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疫苗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帶狀皰疹疫苗費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大衛.阿格斯寫的 拒絕生病: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 和冀連梅的 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圖解母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帶狀皰疹疫苗副作用大嗎?接種須知! - 中環健康知識分享 ...也說明:帶狀皰疹疫苗 副作用極小,僅部分接種者可能會出現注射處輕微紅腫、疼痛或者頭痛的帶狀皰疹疫苗副作用跡象,但均可自行痊癒。 到哪預約帶狀皰疹疫苗接種?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地平線文化 和江蘇科學技術所出版 。

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張菊惠所指導 何憲欽的 台灣缺血性中風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成效評估 (2010),提出帶狀皰疹疫苗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血栓溶解劑、缺血性中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成效評估。

最後網站全國首創!花蓮為50歲以上中低收「免費打帶狀皰疹疫苗」則補充:目前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一般建議是50歲以上民眾可以考慮自費施打,一劑價格約4800元至6000元不等。衛生局表示,帶狀皰疹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根據健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帶狀皰疹疫苗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拒絕生病: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

為了解決帶狀皰疹疫苗費用的問題,作者大衛.阿格斯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暢銷書《無病時代》實踐版】 「世界級頂尖癌症醫師」精心整理出 每天都能做得到的養命指南 教您不花錢!卻活得久、活得好!   轟動全美,未上市即空降美國AMAZON網路書店排行榜第一名!   出版後,席捲美國各大書籍排行榜,蟬連榜上長達半年!   在台灣也成為暢銷書的《無病時代》作者,良心醫生阿格斯博士,   以值得信賴的最新醫療科技為依據,介紹人人都能輕鬆實踐的65條健康法則,是一本給所有想健康活到老的人的最佳指南。   在這個每十人就有七人是死於慢性疾病的時代,你有把握三十年後的自己依然健康嗎?   健康資訊哪些是真的? 哪些是錯的? 你都知道嗎?這本書將改變你的錯誤認知,讓健

康變成自然而然的結果。例如: 每天運動多久才是適量有益健康? 原來,只要讓心跳速率高出平常時候的50%,15分鐘的運動就足夠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媒體評語   「這一刻,咖啡有益身心健康,但下一刻它卻變成有害健康的毒藥。有人說,喝紅酒有助延年益壽,卻也有人說,此舉對延年益壽根本沒有毫無幫助。如果有人可以把關於養生的資訊統整成一套簡單易懂的指南,不是很棒嗎?這一點,大衛.阿格斯博士做到了。」—福斯新聞網(FoxNews.com)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簡明扼要,不但提綱挈領,用詞遣字更無艱深難懂的醫學術語。另一項特點是,它是告訴你『預防』健康走下坡的保健方法,而非治療疾病的昂貴療法。」—《

富比士》雜誌(Forbes)   「本書提供讀者一個簡單的概念,即:今日的好習慣就是明日健康的根基。」—《財星》雜誌(Fortune)   「在這一本薄薄的書中,阿格斯開出了最精闢、明瞭的健康處方籤。生活中處處充滿健康危機,而作者將明確的告訴我們該如何應對。」—《連線》雜誌(Wired)   「詳細敘述的內容以及對話式的親切筆調,讓這本書讀起來輕鬆並容易身體力行。將阿格斯視為健康大師的讀者,肯定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 大衛.阿格斯博士 (Dr. David B. Agus)   阿格斯博士為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醫

學教授(Keck School of Medicine),以及南加州大學西城癌症中心(USC Westside Cancer Center)暨應用分子醫學中心的主任。   他在國際上是個人化醫療的領導者,不斷致力於開發更符合病患需求的新穎醫療技術和方法;同時也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撰寫醫學文稿。他的第一本著作《無病時代》(The End of Illness)榮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公共電視台(PBS)也曾為此書開設專題報導。   他從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本科學位,之後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蛋白質體學和

基因組學在癌症研究中的應用,並致力於開發癌症新療法。   他曾獲得多項榮譽和獎項,包括美國癌症協會醫師研究獎、斯隆凱特琳研究所的臨床學者獎、國際骨髓瘤基金會「科學遠見卓識獎」,以及2009年《GQ》雜誌「科學搖滾之星獎」。創辦Oncology.com(最大的癌症網路資源/社區)、「應用蛋白質體學」(Applied Proteomics)和「基因搜尋」(Navigenics)公司。 譯者簡介 王念慈   熱愛文字與閱讀,因此選擇讓人生轉了個彎,一腳從學術臨床栽進了天天跟文字和新知為伍的譯者人生。享受每天在做中學的翻譯生活,更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傳遞一些正面能量,使世界更美好。  

序言 預防的力量 第一章 生活中就做得到的保健守則 這部分提供一套清晰的脈絡,告訴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可以用哪些簡單的方法常保健康,而不需要深入理解一大堆以理論、研究、歷史和科學,堆砌而成的僵化指令。 長壽法則1 對自己的身體「停、看、聽」,並記下每一項特徵   長壽法則2 善用科技小工具監測自己的狀態 長壽法則3 以規律的作息讓身體減壓   長壽法則4 整合個人的醫療資料防止意外發生   長壽法則5 吃「真食物」和當季蔬果遠離化學添加物 長壽法則6 藉由聊天學習如何選購最新鮮的食材   長壽法則7 利用空間打造開心農場   長壽法則8 為自己訂下一套可行的飲食原則   長壽法則9

建立一套紓解工作壓力的方法   長壽法則10 每天一杯紅酒降低心臟病風險   長壽法則11 藉由良好的衛生習慣杜絕病原菌   長壽法則12 找個「同居」的對象互相照應   長壽法則13 健康的體重能遠離慢性病風險   長壽法則14 接種流感疫苗減少生病風險   長壽法則15 藉由裸體照鏡子檢視全身狀況   長壽法則16 不要讓「久坐」加速老化現象   長壽法則17 保持頭腦靈光的高強度運動   長壽法則18 聰明攝取咖啡因才能促進健康   長壽法則19 從家族病史預防可能的疾病   長壽法則20 從DNA檢測瞭解疾病風險   長壽法則21 正視史他汀類藥物(Statins)對健康的影響  

長壽法則22 低劑量阿斯匹靈對心血管疾病的助益   長壽法則23 定期篩檢並接種疫苗   長壽法則24 階段性的養生攻略   長壽法則25 盡量以正常作息取代床上靜養   長壽法則26 管理好自身的慢性疾病   長壽法則27 成為醫師的最佳拍檔   長壽法則28 強化核心肌群讓自己抬頭挺胸   長壽法則29 以微笑釋放腦內啡   長壽法則30 隨著年齡成長追求不同的嗜好   長壽法則31 以正向信念獲得療癒 長壽法則32 踏出舒適圈並突破界限 長壽法則33 讓雙眼和耳朵陪伴你長長久久   長壽法則34 不可輕忽牙齒和雙腳的保健   長壽法則35 學會心肺復甦術以防不時之需   長壽法則36 準

備緊急救命包預防意外發生 長壽法則37 常吃冷水性魚類吸收優質蛋白質   長壽法則38 食用不同顏色的蔬果預防慢性病 長壽法則39 想方設法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念 長壽法則40 讓「強迫症」維持你的健康習慣 長壽法則41 讓早餐啟動全身的代謝 長壽法則42 用「微笑」處方改善身心健康   長壽法則43 治療疾病也不忘平時的保養 長壽法則44 伸展身體維持基本的靈活度   長壽法則45 以待辦清單整理人生和健康狀況   長壽法則46 尋求協助才能克服更多困難   長壽法則47 藉由養兒育女提升健康狀況 長壽法則48 遵守醫囑才能有效維護健康 長壽法則49 藉由養狗保持適當的活動量 長壽法則50 擬定

醫療預囑的必要性 長壽法則51 瞭解基本的生醫語彙掌握健康訊息 長壽法則52 寫下自己對健康的定義 第二章 生活中該避免的健康殺手 坊間琳瑯滿目的排毒療程可信嗎?哪些行為容易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蔬果汁真的比較健康嗎?這部分將幫助你瞭解該怎麼從五花八門的醫療資訊中,分辨出正確且實用的資訊。 長壽法則53 避免有害健康的食品添加物和飲食 長壽法則54 避免不實又無根據的排毒療程   長壽法則55 避免高風險的行為和運動 長壽法則56 避免接觸機場的全身掃描儀 長壽法則57 避免曬傷造成的發炎 長壽法則58 避免失眠造成的健康隱憂 長壽法則59 避免會引發過度發炎反應的陋習 長壽法則60 避免飲用

缺乏營養價值的蔬果汁 長壽法則61 避免食用過多的紅肉或加工肉品   長壽法則62 避免服用無益的維生素和補充劑 長壽法則63 避免讓自己沒有喘口氣的時間 長壽法則64 避免抽菸對肺臟造成的傷害 長壽法則65 避免獨享你的個人醫療信息 第三章 良心醫生的叮囑與保健清單 這部分以每十年為一個單位,為你規劃、列舉出二十歲、三十歲或是四十歲等階段應進行的事項。這份條列式的計畫表才是你真正的養生懶人包,它讓你知道該在哪個階段完成哪些目標。 各世代該注意的生理信息檢查表 永保健康的行動預覽 減少生病風險的十大行動 建立孩子健康觀念的十件事 美國的十大死因清單 全球十大死因一覽表 熱門減肥法的迷思與真相

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十大食品 含糖量最高的十大食品 名列前茅的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食品* 富含Omega-3的前十一大魚種 受汞汙染的十大魚種* 最有用的十大健康醫療網站 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五大食物* 到急診室就診的十大原因** 天冷必做的十件事情 走路的十大好處   序 西方醫學之父的建言   現代醫學將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譽為「西方醫學之父」,他是世界上首批具有醫生資格的醫師之一,並且不斷對大眾宣揚「健康法則」。以下列舉出他所提倡的幾條健康法則,即與今日的醫學理論完美呼應。事實上,你可以說現代的醫學理論是由科學和數據所組成,但希波克

拉底卻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對這方面做出了精準的觀察和建言。   ◆走路是人類最好的良方。   ◆食藥同源,讓食物成為你的良藥。   ◆面對過去,認清現在,放眼未來。   ◆首要之務是不要做有害身心之事。   ◆知道有哪些人會得這個疾病,遠比知道一個人得到了哪些疾病重要。   ◆如果我們可以給每一個人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營養和運動量,就可以用最安全的方式獲得健康。   ◆聰明人應該了解健康是人類最大的福祉,並學習從自己的病痛中淬礪出智慧。   ◆一切事物過量,皆有違自然。   ◆靜觀其變也是一帖良方。   ◆事實上有兩股力量告訴我們該如何保持健康,一為科學,一為輿論;前者為我們帶來知識,後者則帶來

無知。   希波克拉底(西元前四百六十年—西元前三百七十年) 自序 預防的力量   每一週,我至少必須要對兩位癌症病人說,我對他們的病情束手無策。這是我唯一能對他們說的話,因為他們大多已經病入膏肓。只不過,到現在我也還是無法輕鬆自在的對他們說出這一句沉重的宣判。但是我知道這是自己的職責所在,所以不得不這麼做。   老實說,與五十年前相比,今天我們對付癌症的手段並沒有進步多少。另一項更讓人氣惱的真相是,其實只要這些病人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在生活上做出一些小小的轉變,或許多半根本就不會得到癌症,或是其他那些把他們人生搞得天翻地覆的病痛。每每想到這一點,就會讓診療室內的氣氛更加低迷。   就

整體來看,我相當確定,假如能夠儘早養成有益健康的生活習慣,並且遠離招致疾病的惡習,大部分人都可以成功延緩或是徹底預防各種今日常見的疾病:除了癌症以外,還有心臟病、腎臟病、中風、肥胖、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失智症和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等。   一帖好的處方不只能夠治療癌症,還能夠預防經年累月衍生出的其他病痛。在美國每年的死亡人數當中,每十個人就有七個人死於我上面所列出的慢性疾病,這個數據相當驚人。心臟病、癌症和中風,在美國每年的死亡人口中占了半數以上,而且現在我們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正和慢性疾病生活在一起。   資訊龐雜的時代   千金難買早知道。花點時間為自己想一想:「你能夠預見二十年後、

三十年後,或是四十年後的自己嗎?」我們都想活得長長久久,不過我們今日種的因,決定日後收的果。每週看診時,只要望進這些病人的眼中,我就瞭解他們已經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   我想,世上最棒的事,莫過於人們再也不需要醫生!也就是說,我們都只會死於「高齡」,就像一輛跑了數十萬英里的老爺車會壞掉一樣,有一天我們身體的引擎也會因為老朽而發不動,使生命無以為繼。實際上在美國,這樣的時代已經在一九五一年結束了,現在你很難再看到「壽終正寢」這個死因出現在死亡證明上。從那時開始,我們就必須在死亡證明上具體列出導致死者死亡的病因、致命傷或併發症。   我從這些死因中發現了一件令人震驚的現象,那就是儘管我們生

活在一個高度科技化的世界,能夠獲取大量資訊保持健康或預防疾病,但是現在全世界因為非傳染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卻比其他死因的總數還多。   我們很少聽聞有人能朝氣蓬勃的活到九十九歲,而且還能在睡夢中安詳地與世長辭;相反地,我們卻很常聽到有人深受久病纏身之苦,經過一段時間的「長期抗戰」後,終於駕鶴西歸。   身處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透過媒體的傳播,我們可以輕易地獲取各種養生方法,但是這卻可能讓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夠活得健康。就拿大家的搜尋經驗來說,例如你想找出到底有哪些東西「有益健康」,或是「有害健康」。通常我們都會將專家的建議視為生活的圭臬,這些訊息可能來自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鼓吹某一種理

論的暢銷書籍;又或是來自政府的建議、標示上的宣稱或是醫生的意見。儘管這些訊息俯拾皆是,但是它們卻很容易出現相互牴觸的情形。   有可能今天一家知名媒體的報導說,一篇剛發表的研究發現,綜合維生素能有效防癌;隔天,另一家媒體卻又說,綜合維生素不僅會增加罹癌的風險,而且對心臟健康沒有任何幫助(更糟的是,你還知道製作這些維生素的公司,就是那家生產抗癌藥物的公司!)碰到這樣的情況時,該怎麼辦呢?   當初我寫第一本著作《無病時代》(The End of Illness)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跟大家分享我與癌症交鋒的經驗談。該書中,我們試著顛覆一般醫學的思考邏輯,希望找出能夠延長人類壽命的新點子。雖然癌

症的死亡率在過去五十年間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然而這段期間醫學上的其他重大發現,卻讓我們得以對抗許多疾病、改變它們對我們的影響。   這些例子有:使用史他汀類藥物(statins)治療心血管疾病和中風;利用抗生素對抗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透過抗病毒藥物或疫苗處置和預防特定的病毒性疾病;並且開始重視抽菸和飲食等行為對健康的影響。只不過獲得改善的部分好像就僅止於此,對於那些往往無法歸咎於單一肇因的慢性、退化性疾病,我們仍舊沒有辦法發展出一套比較好的治療對策。   數十年來,人們試圖對身體和其潛在限制的理解,歸結出一些特定的指標,這個指標可以是一段突變、一種病菌、一個缺陷,或是一些數值,像是白血球總

數、血糖濃度,或是三酸甘油酯含量等。只是這樣的指標反而讓我們偏離了正軌,它不僅改變了我們關心身體的方式,在某些情況下,也改變了我們對日後治療方式的發展方向。   顛覆傳統的觀點   《無病時代》裡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一切生活準則的根本,那就是「健康是什麼?」直到今日,我和我的同事還是很難有所定論,因為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健康到底是什麼樣子。當然,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方式檢視健康狀態。舉例來說,你可以測量體重、膽固醇、血糖和血球的狀態,或是評估你的外觀和睡眠品質。   可是就整體的健康而言,這些數據真的無法告訴我們太多訊息,以及經年累月之後,你可能會變成的樣子。這促使我開始鼓勵大家去用一套脈絡繁複

的步驟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態,這套檢視步驟不是只看單一面向或是病灶。很多時候,瞭解一種疾病並不能帶來什麼好處,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控制疾病的方法。就好比飛航管制員雖然不知道該怎麼開飛機,卻還是可以讓空中交通不打結一樣。這個徹底顛覆傳統的健康觀點,能夠為我們開啟一扇門,讓我們對未來、甚至是現今的醫療方式有新的體悟。   一直到我開始論述這本書的內容和回應讀者的相關意見後,我才覺得自己比較掌握了有關健康的棘手問題。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很快地發現自己身處問題的接收端,有著千頭萬緒的問題待釐清,例如「你寫這本書的真正動機是什麼?」、「為什麼要公布相關的醫藥處方?」、「醫生要如何給幾乎沒有醫療保險的普通人開

立昂貴的用藥?」   就先讓我透過最後一道問題說明在這本書中,我所開出的「處方」有多麼簡單易行,比方穿一雙好鞋(長壽法則第五十九條),以及天天定時享用午餐(長壽法則第三條)。維持每天規律生活和多多走路的習慣有多大的效益 (長壽法則第十六條)?拋開維生素和補充劑後,你可以省下多少鈔票(長壽法則第六十二條)?一旦你瞭解購買冷凍蔬菜會比某些新鮮農產品(這些農產並不如你認為的新鮮,詳情請參照長壽法則第五條)更有益健康,你的飲食生活將會輕鬆多少?   即使有時我提出的建議並不是完全不需要花費,例如DNA檢測,但是通常費用也都不會太高,或是有其他的替代方案(請參照長壽法則第十九條),它們能提供你許多有

用的健康資訊。   二○一二年的秋天,我參加「奧茲醫師脫口秀」(Dr. Oz Show)這個節目。在美國,我算是備受爭議的醫師之一,但我想我跟這個節目的理念完全對立,因為我不會認可任何不具良好臨床試驗(這些研究以嚴謹的科學方法進行)支持的醫學言論。基於對這方面的堅持,因此我也是美國最保守的醫生之一。不論好、壞,人們習慣對特定的事物貼上標籤。   許多人認為每天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或是史他汀類藥物有害健康,但服用維生素卻是有益健康的行為。不過研究的數據卻告訴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從中我們發現阿斯匹靈和史他汀類藥物能夠顯著降低你的死亡風險(也就是科學家所說的全死因死亡率〔all ca

use mortality〕),但是維生素和補充劑卻可能提升你得到各種疾病的風險,癌症即是其中之一。   思想與行動的轉變   當聽到一位醫師強力推薦某種藥物時,一般大眾難免會認為這必定是因為藥廠給予醫師金錢上的報償或是分紅;我能理解也能體會為什麼大眾會如此聯想。但是我必須鄭重聲明,我並未與任何藥廠有利益上的勾結。過去,我曾經受聘為講師,為藥廠的管理團隊講課,但從未參與藥廠的任何行銷業務。因此,假如我推薦某一種藥物或是某一類藥物,只有一個立意良善並有跡可循的原因,那就是這些藥物確實對健康有正面的影響。   我並不介意自己的理論引起大眾的爭辯,甚至激發人們對此提出疑問。因為在美國,食物和健

康這兩個部分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就占了美國經濟體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可是我們的政治人物和公民領袖卻沒有人去討論這些重要議題。   或許他們有不斷為健康照護改革上的資金唇槍舌戰,但我比較樂見的是,他們能夠多將討論的重點放在改革本身。他們討論的重點讓我難以置信,因為他們對話的思維仍停留在該如何解決健康照護的經費,而非如何減少大眾對健康照護的需求。   事實上,我寫這本書的部分動機是為了提供你一份改變的動力,讓身為健康照護需求者的我們,都可以從自身開始做出一些轉變。假如人人都能夠在生活上做出改變,降低自己對健康照護的需求,就能夠進一步降低社會對健康照護的整體需求。這個結果將遵循《經濟一○一》(Eco

n 101)中的其中一條基本定律:當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強壯,對健康照護的需求也將隨之減少,進而降低這方面的花費;一切就是這麼簡單。   關於健康的懶人包   說到這裡,我寫這本書的另一項主因大概呼之欲出:我想要盡可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法則。在《無病時代》出版後,許多人請我將自身的「養生法則」凝鍊成一套有系統的清單,好讓他們能夠按表操課。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想要一份養生的懶人包。   我在《無病時代》中花了很多時間列舉出醫學上的例證,所以在這本書裡,我不會再多花篇幅著墨於此,也不會用任何醫學術語或是艱深的辭藻表達想法。在這裡,我只想用最直接、純粹的方式告訴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你可以用哪些簡單的

方法常保健康,而不是告訴你一大堆以理論、研究、歷史和科學,堆砌而成的僵化指令。   在你讀完這本書呈現的所有法則後,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從中揀選出一些對自己有益的部分並採取實際的行動。在這六十五條的法則中,每項法則我都搭配了一到兩段的文字加以說明,不過有少數幾項根本不太需要我多加解釋(長壽法則第二十九條:微笑),因為單單就字面上的意思,你們就可心領神會。   我的目標是,希望透過這本書解開你對養生保健的疑惑,瞭解該如何活得健康,讓你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可以維持最佳的體能狀態。就如同我在上一本書所說:   我的建議並不會非常苛刻。我不想跟你說你每一天的日子該怎麼過,或是每天的晚餐該吃什麼,甚至

是在這裡診斷你的健康狀態。   相反的,我想要讓你擁有掌控自己身體和未來健康的力量。我在書中的建議比較像是一種生活法則,可以幫助我們從多元的生活模式中,找到一套最符合個人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生活方式。更何況,沒有哪個答案可以完整涵蓋健康的面貌,因為世上健康的樣貌百百種,所以這些準則正好能夠幫助大家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健康風格。   不管你是否正在與病魔纏鬥,我的目的就是幫助你獲得最佳的健康狀態。我想促使你仔細檢視自身對健康的理解程度,並且改變你的生活態度,這能夠大大提升你的人生品質。   顯然每天媒體上都有大量似是而非的保健資訊搞得我們暈頭轉向,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一些簡單的叮囑,告訴

我們何謂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讀完這本書後,你不僅能夠獲取必備的現代科學和醫學知識,還能夠得到明辨是非的智慧,幫助你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我也希望你的選擇能夠強而有力的影響你的未來,並且在必要時,將你引導至自我療癒的路徑上,因為唯有自己有所省悟,才有辦法終結疾病。   我把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生活中就做得到的保健守則」,提供你一套清晰的脈絡,告訴你能做哪些事打造出自己的健康王國。第二個部分「生活中該避免的健康殺手」,則告訴你有哪些事情有害健康,應該避免接觸。這當中有些事情非常顯而易見,例如少從事高風險行為和少吃成分不良的食物;但是有些事情卻非一眼便可看穿,像是如何不讓自己成為浮誇

媒體下的受害者,以及如何不輕忽自身的醫療信息。   我將幫助你瞭解該怎麼從五花八門的醫療資訊中分辨出哪些是誇大不實,哪些又是有用的資訊;還有瞭解跟世界分享你的醫療資訊和信息,將可以讓你獲得哪些好處。第三個部分「良心醫生的叮囑與保健清單」,則以每十年為一個單位,更直接的為你規劃、列舉出你在二十歲、三十歲或是四十歲等階段應進行的各個事項;這一份條列式的計畫表,才是你真正的養生懶人包:它讓你知道該在哪個年齡階段完成哪些目標。   為了配合整本書的架構和內容性質,某些觀念會反覆出現,也就是說,或許會有兩項不同的法則能夠幫助你達到同樣的效果。我之所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呈現相同原則,是希望可以讓你對這些原

則更加印象深刻。   請細細品味這本書的一字一句,我保證當中的某些法則將會影響你一輩子,並讓你的人生過得更加美好。不過,在正式進入主題前,先讓我告訴你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一:以科學為根據   健康信息是動態的,並非亙古不變。所以今日的建言,可能明日就風雲變色。我在書中列舉出的法則,是目前能夠降低你生病風險的最佳習慣,皆有相關的可靠數據佐證。儘管你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與我想法相左的研究結果,但是那些研究都是單一個案,根本不符合科學運作的模式。   當科學家要權衡一個主題時,他們不會只用一項研究支持他們的想法。相反的,他們必須考量所有跟這個主題有關的研究,並一一檢視其結果,這正是

整合性分析(meta-analysis)在做的事情。因此,我列出的所有長壽法則一定都符合這個黃金準則。   然而,假如有一天,科學的結果推翻了某項既定事實,或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屆時我也會以澎湃堅定的心志,欣然接受這項新觀點(和新法則)。   基本原則二:以自身狀況考量   書中提及的建議,並非所有狀況都適用,特別是處方用藥的部分。在採取這方面的行動前,你必須先跟醫師和家人討論,並且好好思考自己內心的核心價值。就跟訂定任何人生的新方向一樣,你必須花時間坐下來,靜心思索、商討它們可能對你的影響。   同時你要記住,健康會隨著年齡不斷變化(請見基本原則一),所以你需要適應這些因年齡而異的

改變。若用科學的方式來類比,我們會說人體是一台由多組「浮動系統」(emergent system)構成的機器(這些系統能讓人體不斷的改變、成長和演進),擁有驚人的自我調控機制,因此你不需要花多少心力,便可以把自己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舉例來說,在過去的一個小時內,你的身體可能就已經默默地更新了十億顆細胞。   基本原則三:不斷找尋更好的解答   你是自己的主人,這本書只是一本幫助你內省和思考的工具書。假如我的建議有任何冒犯到你,或是讓你完全沒辦法接受的地方,請不用勉強自己,儘管跳過這些法則。   我寫下這些法則的初衷,只是為了讓你瞭解與自己以及醫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同時使你對自己的生活

有所覺悟,明白今天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將對日後有所影響。   不過,當碰到某一條法則讓你感到不太自在時,請記住,沒有一條法則是百分之百完美,因此與其直接忽略這條法則不去執行,或許你應該去尋求更好的研究,或者是說,找更精良的技術幫助你達成目標;我們必須不斷精益求精。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儘管阿斯匹靈被吹捧得有如靈丹妙藥(長壽法則第二十二條),但它並非完美無瑕,服用它的時候,你仍有機會出現胃部不適或是出血等副作用。可是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提出的疑問應該是:為什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不多撥一些經費研發更好的阿斯匹靈,這樣一來我們就可

以去蕪存菁,只享受它所帶來的神奇功效,卻不必承擔它所帶來的副作用。   最後我必須坦白說:我承認自己的想法深受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的著作《飲食原則》(Food Rules)所影響,該本書的靈感是取自他的另一本暢銷著作《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而《飲食原則》一書的寫作模式,也正巧成為我書寫這本《拒絕生病: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的範本。   在《無病時代》裡,我曾引述過幾次波倫的理念,因為我相當景仰他在飲食方面的論述,並認為他的每一項論點皆言之有物。因此,就如同

《飲食原則》列出了一整套簡潔、好記的方針,告訴你該怎樣聰明飲食,我的《拒絕生病: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則是以類似的手法呈現出一套聰明生活的法則。   當然,這當中肯定有一些法則與飲食和採買食物有關,但是除此之外,我還會告訴你其他保持健康的各種因素。儘管我在這本書裡的用詞遣字非常言簡意賅,但是我仍然可以拍胸脯跟你保證,它絕對能夠幫助你活得長壽又健康。   長壽法則23  定期篩檢並接種疫苗 孩子出生時,我們會帶著他們準時到兒科診所報到,讓醫師為他們做定期的健康檢查,我們(和政府)也會堅持讓孩子施打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和小兒麻痺的疫苗。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預防措施能夠降低幼兒的夭折率。

但身為成年人,我們往往會因為懶惰和輕忽沒去接受定期的篩檢和疫苗接種,而失去預防醫學的庇護。 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你必須知道奪去男人性命的前三名癌症,分別是前列腺癌、肺癌和大腸癌,光這三項癌症就幾乎讓百分之六十得到癌症的男人死亡。因此,假如你想要提早防範前列腺癌找上你,可以去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檢測,這項檢測只需要採集簡單的血液樣本,就能夠及早篩檢出你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高不高。 萬一你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數值屬於高風險群,而且之後做的前列腺切片也顯示有前列腺癌的徵兆,你就可以儘早展開治療,接受手術或是放射療法。至於戒菸和盡可能減少暴露在二

手菸的環境之下,則有助你降低得到肺癌的風險;再加上胸腔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篩檢,更可降低你死於肺癌的機會。大腸癌可以透過定期的大腸鏡檢查預防,它能及時檢測出你的大腸裡是否有癌變細胞,或是讓你得以儘早切除大腸裡尚未癌變的息肉組織。 相對地,如果妳是一位女性,妳則必須知道奪去女人性命的前三名癌症分別是乳癌、肺癌和大腸癌。妳同樣可以利用現有的眾多篩選工具,幫助自己預防並及早治療這些癌症,讓自己不必因為它們而失去寶貴的性命。 除此之外,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來說,我們都可以透過相對簡單易行的方式,預防或延緩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比方說,我們現在就知道某些飲食原則,或

是服用史他汀類藥物和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如果你的體質適合這類藥物)可以發揮這方面的作用。更甚者,假使你是罹患心臟病的高風險群,你還可以進行心臟的壓力測試或其他可行的檢測項目。 最後,千萬別忘了接種成人疫苗,或其他還需要追加接種的疫苗。畢竟現代的科學已經開發出不少新型的疫苗,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百日咳(whooping cough)、帶狀皰疹(shingles)、B型肝炎和多種肺炎的侵擾。

帶狀皰疹疫苗費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據媒體報導70%成年人已接種疫苗,經過1年防疫與半年疫苗接種,加州州長(Gavin Newsom)宣佈,預計在6月15日完全重啟經濟,朝解封方向邁進
不再嚴格限制人流與社交安全距離

附上各國各州旅遊須知網站:
由於政府命令及限制不斷地更新,此資訊隨時可能變更,請自行上官方網站查詢

出國旅遊,各國資訊
https://travel.state.gov/content/travel/en/traveladvisories/COVID-19-Country-Specific-Information.html

前往美國,請參閱以下的入境規定,了解美國各州最新限制?
https://www.cdc.gov/publichealthgateway/healthdirectories/healthdepartments.html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CDC) 要求所有從國際目的地出發飛往美國或經美國轉機的旅客(包括美國公民在內),提供過去三日內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陰性檢測結果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後康復的證明文件

**請大家外出還是要自我防護,畢竟加州每天確診與死亡案例還有**

台灣缺血性中風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成效評估

為了解決帶狀皰疹疫苗費用的問題,作者何憲欽 這樣論述:

目的:血栓溶解劑-合成組織漿胞素原活化劑(rt-PA)已被證實能改善缺血性中風治療結果。台灣80%中風型態為缺血性,因此rt-PA的有效執行應能降低後續醫療成本的消耗,對個人及國家醫療資源均有益處。本研究欲評估rt-PA介入治療對缺血性中風之成效。材料與方法:使用2005年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百萬抽樣歸人檔。研究對象為2005年至2008年間初次發生缺血性中風患者,區辨為接受rt-PA治療與未接受rt-PA治療兩組。rt-PA治療人數23人、非rt-PA治療人數1035人。非rt-PA治療個案針對年齡、性別、檢傷分級、rt-PA禁忌症進行控制並建立配對樣本44人。比較兩組之治療結果與醫療費

用,包含存活率、再中風率、併發症、失能程度、後續1年醫療服務利用、復健照護費用。另探討影響rt-PA治療之醫院及醫師因素、成效與rt-PA之關係。 結果:rt-PA治療率2.1%,接近腦中風登錄系統2006至2008年急診中風rt-PA治療比例1.5%。治療結果方面,rt-PA組30天內死亡率(0.0%)與1年內死亡率(0.0%)、半年至1年內再中風率均優於非rt-PA組。住院時併發症的比例rt-PA組與非rt-PA組相同(31.8%),但併發症種數及種類rt-PA組較少。出院後失能方面,rt-PA組40.9%出院後使用中、重度復健比非rt-PA組少,但三管的比例則高於非rt-PA組。當

次住院總日數rt-PA治療組19.4日(SD=13.2)較非rt-PA組14.5日(SD=10.5)長,原因為rt-PA組ICU日數較長。成本分析發現,住院費用rt-PA組139,011元高於非rt-PA組85,653元,費用結構中以病房費、藥費最高,且rt-PA組具有顯著差異。復健費則無顯著差異。rt-PA治療可拯救4.47QALY,非rt-PA治療僅4.29QALY。且rt-PA組QALY成本較低,分別為100,834元/QALY 、138,605元/QALY。另發現區域醫院與資歷越深的醫師,使用rt-PA的比例較高。 迴歸模式中,影響rt-PA治療的因素為醫院等級、醫師年資、病患性

別為最高。死亡率、再中風率、併發症以rt-PA治療及年齡影響最大。住院日則以病患年齡為解釋力最強,且具有顯著性。 結論:在長期觀察下,rt-PA對失能狀況應有較好的成效,並得到較高的QALY。其降低再中風率的效果亦可間接節省中風引發的社會及經濟成本。但對於醫療提供者及病患中風期間,可能需負擔較高的成本進行醫療及照護。

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圖解母嬰版)

為了解決帶狀皰疹疫苗費用的問題,作者冀連梅 這樣論述:

暢銷書作家冀連梅,繼首部作品《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熱銷60萬冊,攜手鳳凰聯動全新推出,專為中國媽媽和寶寶量身打造的第二部誠意之作。一書針對嬰幼兒及孕產婦用藥問題,從孕期用藥、哺乳期用藥、補充維生素、疫苗接種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講解,涉及濕疹、尿布疹、感冒、幼兒急疹、熱性驚厥、便秘、秋季腹瀉、蚊蟲叮咬等常見病症,就對症用藥、對症護理、藥物的購買與使用均給出了詳細的指導和建議。全書更配以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和一圖看懂,讓您一看就懂,輕松照做!是中國市場母嬰家庭用藥指南權威首選!冀連梅,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藥房主任,執業藥師。2000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藥學碩士學位;先后考取中國執業西藥師

資格和美國外國藥師同等資格。工作之余致力於利用微博和微信向公眾普及安全合理用藥知識,新浪微博@ 和睦家藥師冀連梅受到90萬粉絲關注。2013 年撰寫的《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入選「第五屆中國圖書勢力榜非文學類十大好書」。2014 年先后被39 健康網評為「健康傳播風尚人物」、被《北京晨報》授予「北京健康榜樣」稱號。2015 年在全國各地做了20 多場公益科普講座,榮獲新浪「微博十大影響力醫療大V」。曾參與錄制北京衛視《養生堂》、湖北衛視《飲食養生匯》、中央電視台《科技之光》、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東方衛視《X 診所》等多檔電視節目。 第一部分媽媽安全用藥,寶寶一生

健康0101孕期生病別硬扛,該用藥時還得用孕期用藥的常見問題• 32用藥要看清安全分級• 32X光、避孕藥,未必會致畸• 35嚴重孕吐巧用藥物緩解• 38不吃藥,感冒也能好• 38鼻炎難受可用噴劑• 42異維A酸治療痤瘡明確致畸• 45濕疹護理重在保濕護膚和合理用藥• 46預防妊娠紋,適當塗抹橄欖油• 48單純孕期尿頻無須用藥• 49調理便秘,謹慎用藥• 50切忌濫用安眠藥• 53緩解腿抽筋,還得熱敷和按摩• 54疫苗接種,需遵醫囑• 54補鐵、補鈣首選食物獲取• 56服用中藥也有安全風險• 57這些抗生素孕期可使用• 57偶有化妝無大礙• 59一圖看懂 孕期用藥 • 60冀藥師提醒• 610

2 哺乳期用藥需謹慎:小細節,大影響哺乳期用藥的常見問題• 67必須遠離的禁用藥物• 67服藥量不足,藥效打折扣• 70信息滯后的藥品說明書• 71給寶寶最好的母乳• 73乳頭被咬破,擦點羊脂膏• 73急性乳腺炎,慎用抗生素• 74暫停哺乳再恢復,時間有講究• 76回奶也有藥物選擇• 77避免使用復方感冒藥• 78鼻炎局部用藥,也能照常哺乳• 82濕疹瘙癢,慎用藥物緩解• 83蕁麻疹,大多數抗過敏藥都能用• 83患了帶狀皰疹,避免與寶寶親密接觸• 85腳氣煎熬,可短期使用外用藥• 85眼睛不舒服,區分病情選用三類眼藥水• 86胃疼用藥要對症• 89腹瀉首先找原因• 89哺乳期媽媽可接種流感疫苗

• 90那些早該被禁止的減肥藥• 90哺乳期也要注意避孕• 92一圖看懂 哺乳期用藥 • 94冀藥師提醒• 95第二部分寶寶安全用藥,全家幸福安康01 接種疫苗:一類必須打,二類按需選疫苗接種指南• 103疫苗制備工藝分兩種:滅活和減毒活疫苗• 103卡介苗接種后要復查• 104乙肝疫苗接種后要查抗體滴度• 1046種人不宜接種麻腮風疫苗• 104你需要知道的二類疫苗接種細節• 1073種肺炎疫苗的適應人群• 109接種了流感疫苗也有可能得流感• 111被貓狗咬傷必須接種狂犬病疫苗• 111接種破傷風疫苗需區分不同情況• 112一圖看懂 疫苗接種 • 11302 濕疹皮膚害怕干燥,做好保濕事半

功倍濕疹用藥的常見問題• 119濕疹病因復雜,無法根治• 119抗組胺類抗過敏藥可止瘙癢• 122皮膚破潰小心感染• 123嚴重頑固性濕疹需推遲疫苗接種• 123對付濕疹,激素藥膏當用則用• 124某些純中藥膏實則不純• 128大多時候,查找過敏原意義並不大• 129衣物選擇有講究• 130控制溫度也是緩解濕疹的有效方法• 130一圖看懂 濕疹用藥 • 131冀藥師提醒• 13203 勤換紙尿褲及時清洗,寶寶不再紅屁股尿布疹用藥的常見問題• 137三大原因讓寶寶患上尿布疹• 137治愈尿布疹,干燥、清潔、護臀霜一個不能少• 138爽身粉不能代替護臀霜• 140一圖看懂 尿布疹用藥 • 1420

4 感冒不吃藥,七天也可好感冒用藥的常見問題• 148快速分辨感冒類型• 148水是最好的降溫藥• 151有痰咳嗽,用藥選化痰不選止咳• 153肺炎是否使用抗生素需醫生評估• 157海水噴霧劑可緩解流涕症狀• 1574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感冒藥• 158感冒藥和退燒藥不可疊加使用• 160感冒不一定要吃消炎藥• 164治療感冒不要迷信輸液• 164中藥也是藥,是藥三分毒• 165吃母乳過藥不可行• 165反復感冒推薦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166一圖看懂 感冒用藥 • 167冀藥師提醒• 16805 幼兒急疹,家庭護理最關鍵幼兒急疹用藥的常見問題• 173熱退疹出是幼兒急疹最大特征• 17

3一般性幼兒急疹無須使用抗生素• 176幼兒急疹可自愈,無須特別預防• 177一圖看懂 幼兒急疹用藥 • 178冀藥師提醒• 17906 熱性驚厥,多無不良后果熱性驚厥用藥的常見問題• 185短暫熱性驚厥不會損傷寶寶大腦• 185熱性驚厥會自行停止,切忌人為干預• 186單純熱性驚厥不會發展為癲癇• 188熱性驚厥不影響寶寶疫苗接種• 189一圖看懂 熱性驚厥用藥 • 190冀藥師提醒• 19107 緩解便秘不能只靠藥物便秘用藥的常見問題• 197什麼才是真正的便秘?• 197四大原因造成寶寶便秘• 199緩解便秘,開塞露不可長期使用• 202黃連素化水溫敷可治療肛裂• 205反復便秘要首先排

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206排便訓練可多方引導,注意細節• 206一圖看懂 便秘用藥 • 208冀藥師提醒• 20908 秋季腹瀉「猛於虎」,補液退熱自然好秋季腹瀉用藥的常見問題• 215秋季腹瀉並不只發生在秋季• 215及時補液避免引發脫水• 216塗抹護臀膏預防寶寶臀部潰爛• 217秋季腹瀉可自愈,無須使用抗生素• 217使用補液鹽遵循少量多次原則• 220接種疫苗可預防秋季腹瀉• 222一圖看懂 秋季腹瀉用藥 • 223冀藥師提醒• 22409 川崎病不是疑難雜症,早診斷早治愈川崎病用藥的常見問題• 228六大症狀確診是否川崎病• 228阿司匹林為治療川崎病主要用藥之一• 231患了川崎病

,某些疫苗需延后接種• 233一圖看懂 川崎病用藥 • 23410 60年安全驗證:遠離蚊蟲叮咬還得靠驅蚊液蚊蟲叮咬用藥的常見問題• 239爐甘石洗劑、薄荷膏均可止癢• 239驅蚊花露水,合理使用安全無憂• 241物理防蚊為蚊子布下天羅地網• 244民間驅蚊偏方並無有效證據• 245流行驅蚊手段很多是忽悠• 246一圖看懂 蚊蟲叮咬用藥 • 247冀藥師提醒• 24811 維生素D,寶寶成長不能少補充維生素D的常見問題• 253寶寶佝僂病不是缺鈣而是缺維生素D • 253如何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D • 255維生素D的補充需要系統管理• 256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不必一起補• 260一般情況不推薦

寶寶額外補鈣• 262一圖看懂 補充維生素D • 263第三部分給寶寶喂藥的常識和海淘藥物01 喂藥難,只因這些常識你不懂有關喂藥的常見問題• 271做好准備工作,喂藥更加順利• 271喂藥姿勢不對,容易造成嗆咳或窒息• 272喂藥最佳時機有講究• 272藥物劑型不同,喂藥方式有別• 273喂藥有禁區,小心別誤入• 27702 海淘藥真的比國貨好嗎?有關熱門海淘藥物的常見問題• 283慧眼辨真偽,品質有保證• 283小蜜蜂紫草膏不是「萬用膏」• 283海淘維生素不能當糖吃• 284順勢療法其實就是心理安慰• 285附錄1:疫苗接種須知•288附錄2:孕期用藥須知•293Q&A快速參考•302

2007年年底,我在美國新澤西州工作期間懷上了女兒嘉嘉。孕八周的時候,我第一次去產科醫生的診所產檢。產檢當天,我和產科醫生的溝通和檢查進行得非常順利,結束后診室工作人員拿着賬單讓我簽字。隨后這張賬單被寄到了我的醫保公司Aetna,他們會支付我孕期的所有醫療費用。醫保公司收到我的賬單后,立刻用快遞寄了一摞資料給我。讓我意外的是,在一堆廣告宣傳頁中,有一本厚厚的美國婦產科協會編著的孕產期科普書。書寫得淺顯易懂,事無巨細地講解了孕產期必備的基礎醫學知識,包括各項孕檢的時間、檢查的目的、產后媽媽的注意事項以及寶寶出生后的日常護理等內容。同時,書中還運用圖表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不同孕周

媽媽身體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和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等。在每個章節的最后,還有關於孕產期常見問題的問答。