進行抗溶沉澱實驗。90 bar及10分鐘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抗溶沉澱實驗,獲得每克沉澱物中含886.2毫克岩藻黃質,其回收率可達98.7 %,優於液液抗溶沉澱實驗每克析出物含790.5毫克之岩藻黃質,回收率71.2 %。電子顯微鏡照射圖顯示抗溶沉澱粉粒的型態為不規則型花瓣狀的微米聚集堆疊。抗溶沉澱純化物的磷酸緩衝液溶離度實驗,指出6小時,岩藻黃質溶解量約佔其原總量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